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记忆中的母校——林州四中

点击上方蓝色「林州文苑」可快速关注
记忆中的母校——林州四中
作者:贝德福园丁
下班回家,离给孩子做晚饭还有点时间,他们在忙碌各自的事情,我浏览朋友圈信息打磨时间。在我的同学四中刘国生老师的朋友圈里一条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林州三中——下一个奇迹。文末写到:因三中和四中两校合并,暂共用此公众号。
林州四中,是我的母校。从自私的角度,我很希望林州四中的名号能够永远存在。因为,在我的成长中,那里有太多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很多文采飞扬的师兄,同学都曾经写过母校的点点滴滴。在他们的笔下,我那屈居太行山深处一个偏远小镇的母校,被他们描写的是那样的唯美。那些长满青苔并被捣蛋学生砸的坑坑洼洼的砖头,在他们笔下是岁月的划痕。那一下雨就泥泞满地,隔着几十米就能闻到尿骚味的男生寝室,硬是被文字塑造成一个个成功的摇篮。文笔胆大的,会用浓墨重彩地描写那偏居一偶吞噬了无数怀春少年零花钱的小食堂。虽然那热腾腾的肉包子,菜角子被刻意描写的垂涎欲滴,但读起来的画面,永远都是柜台后面负责收钱的那双令人心跳加速的丹凤迷离。文笔谨慎,胆小怕事,有贼心没贼胆的那些,就只能拿进门那几棵无法估量年轮的垂柳出气,写春天的占住了花红柳绿,柳絮飘飘,到写夏天时已语竭辞穷,有些就会毫不脸红地抄来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柳绿丝绦…….几棵垂柳,承载了村野乡校无数文人骚客们诗情画意的情怀和咏叹调。
写母校,是那些学霸们的最爱。有怀念恩师那慈祥的眼神,有感慨挑灯夜读,悬梁刺股时的艰辛。字里行间,读出的更多是引以为豪的光芒。对于学渣,记忆很多,美好不少,却很难落笔。你总不能大篇幅描写高中三年盘踞后门2年半,老师在台上孜孜不倦地带领大家遨游知识的海洋,而你却在和同桌窃窃私语,热火朝天地讨论下课后看谁能最先跑到那令人激动的小食堂等破事吧……
我的初中就是从那里开始,我的高中,也是从那里结束。多数人在那里呆了3年,也有6年。而我,足足的7年,因为中间还留了一级。这么长的时间,如果随意选一件事专心做,都有可能成为一方奇才。而我,还有我的大多数农村同学,都是晕乎乎地入校,然后满脑浆糊没心没肺地离去。
即便是如此的尴尬,也阻挡不住对母校的回忆。因为,那里有我们太多的记忆。在那里,度过了我们春心萌动的少年时期……
写母校,无法绕开我们曾经的校长,也是我父亲曾经的校长。一个有着魁岸身躯貌如张飞作风粗鲁但却深受师生民众尊重的军转干部。如果说四中是一幅画,他就是能让人一眼记住的那抹彩。如果说四中是一棵树,那他就是躯干中的年轮,树的灵魂。在所有四中毕业生的记忆里,笔墨下,能被反复谈论,更会浓墨重彩的一定是你在前面撒欢跑,他在后面骂着追的画面。有幸,我曾经是奔跑中的一员,但在记忆里,好像没有慌张,只有撒欢的双腿,耳边的疾风,还有时不时偷瞄一下女同学后那激动地怦怦乱跳的心…..
我曾经有一个外号,有一段时间因为它,我很苦恼。好在时间久了,我的初中同学忘记了,我的高中同学根本不知道。漫漫地,因为有更多的精彩存在,没心没肺的我也给忘记了。但当打开回忆的闸门时,这段记忆却最先涌现在脑海中。可能在大脑深处,我还是依然在意着它。这种在意,没有恨,没有怒,全是美好的回忆,甚至在某些时刻,我与家人分享这段往事时,它带来的,依然是止不住的笑声。
我到现在依然感谢给我外号的班主任,他皮肤黝黑,脾气暴躁,但对学生很好。有一段时间,也不知是他看走了眼,还是我的作文写得确实好,他经常在课堂上把我写的作文当作范文读给大家听。有时因为作文中无意写的某个情节,其实我也不知好在哪里,但我的老师,却会用标准的乡间普通话,表情夸张地在课堂上大声地读出来。那段时间,我甚至觉得太阳每天照射着我,而女同学们,也是时不时偷眼瞄着我……我那稚嫩的自信,就是从那时开始建立。但也因为得意忘形,老师愤而送我外号一个。这个外号,我一直珍藏在内心深处,它是我记忆中的一部分,想起它,我就想起我曾经的老师。
七年里,经历了很多的老师。毕业至今,已20余年,我的一些同学也成了母校的老师。一些老师,因为调动,或者退休失去了联系,一些,亦师亦友。
但最特殊的,是我的堂哥,我高中时的物理老师。他总是不拘言笑,说话慢条斯理,讲课一板一眼。小时候,我常凑在他身边,他在河岸上读书,我在旁边玩耍。按说这种经历应该没有隔阂,但奇怪的是自从他当了我的老师,我对他却有了莫名的恐惧。其他老师的课,学不会就开小差或者直接趴桌上用书堵着脸偷偷地睡。而他的课,听不懂,学不会,不敢开小差,更不敢趴桌上睡。因为你总觉得他的眼神,时不时就能隔过千山万水飘了过来。时至今日,我40多,他50有余,偶尔给他打个电话,我都要鼓起勇气想半天才能说出半句,有时还是前言不搭后语。如果说我的自信心是从初中老师的夸奖中堆积起来的,到我堂哥任教的那一年,自信心已被他的眼神给瞟塌一多半。而我多姿多彩的高中生活,随着他的调离,也逐渐结束。
一晃,20多年过去了。我的母校,经历了多次的搬迁,早已离开了旧址。现在,更是要与兄弟校合并,能否留名,都是未知。但无论何时,何地,我,还有我的那些同学们,都难以忘记那些在我们成长中肆意绽放的美好回忆。
母校,还有那一排排的青砖瓦房,大柳树……一直都留在记忆里。
《林州文苑》征稿启事
林州文苑是一个纯公益原创平台,旨在交流文化,宣传林州。
平台立足林州,面向全国,放眼未来,是用心舞文弄墨的乐土,是文学爱好者的家园。
热烈欢迎投稿来函!
投稿邮箱:305806942@qq.com
主编微信:wangxiaoping_3
林州文苑
版权声明:【林州文苑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