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艺术平台| 文学 | 摄影| 朗读 |书画
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关注,乡音乡情在你我心中。
▼壮美昭陵◎西部文学艺术微刊
︱第723期︱
我出生于陕西省礼泉县赵镇石鼓村。
石鼓村里有个石鼓,在南门外赵镇小学的院子里。
石鼓巨大,四人方可合围,两人叠架方可摩顶。鼓座高约半米,周身刻一圈小佛陀。鼓身高约两米,中空,壁厚七寸,外刻陀罗尼经咒。佛陀不知何时被人砍了头手,经文已经模糊不清,鼓身也出现了一些裂痕,但众佛陀拱起大鼓的神采和气势依然栩栩如生。
关于石鼓的来历,当地百姓说法甚多。
其中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刘秀起兵征讨。为鼓舞士气,刘秀命军中特制两面战鼓。兵临长安,初战失利,刘秀兵折将损,丢盔弃甲,身边仅余两面战鼓。刘秀将双鼓往肩上一挑:“只要战鼓还在,来日擂鼓再战!”一路北撤,行至塬上,又遇王莽伏兵,匆忙中双鼓脱肩,一面落在礼泉赵村,一面落在淳化甘泉宫。
后刘秀再次起兵,终于推翻了王莽政权,建立了东汉。国事繁忙,皇上大事都忙不完,哪里还记得当年扔下的两面战鼓?
地老天荒,年代久了,战鼓石化,变为石鼓。
传说很动听,但毕竟只是传说而已。比较可信的说法是,石鼓非鼓,实为经幢。
史载,大唐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病逝,谥号太宗,葬于昭陵,始开帝王以山为陵之先河。
为祭祀太宗,皇室在昭陵之南泔水之北的昭陵兆城南门营建了一座皇家寺庙,名为广济寺。
广济寺内有一石刻经幢,圆柱体,高丈余,甚为壮观。
经幢底座厚实,周身刻陀罗尼经咒,饰以护法诸形,雕刻精美。
日出日落,云聚云散,朝代更替,灾祸不断。日子久了,广济寺在战火中毁了,雄伟的经幢也倒了。
经幢的底座却依然稳稳地雄踞在高高的土台上,没有了上面的经幢,它看起来很像一面大鼓,人们就称之为石鼓。
清乾隆《礼泉续志》载:赵村石鼓,以石为鼓而周刻之,其文尊胜经咒也。书遒健有法,存者不能强半。鼓下作石山,山上作天王鬼神以戴之,斧凿工甚奇,在广济寺。
1999年版《礼泉县志》载:赵镇石鼓经幢在县北10公里赵镇学校东院土台上。这里原为唐广济寺旧址,经幢乃为广济寺遗物。鼓幢圆形中空,身座分别用两块完整的青石雕凿而成。通高2.14米,径1.51米,壁厚0.2米。幢周刻尊胜陀罗尼经咒,字多漫漶,只有少数尚可辨析。字为行书,遒劲有力。鼓座高1.02米,雕刻十分精巧,正面上端小龛刻一佛座像,鼓周雕八尊菩萨,菩萨残(无手首),高0.5-0.58米,肩宽0.17-0.18米,挂璎珞,饰披肩,系羊肠大裙,体态匀称,风姿俊逸,肌肤丰满。菩萨前均有一菩提树,整个鼓座构成一组精美的浮雕群。
赵村有石鼓,石鼓在赵村,于是这村子便有了两个名字,一曰赵村,一曰石鼓。
可是这村名为什么叫赵村呢?是赵姓人家最先在这里安家吗?或者赵姓是这个村子里最大的姓氏?好像都不是,因为这村子里姓赵的人家实在少之又少,且都是近几十年间才迁来的。
问了很多老人,都说不太清楚。
也有人说,赵村好像最早是叫兆村,叫着叫着就变成赵村了。
可是为什么最早叫兆村呢?又没有一个说法。
最近看了家乡的朋友们发的几篇关于石鼓和赵村的文章,觉得有点意思,也来了兴致,查了一些资料,有了重大发现。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明确记载:醴泉赵村村名来源于昭陵兆城。
何谓兆城?兆城就是为了保护陵园、供养护陵人员、提供祭祀方便而建立的陵前小城。
咸阳塬上的汉代陵园也有兆城,但规模很小。
唐太宗首开以山为陵先河,并许文武功臣死后陪葬。山比塚大了许多,兆城规模也一下子就大了许多。
史载,唐十八陵均有兆城,以昭陵兆城为最大,方圆一百二十里。
《中国建筑史》说,唐代例于兆城植柏树,文献亦称为“柏城”。
《唐会要》记载,曾有两位将军砍了昭陵兆城的柏树,差点被唐中宗砍了头。
种种历史资料都表明,唐昭陵周围确有一个很大的兆城。
赵村位于唐昭陵正前方十里,应为唐昭陵兆城南门所在位置,所以村名被称为兆村就不奇怪了。
广济寺建于兆城南门,所以人们也称其为南寺。
广济寺内有唐刻石鼓,村名遂被人称为石鼓兆村,后逐渐演化为石鼓赵村。
因当年广济寺香火极盛,信众极广,方圆百里的人都来朝拜,寺庙周围商贾云集,店铺林立,逐渐便形成了一个镇,人称赵村镇。
赵村镇自唐形成,历经千年,上世纪五十年代才改称赵镇。
虽然当年的广济寺早没了踪影,但那片地方一直被叫做“南寺”。
解放初期,政府投资在那里建了一所学校,叫赵镇完全小学,那曾是方圆几十里最好的小学。
学校里有一个高高的土台,土台上有一座格子门窗的老房子。
透过老房子的格子门窗,可以看到里面的石鼓。
小时候总觉得土台很高,房子很大,石鼓很威武。
前不久回乡,再次瞻仰石鼓。
高高的土台没了,仿古的房子没了。
浑身是伤的石鼓,像一个久病弃养的老人,在风雨中蜷着身子,独自圪蹴在一个一米高的小土包上。
一棵老槐树弯腰为它撑起一把绿色的伞,虽然挡不住风雨,烈日下却能遮点阳光。
看不出石鼓的表情,是倔强还是悲伤?
我不想打扰它,却不由自主地悲从中来,倾刻间泪流满面。
作者简介:廉振孝,1957年9月生于陕西省礼泉县赵镇石鼓村,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历任陕西科技报记者,海南日报记者、主任、副总编、副社长、报业集团总经理,海南省社科联巡视员,现退休赋闲。一生从事新闻工作,别无所成亦别无所好,最喜朋友三五,老酒一壶,故事一串。
(西部文学艺术平台之壮美昭陵编委会成员风采展)
这是中国西部文化艺术原创精品交流推广平台,欢迎广大文化艺术爱好者关注、踊跃投稿。您的诗歌、散文、小说、民间故事、书画、雕塑、剪纸、音乐等艺术精品,都在投稿之列。
往期精彩文章
▼
廉振孝||赵中往事(上)
廉振孝|赵中往事(下)
赵镇中学那年那事
▼赵中首届老同学聚会留念//赵志锋、张广雲、杜仲尚
记一次同学聚会//杨彩霞
丁志俊:赵中的敲铃人吴湘匡(上)
赵中学子找到40年失联的吴湘匡老师啦
我亲爱的母校 赵镇中学
【视频】壮美昭陵//五十年呵 今天终于把你见
赵镇学校一支笔—-陈志谦
仿满江红 赵中老三届师生聚会
赵镇中学老三届师生分别五十年后举行联谊会
趙中的开水房与王二//丁志俊
梅花香自苦寒来 赵中学子杨维西写意人生
赞学友丁志俊
殷殷赵中学缘情
赵镇高中背馍的记忆
赵镇高中往事 韩智存
回忆王志刚老师
赵鹏 回忆王志刚老师
本期编辑:壮美昭陵
审稿:张克俭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壮美昭陵”关注的礼泉乡党,在三千茶农购茶可享受半价优惠。(地址:礼泉县粮店隔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