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美昭陵文化艺术平台
| 文学 |书画|摄影|朗诵|音乐|
|第1245期|
石榴花开红庄河
文/赵晓萍
五月,昭陵脚下的庄河村,仿佛西域石榴王国,石榴花开,火红一片。
巍峨连绵的九嵕山矗立在庄河村北,挡住北方的寒流,聚集着太阳的光热,特殊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农耕文明,使得庄河村万亩良田成为昭陵旱腰带上适宜栽种石榴的地方,古老的石榴品种在庄河村得以保存。
晨曦,温暖的太阳照耀在身上,漫步在万亩石榴花海,浮想联翩。蝶飞蜂舞,湿润的泥土和着石榴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花海中,见到年近8旬的老支书赵文友,他精神矍铄,帮着家人疏花。闲聊中,他自豪地告诉我:“千年旱地能浇了,2016年,村庄建造万亩石榴基地时,几台大型推土机推了十几天,山顶又打一眼新机井,咱村又成唐代旅游胜地 ‘金庄河’了!”
庄河村因西邻庄河沟而得名,有山才有沟。九嵕山主峰九道山梁拱起,安葬着唐太宗李世民,史称唐昭陵。它脚下沟壑纵横,庄河沟就是唐昭陵下西南方向延伸出的一条长约20公里的大山沟,此沟历史上称巴谷。庄河沟脑东有昭陵怀抱的皇城村,西有太宗御马乘凉的凉马村,书画写生基地任池村,沟出大山旁的村子就是庄河村,此段沟被称为庄河沟。
上世纪80年代前,常有暴雨咆哮着从山上汇聚到庄河沟南流,经菜园村、石鼓村、尧都村、段家村后流入甘河。这段距离约40公里的河历史上称为“八泥河”(即巴谷河,谷就是峪,叫转音为泥。礼泉史料上有记载。)八泥河今天已经断流无痕,入甘河处几里长的赵镇段家沟仍在。“凉马的粪,肥了尧都的囤”八泥河的水,浇灌着周围的庄稼,养育着两岸村民,也曾给村民带来过灾难。1958年发大洪水,菜园沟的人畜被冲走,沟底村庄被搬迁到岸上。
唐昭陵从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陵园建设持续107年之久。八泥河流经菜园村段,淤积成大面积的平滩,人们沿河种菜,供给修建唐昭陵的万名民工,菜园村名由此而来。可见,八泥河流域曾是修建昭陵所需物资的重要来源地。
八泥河曾在庄河沟出口被引凿了一条水渠。史料记载,明代万历年间,庄河村能人赵之璧,依照秦朝白渠模式,在沟口狭窄处截流,从半山引水灌溉庄稼数十顷。八泥河在出口像被装进口袋一样,所以此段河被称为“装河”,久而久之被写为“庄河”。先人在庄河岸修堡防寇,先叫“庄河堡”,后堡破变村,称庄河村。
时过境迁,明代水量充沛的八泥河到了清代乾隆年间,由于水源不足,河水干涸,渠道荒废。
今天,庄河村北李家台台下,东西方向的古渠遗址仍然可见。童年时和小伙伴去古渠边玩耍,看到过一人抱不拢的沿渠柳树有几十株。向庄河村南流的古渠小些,石砌的高高吊水台,水花飞溅,潺潺不息,渠岸两排白杨挺拔。小时候玩耍嬉戏的小渠,今天成了村中水泥大道。
走向村西沟岸,沟底麦浪泛黄,一条蜿蜒的土路从麦浪边穿过。沟西岸有座小土堡,堡上土窑洞仍在,儿时被大孩子领着去洞里探秘,只有惊险却一无所获。堡子北有座高高耸立的唐陪葬冢,冢下方是70年代修建的“十七秘密军事工地”,打凿的一排排土窑历历在目,却人去窑空。
沟东岸十几孔土窑洞已残破不堪。70年代,从河南逃难的惠师一家曾居住在三孔窑洞中,读小学二年级时,惠师的小女儿领着我们爬过窑洞后的小洞,曲里拐弯,又黑又深,不知出口。听大人讲,这是堡子的地下通道出口,和村堡的老庄基相通。
庄河沟口青山依旧,小时候和伙伴削泥枪的沟口泥滩仍有一片,只是当年的孩童已人到中年。沟岸火红的石榴树一株株,一片片,似火熊熊燃烧。
上世纪60年代,庄河沟堵截成坝,坝堤为通村公路,坝中泛黄的麦浪代替了洪水。一座圆拱形桥是泄洪道,下方建有别墅、庄河廊桥。
庄河沟、八泥河不知流淌过多少年,在岁月的长河里,只留下星星点点的记忆。
火红的石榴花扑向我的面颊,我心潮澎湃。沿着宽阔的水泥路继续前行,石榴园里的残冢吸引住我的目光。冢上一株石榴树,满枝石榴花,正迎着太阳怒放。
庄河村周围有七、八座唐冢,高大的土堆矗立在方田中已千年。满冢的荆棘曾把衣衫划破,童年的身影仿佛仍留在冢顶,一群伙伴爬上跳下,竟不知下面葬着唐代王公大臣。
文革中平地修田,村上几座大冢被平整,这座残冢被挖一半叫停,只留下残身。它望着这个多变的世界,保护着身下的王公大臣。可有时,它也如泥菩萨过河,连自己的身体都保护不了。村子周围剩下三座完整没有破坏的唐冢,礼泉县文物旅游局安排村民常年看护。这些唐冢是幸运的,它们顶天立地,威武地矗立在石榴园中,成为一道壮丽的风景,初夏石榴花绕身,秋至石榴缀满枝。
庄河村是唐昭陵正南第一个比较平坦的村庄,修建唐昭陵时,大量的水果、蔬菜和粮食输送都从村子经过。一条路向北,爬上李家台台上山,翻过八字路就到了唐昭陵;另外一条路向东通过刘东村到土桥沟,翻越大青山就到了昭陵脚底下的页姑岭。因庄河村是距离唐昭陵最近的平原村庄,上昭陵的交通要道,唐朝时这里就成为旅游胜地,田间多唐冢,村中广建庙宇,来村子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村子也被称为“庙都”。父亲等老一辈人说,庄河村小学就是庙宇改建的。他们小时候看到老爷庙、马王庙等多座高堂大庙里,众多佛像威武庄严。他们常会爬到佛身上玩耍。读小学一年级时,我就见到高台台教室下的青砖、石柱,却不知它是烟火旺盛的唐代庙宇残存物。
庙都是否会在闲置的学校上重新矗立?青石不会说话,但它记载着历史,我想,黄土下一定还埋葬着许些青石、唐砖瓦……
一排绿色的铁篱笆围着石榴园,高大的木门上楹联行云流水,我沉醉在五月的乡间。枝头鸟儿鸣唱,眼前花红一片,泥土的清香,石榴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石榴花开满庄河,唐代旅游胜地,今天的御石榴庄河村,你,是否比唐代更多一份妩媚?
作者简介
赵晓萍,礼泉县人。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女摄影协会理事,壮美昭陵平台主编,千篇图文散见于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礼泉烙面》《尧都二月会》《烟霞映昭陵》《礼泉槐花飘香》《烟霞泉与水帘洞》《东庄水库》《赵镇石鼓》等乡情散文和诗歌《石榴花》《神龙树》《我跪在母亲挥镰的麦田》在网络转发量大。宣传弘扬西部文化艺术。
好 消 息
应广大作者和读者的要求,【壮美昭陵】“最美乡愁看礼泉”游记散文大赛征文活动截止时间延长至2019年6月15日,内容紧紧围绕主题展开,充满真情实感;中心明确,语言朴素自然、生动优美;从不同角度、层面描写礼泉风光、风味、风土人情等。具体要求,请点击下面征文启事:
【壮美昭陵】“最美乡愁看礼泉”游记散文大赛征文启事
编辑︱董志振 审稿︱陈登科
《壮美昭陵》原创文化艺术微刊
投稿邮箱:360701503@qq.com
微信:13468916590
(作品附作者简介+照片)
文中图片未经说明均来自网络
作品要求原创,未经网络平台发表
点击下面蓝字“阅读原文”平台作品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