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就不能“娘”了吗?

01
今天,#教育部答复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这个话题冲上热搜前列。此事的起因是,2020年5月,全国政协常委斯泽夫在《关注和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趋势》的提案中称,他通过观察发现现在中国的青少年有柔弱、自卑、胆怯等现象,追求“小鲜肉”式的“奶油小生”,他称之为男孩子“女性气质化”。斯泽夫认为,中国青少年的“女性化”趋势,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必将危害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教育部在答复这个提案之后,该事件立刻引起热议,网友一面倒地批判这个提案。首先是质疑,是否把“女性化”定义为贬义词:之后,举例说生活中遇到的所谓“女性化”的男孩,有礼貌且温柔:更多的人则认为,不应该以阳刚来定义男孩,以阴柔来定义女孩:还有人关心如果提案通过,是否会加重校园霸凌现象:02
我们先来看一下教育部给出的答复: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其中引起热议的内容为:“适度改进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形式,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培养,继续通过多种渠道新增体育教师。”网友们抓住了“阳刚之气”和之前提案里面的“女性化”开始炮轰提案。但教育部的回复更多的重点在:注重学生“阳刚之气”的培养。并没有重点提及男孩或女孩,而是指所有青少年。更有网友提出以下观点:男性青少年女性化,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丽。(图片来源微博:@·爱新觉罗翠花·)虽然以上网友的言论在某些层面上过于片面,但是以后不管是女生的“男性化”,还是男生的“女性化”,在一定程度上都会改变这个社会现有的形态。精致谦逊的男生将会更容易得到女性的青睐:阳刚之气或者阴柔之气,都不应该被固化,无论是男生女性化或者女生男性化的存在,都有着其独特的意义。凤凰网也表态:网友们对“阳刚气质”的焦虑是一种变相歧视。那究竟什么才是阳刚之气?03清南师兄认为,首先,阳刚之气是担当,而不是抑制审美多元化。其次,阳刚之气不代表用武力解决问题。现在有相当一部分青年人把“用武力解决问题”当做男性的象征,用拳头解决问题,把以理服人之人视为无能的弱者,甚至出现校园霸凌。这显然与我们倡导的教育观念相违背。再者,所谓的阳刚之气不是性格暴躁,而是有责任有担当,明事理。最后,阳刚之气并不是温柔的反义词,培养青少年阳刚之气的前提是培养“学会尊重两性关系”,不认为男性“娘”、“化妆”不好,也不认为女性“帅”不好。用在对外表和私人气质上较劲的时间,应该来多关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培养正直善良、诚实有担当的人。教育不应该是为了培养固定思维下的“男人”、“女人”,教育就是在培养“人”。04清南师兄认为:性格是天生的,男生爷不爷们是性格的体现。相对于影响青少年的性格,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青少年的人品教育。为什么一定要被限制在特定性格内?因为在传统观念中,把男性认为是刚强果断、有泪不轻弹,把女性认为是细致内敛、温柔感性,但这本就是一种思想上的狭隘。“女性化”的男性不代表就没有担当,阳刚、爷们的男性也不一定就有更好的人品。而“女性化”之下最重要的温柔,是人类所具有的优秀品质之一,更应该以此为荣。阳刚或者温柔,应该是这个人的优点,是无论男女都要具备的优秀品质。与其说要培养青少年的阳刚之气,不如说应该让青少年都拥有强大的内心,这里的阳刚之气应该指的是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清南师兄希望,以后每个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可以对他们说:男生可以大哭,女生也可以留短发;男生可以喜欢粉色,女生也可以喜欢变形金刚;男生可以温柔体贴细致,女生也可以刚毅勇敢……
所谓的男性化、女性化,都是在加深性别刻板印象,激发矛盾。女性一样可以勇敢正直刚毅坚强,男性一样可以温柔体贴细致。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最大的,而身为父母,需要的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正确地引导孩子,使他们拥有更优秀的品质,也让他们更加自由地成长,而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按照同样的模子压制成同一个样子。清南师兄认为,宣传阳刚之气的本质是要注重体育教育,强身健体。但是万万不可本末倒置,在此之前,应该更加强青少年的身心教育和品德教育。身体上的强健固然重要,但是心理健康才能让社会更稳定和谐地发展。当我们不再以“男性化”或“女性化”来作为标签,将会迎来更多元化的更好的社会。
下一期想看什么话题,
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
或者加师兄微信告诉师兄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文章它怎么一上热搜就绿?连丧假都不批?这是正常人能干的事?现实樊胜美,有些人配为父母吗?用你的学科说一句专属表白情话
本文系清南师兄原创发布,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回复日期:如20210129,可查阅最近200天文章
手指点一点,不要和师兄走散哦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