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文化】话 说 象 棋 (文/范俊来)

郁氏文化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话 说 象 棋

范俊来
下象棋是我童年记忆深刻的一件事,我清楚地记得是我的大爷(父亲的哥哥)教我学的,“馬”走日,“象”飞田,“炮”打隔山子,这些口诀琅琅上口,记忆犹新。刚开始,大爷让“車[jū]、馬、炮”三子与我下棋,等我棋艺提高后让“車、馬”两子,再后来,让一个“車”和我下。我学会了一招,开棋就和他兑“車”,“車”一旦兑掉,就形成有“車”对无“車”的局面,很快就能赢。大爷发现了我的策略,只好改让“馬”了。让“馬”后,我们爷俩互有胜负。下棋越来越有趣味了,有一段时间我迷上了下棋,不管大爷有多忙,见面就缠着他和我下棋。没多久,我的水平就提高了不少,让“馬”后大爷已无法赢我了。从此开始了正常下棋。
我记不清那时的年龄,只记得有一次,我光屁股在村口看两个老汉下棋,那两个老汉下棋非常专心,压根就没注意到我这个小观众。二人 行棋呈互攻态势,以至于“将”和“帅”已经照面浑然不觉,继续厮杀。我牢记大爷教我的“观棋不语真君子”,蹲在旁边观棋,当看到“将、帅”已经照面还在走棋的时候,忍不住开口了:“老头都笑了,还要下”。“老头”是当地的方言,在这里特指象棋中的“将”和“帅”;“笑”也是当地的方言,在这里特指象棋中的“将”和“帅”在走棋过程中的照面。听到了我的声音,二位下棋的老汉恍然大悟,顿时笑得前仰后合。这一情节被作为笑料,很快就被村里的人们传开了,并且衍生出很多版本的笑料。直到我成年后,很多人仍然用此事取笑我。
象棋是我一生的爱好,成年以后,一旦有闲工夫,我就去棋摊看下棋。一旦进入棋局,就能让你忘记人生的一切烦恼,也能使你的心情愉悦。我不喜欢现实生活中的人情世故,希望人生就像象棋一样明明白白,没有虚假,没有潜规则,走哪条路全靠自己的判断,不受别人的左右,不看旁人的眼色。
进入花甲之年以后,我对象棋做了一番研究。象棋按其级别(大小)排列顺序是:将、士、象、馬、車、炮、卒,这也是我小时候用象棋玩比大小游戏的规则。象棋的最大特点是,级别越大,出力越小。“将”蜗居在九宫,足不出户,在整个棋局中不但不出力,而且还需要别人的保护,在局外人看来,它没有多大本事,可它却是核心,全部棋子都为它服务。
首先,“将”有两个贴身保镖“士”,其职责只能在九宫中保驾,像笼中动物一样在四个角转悠。其次,将还有两个护卫“象”,它不能越界到前方冲锋陷阵,只能在自己的地盘上飞来飞去。这三位大官,按“级别论”,别人望尘莫及,但论起本领,却稀松平常。倒是地位卑贱的“車馬炮卒”,还有点真功夫,尤其是两个“車”,身怀绝技,即是先锋战将,又是保家功臣,关键时刻可以“丢車保帅”。
在象棋对弈中,“車馬炮卒”都被派到前线厮杀,只要把敌人打败,把自家的老“将”保住,便虽死犹荣。“胜者为王败者寇”,在象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有诗为证:
敌我双方十六子,
楚河汉界来对峙。
先有五卒阵前站,
后有大炮分两边。
車馬象士各一双,
元帅升帐居中央。
老将稳坐中军帐,
运筹帷幄在前方。
对方一架当头炮,
我方就把馬来跳。
下棋最怕空头炮,
招来二鬼把门叫。
車扎象眼计策妙,
炮打闷宫霸王招。
海底捞月时机到,
杀死老将才收刀。
大刀剜心不手软,
丢卒保車才上算。
只前不退过河卒,
舍車保帅留生路。
让棋不是真英雄,
落子无悔大丈夫,
观棋不语真君子,
出手搅局讨人嫌。
过河兵,勇向前,宁死不屈意志坚,
士角炮,有弹道,犹如战场刀出鞘,
分边炮,出意料,闪电出击奏捷报,
担子炮,稳如山,隔山档車敌胆寒。
隐身炮,实难料,稳打各种出头鸟。
膛心炮,风雷到,老将持炮不暴躁。
守身炮,保家老,无功而返已疲劳。
夹车炮,不简单,立刻就要把师班。
巡河車,阵前站,敌人那敢前来犯。
错杆車,杀向前,离位老将直喊冤。
连环馬,是一家,相互照应往前爬。
卧槽馬,就是它,寻机就把敌将踏,
跨角馬,配横車,对方交棋入了局,
高吊馬,位置好,逼得老将动不了。
窝心馬,是险招,老将窝家无处逃。
分身象,巡四方,大步流星接应忙。
贴身士,不离旁,力保老将不受伤。
铁门拴,不一般,将帅齐心夺江山。
一局棋下不到三天三夜非是对手,
一步棋想不过十天半月不叫妙招,
纵情棋境忘忧愁,
棋中妙招悟人生。
象棋的格局与社会的格局类似,所以我就想,中国象棋的发明者,一定是一位显贵,或者干脆就是一位皇帝。
象棋不仅仅是我的一个娱乐工具,也是我的人生追求。我一生的人生观或多或少受到了它的影响。
棋如人生,人生的每一步都是自己做出的选择,落子就得坦然无悔;人生如棋,所有的人生就是一盘棋局,成败应当欣然面对。

范俊来,男,汉族,内蒙古化德县人。生于1955年12月,高级工程师,毕业内蒙古电视大学,曾在包钢设计院、上海梅山设计院工作。化德县文联会员。现退休定居上海。
《郁氏文化》编审部成员组成
顾问:郁 斌 匪 石
审稿组主管:郁志发
审稿组组长:范俊来
审稿组成员:郁祖槃
审稿组成员:刘高田(兼稿源)
编辑组主管:郁郁松
审稿组组长:靜听花解语
审稿组成员:陈玉峰(兼推广、评论)
审稿组成员:黄花梨(兼评论、推广)
《郁氏文化》投稿须知和赞赏分配
?投稿作品要求为原创首发,体裁内容不限,300字以上;
?投稿者提供100字以内个人简介、近照一张和联系方式;
?作品推出后,赞赏的60%归属作者,每月中旬发放上月。
?投稿邮箱:yzf1940@163.com
?投稿微信:13681060655(郁先生)15710169010(范先生)
?原创作品,转载须提前在平台备案.
海门郁氏文化研究院微刊平台
版设:匪石 责编:张爱梅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