张家界上

张家界天子山 摄于2012年9月16日
编辑感言
雄浑壮美的张家界,我一共去过三次。第一次是1986年的10月间,那时,张家界市还叫大庸市,旅游业还处于刚刚开发起步阶段,一元钱就可以走遍整个景区。这篇散文,记述的就是第一次游张家界时,在那里碰到的一位有趣的人和他的有趣的事。通过此文,看官也可知晓上世纪八十年代一部分游客”人在旅途“的窘状。
那是一个秋日的下午,我们去以“野”而构成张家界“五绝”的沙刀沟风景区游览。一路怪石狰狞,野蔓野藤缠绕路面,小溪里乱石横卧,山脚边野草齐腰深。游至半路,从“仙人桥”那边下来一个人。他五十岁左右,尖瘦脸,一边挎着个条纹塑料袋,一边挎着个布袋。一路人迹稀少,我们急忙探路:“请问去瀑布怎么走?”“甭去了,没下雨,水干了,没有瀑布。再说挺远的,我从早走到现在,才到这哪!”一口京腔。
我们一听,泄了气,打了转身。他走得很慢,我们便和他攀谈起来。他告诉我们,他是北京一个厂的工程师,休公假,就出来拍些秋景。他只带了二百来元钱,从北京出来,游了成都,峨眉,到了九寨沟,现在准备从张家界赶到黄山去。
“两百来元钱,你怎么够?”我们吓了一跳。
“嘿,省着呗。吃一毛五的面,每夜不住旅馆,往车站或什么地方一蹲。”
“有些车站不让蹲呢!”
“那就蹲广场呗。在成都,披件衣服往广场一蹲就行了。别说那儿蹲的人也真不少。”
边走边聊,不觉来到通往腰子寨风景区的山脚。只见他拿出茶缸,在路边舀了缸山泉水,仰脖喝了下去,然后又从包里找出几个生大蒜,剥了皮往嘴里塞。
山路陡峭,一级一级的石板路犹如云梯一般。他几天没休息好,明显地累了,落在了我们的后头。转过一个山腰,他隔着一二十米问我们:“你们吃中饭了吗?”我答:“吃过了,你呢?”“还没呢!”我一听,忙从包里掏出一盒饼干递了过去。谁知他挡了回来:“谢谢,腰子寨有面条,我买碗吃就行了。”我打开盒子,硬递给他六块,又送上一只苹果。这一回,他收下了,但攥在手心,一小口一小口地品着,仿佛吃十分珍贵的东西。
“你干吗这么刻薄自己呢?”“每个人习惯不同,我爱好呗。”他默默地一笑,低头走路。“那不成苦行僧了吗?”“你当什么,人在世上,不就是吃苦吗?在北京,一份菜分两餐吃,这不把彩电、冰箱置齐了。”他拍拍布袋:“光这一个三脚架,就五百多。不吃点苦,拿不出东西来。”
“你发表过摄影作品吗?”“没有,时下没后门,哪儿给你登去?我自个儿拍,留在那儿自个儿欣赏。”
山腰出现面铺了,但他没有去买,而是买了一碗一角五的茶水,吃着还剩下的三块饼干。我们坐在石板上休息,一会儿他背上东西说:“我先去山顶弄一张秋景,争取赶到金鞭岩饭店坐六点的车,到大庸去,那儿有火车站,今晚就在那过夜。”
待我们赶到山顶,只见他支好三脚架,仍蹲在那等待着。他的面前,几片红枫火红耀眼,山峰如石林一般,巨大的石壁仿佛被谁切开了似的,铺展在幽谷深峡之间。我站在他身边看了一会,问:“不拍干吗?”“彩卷珍贵,取一张就是一张了。”
太阳的金辉在山的那边照来,山峰被镶上了金边,逆光里,黑魆魆的山峦更显出一种魅力。游完了景点,见他还蹲在那里,我心想,拍下的这张照片,该会是他最满意的一张了?
晚上,当我们回到舒适的金鞭岩饭店,不由得想起那位北京人来。山风呼啸,已有些刺骨了。此刻,他是坐在大庸车站了吗?他吃上一角五的面条了吗?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