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文化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郁氏文化】父亲的第二职业
作者||郁娟娟
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够回忆起六十年代前,家家户户都用过篾编织的热水瓶壳吗?估计八零后九零后的人都不知道这竹篾水瓶壳长啥模样呢。
我父亲的老家是江苏海门人。六十年代前后,我们老家部分人不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单一生活,为了生计用他们的智慧开创出一种新职业,即修理和编织竹篾水瓶壳。从老家到各地用这手艺闯荡世界。
虽然父亲当年有着一份工作,但父亲对此手艺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既然感兴趣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多一门手艺还可多挣份辛苦钱养家,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父亲购买了竹刀和竹片等工具和材料,再拜技术娴熟的老乡为师,当然也跟师娘学手艺。由于师傅的精心教授技术,加上父亲自身的努力学习,他很快地掌握了修理技术和编织的方法。
有了用武之技后,父亲利用星期天和母亲两人走街串巷,嘴里还时不时吆喝着“修水瓶壳了”,当时生意还是蛮不错的,南京城里基本上都留下了父母的足迹。
由于通过辛苦的劳动因而获得了一些经济效益。这时的父亲有了新的思路,既然百姓生活有这需求,如果跑得再远点,可能收获会更大。于是想办法向别人借了自行车。那时二八自行车有个大杠,父亲想了个主意,让母亲用帆布在缝纫机上缝制了一个布袋拴在自行车的大杠上,布袋里装上了工具和材料,自行车龙头上挂着编织好的新水瓶壳,从南京起沿大街小巷一路骑、一路吆喝、一路修理,直骑到湖熟一带地区。
这一路骑下来恐怕有四五十里地了吧。一路上的辛劳可想可知,不知挥洒了多少汗水呢?出了汗就用毛巾擦一擦,再找个有水的地方将毛巾搓一把,然后搭在头上既可遮阳又添了许凉爽。自带的水早已喝个精光,遇到路边有摆茶水摊的再买点茶水喝喝,以解燃眉之渴,再者遇到客户有需要修理水瓶壳的人家,客人们会很热情地递上一杯茶水招待上门师傅的。
那年代的人都很纯朴,不怕水里有毒,尽管放心的喝好了。父亲在修理水瓶壳时很尽心的,把坏的地方篾条抽岀来,再用新篾条一根一根地仔细穿插进去,直到客户满意为止。小小水瓶壳虽不起眼,但修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客户的安全,马虎不得啊!
当时修理一只水瓶壳视坏的程度也就一两毛钱,实在修不好了,换只新的也就五毛钱左右吧,关键是要让客户满意,放心使用才是根本。我回忆了一下,其实修理的过程并不复杂,在于仔细,而编织一只新的水瓶壳却是一门技术活,得有点技术才行,而材料的准备也是很精细的过程,篾条的厚度与宽度尺寸很有讲究的。
我虽未参与制作,但父亲“出征”前以及回到家后的准备工作我都亲眼目睹的。那时我们兄弟姐妹都还小,要读书要吃饭,父亲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心血,辛苦挣来的额外钱都是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养育我们成长长大。这让我从小就感受到了父亲的伟大,学到了他那节俭朴素和勤奋努力工作的精神,父亲的优良品质深深感染了我和影响了我的一生,使我受益匪浅。
值此父亲节之际,我要说声:爸爸我爱你,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2020年6月父亲节写于南京
作者简介:郁娟娟,1954年10月24号出生于南京,1972年参加工作,南京模具厂劳资科,科长,中共党员,2004年退休。
《郁氏文化》编审部成员组成
顾问:郁美兰 匪 石
审稿组主管 : 郁志发
审稿组组长 : 范俊来
审稿组成员:郁光涛
郁祖槃
审稿组成员:刘高田
编辑组主管 : 郁郁松
审稿组组长 : 张爱梅
组员:黄花梨
陈玉峰
推广组组长:陈玉峰
组员:郁德忍 郁光涛 丁秀萍 郁秋萍 郁洪军郁金波郁宁生
《郁氏文化》投稿须知和赞赏分配
?投稿作品要求为原创首发,体裁内容不限,300字以上;
?投稿者提供100字以内个人简介、近照一张和联系方式;
?作品推出后,赞赏的60%归属作者,赞赏分成按季发放。
?投稿邮箱:yzf1940@163.com
?投稿微信:13681060655(郁先生)15710169010(范先生)
?原创作品,转载须提前在平台备案.
海门郁氏文化研究院微刊平台
版设:匪石 责编:yes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