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宝民:学生、作者和读者

大乾州欢迎您!!
学生、作者和读者

学生、作者和读者我很有幸,第二次参加陕西农村报举办的乡土文艺座谈会,而且是在慕名很早的茯茶小镇、期盼已久的泾渭新城。我是来见习的学生。虽然爱好文学30多年,但没有什么作品发表,梦一直还在做着。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也一直在农村很多年,回到县直部门才是近两年的事。修筑农村公路,养护县乡道路,帮扶贫困户脱贫摘帽,继续做着的也是为农服务的工作。今天在这里座谈,见到这么多乐为他人做嫁衣的大编辑,认识这么多陕西文坛的大咖、老前辈,我要向你们学习,拓宽文学视野,把握创作方向,提升写作能力。曾经多年征订、协助发行过《陕西农民报》,我是陕农报的铁杆粉丝,也是陕农报的老作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过几年陕农报的通讯员,新闻稿件没有发表过,甚或发表很少,都记不得了。但以自由来稿的方式刊发过调查报告《村级招待费 成了无底洞》,散文《吃派饭》等二十多篇文学作品。也是从那时候起,激励我把写作坚持了下来,不管调到哪个乡镇工作,不管白天有多忙多累,每天晚上都要记录生活中的见闻和人事。写了30多年的日记,少说也有五六百万字吧。开始用蘸水笔写,两三个月用掉一瓶墨水;后来用中性笔,一支能用三两天;再后来敲击电脑、用打印机,家里都用坏三四几台了。参加有些征文,许多投稿,都是根据日记修改定稿的。最最重要的,我是一个读者。自己藏书3000余册,大多数都是读过的。仅贾平凹老师作品的书就有200多本,小小说刊物、集子300多本。茅盾文学奖作品读过30多部,名家经典就不用说了。就今天在座的大作家中,读过雷涛老师的一些评论,吴克敬老师的长篇小说《初婚》、中篇小说集《渭河五女》《墙隔墙》,王海老师的《城市门》《新娘》,张艳茜老师的《平凡世界里的路遥》,吴树民老师的一些杂文,等等。每期的陕农报都要浏览,特别是副刊上的文章,一字一句地认真阅读,不放过一个标点符号。在阅读中安妥灵魂,在写作中放飞心情。作为一个资深的读者,观照当下的乡土文学作品,就陕农报副刊文章而言,我觉得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回忆性的作品多,多以旁观者角度来看待当下的农村,缺乏主体意识和在场感;二是表现手法单一,传统的叙述类型较多,表现力不够;三是时代感不强,多以怀旧、看客的心态,对新的乡土认识不足。经济迅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对于新的乡土我们要重新认识,否则生活在其中还“不识庐山真面目”,一要放下身架真正地去体验,观察生活,善于发现,深入思考分析,认识现在的农民、农村和农业,积累更多的乡土文艺创作素材;二要活学活用现代的一些表现手法,创新乡土文学手段。文友送我散文集,反映乡土、乡愁、乡情的,多处写到“我哭了”。常常是读到这里,我却没有一点想哭的感觉,没有一滴眼泪。就好比吊丧请来的人“哭灵”,哭得有板有眼、阴阳顿挫、甚至泪水哗哗,带有一定的表演性质,而那些跪着的孝子却在抽烟、说笑,让人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样的写作缺乏真情实感,氛围没有烘托起来,表现力根本不够。现在的农村早已不是过去的农村,农民也不是过去的农民了,网上购物快递能把化肥送到田间地头,甚至驾驶着小车拉大粪,拿着高文凭、揣着高级职称去握头把的也不在少数。新现代主义、意识流……能不能进入乡土文学呢?三要努力开掘出生活的泉眼,把生活的当下放在历史的发展中来看,要跳出农村看农村,要站在秦岭上看陕西,看西北,看中国。如今的乡土不是吃粗粮、说粗话、做烂事了,农民的素质普遍提高了许多许多,有很多很多需要重新审视、发现的事物和现象。乡土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跟城市相比较而言的。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文化需求的快速提升,由生产生活引发人们思维的改变终会趋于一统,城乡差别的缩小,文学的门类也在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只要好好生活,认真观察,认识当下,把平凡庸常的生活当成文学的乡土,紧跟新发展阶段前进的步伐,勇于开拓表现世俗生活中的诗意,就一定能够创作出更好的乡土文艺。
作者简介
屈宝民,网名丹江太公、冠山方士,陕西省丹凤县人,商洛市作协会员。1970年3月出生,现在某机关上班。自幼爱好读书写作,业余撰写散文小说。
投稿须知:
1.作者来稿需为原创首发,著作权归其本人,文责自负。
2.来稿如不许改动请加以说明,未说明者视为可以做形式上的修改,字数控制在300——1500之间。
3.文稿请直接粘贴在邮件正文处,可同时发送附件,须附上作者生活照,简介及常用微信号,个人简介字数100之内。
4.审核通过的稿件会在二周内回复,未回复即视为不予采用。
5,赞赏的70%返还作者;30%用于平台的维护。
6,投稿邮箱:1102910230@qq.com。谢谢关注投稿!
顾问:袁富民杨生博史飞翔
主编:芳草地
编委:林长宇丹凤晒晒无言李鉴昀芳草地
总监:多多
自媒体支持:
晒丹凤 淮安文学坊
温暖相见 松风阁语
无言年华 今曦何兮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