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跳的什么江(你放了3天假,该好好感谢屈原当年跳的江)

点击上方「鱼羊密史」关注,每晚八点推送
回复「揭秘」,看欲罢不能,闻所未闻的野史奇谈
(图)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地楚国丹阳,湖北省宜昌市,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图为《屈子吟》,程连欧(绘)。
唐代江南诗僧文秀曾站立在波涛汹涌的楚江之畔,举目眺望,烟波浩渺,空空荡荡,他的思索一下子穿越到战国时期:一位憔悴但硬骨铮铮的老人,翘着倔强刚直的胡须,站在江边倾诉着满腔的忠贞和心愿,为什么如此宽阔的大江,就不能包容一颗爱国之心,不能为敢于说真话的人洗刷冤屈呢?文秀悲痛欲绝,吟诵一首绝句:“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屈原,这位战国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博闻强志,志向远大。他作为楚国的政治家,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战国时代,七国称雄,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不断混战。正当青年的屈原,为楚怀王的左徒官。他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而一些贵族们却排挤毁谤屈原,楚怀王听信谗言,将屈原流放至汉北。楚怀王客死秦国,秦楚绝交。屈原于公元前296年被免去三闾大夫之职,放逐江南沅湘流域,他辗转十六年,写下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发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感叹。
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在《吊屈原赋》中,这样描写屈原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猫头鹰在天上飞翔,鸾凤却深藏起来;小人得志尊显,圣贤却不得其用;正直廉洁的人受到诬蔑,强横残暴的人却得到称誉;宝剑被贬为钝口,铅刀却被说成锋利;国之重宝周鼎被抛弃,空瓦罐被当成宝物;疲牛跛驴骖驾着马车,千里马却拉着沉重的盐车;帽子本应戴在头上,却被垫在脚下,被汗水湿透。这就是楚国的时局。
(图)屈原庙
秦国对楚王的妥协退让,并不满足,大举进攻,势如破竹,楚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流放中的屈原望着国破家亡,山河破碎,极度苦闷、绝望。他为了黎民的幸福与平安,苦谏、呐喊,然而面对的却是冷漠、诬陷、迫害,在那个令人窒息的年代,他的抗争显得多么苍白无力。他形容枯槁,心情愤懑,他对渔父说,世道浑浊、众人皆醉,我不愿做闲云野鹤混迹江湖,宁赴湘流葬于鱼腹之中,也不以皑皑之白蒙世俗之尘埃。一颗忧国忧民的心,燃烧得满腔滚烫,于是他用生命和热血,化作成永恒的壮丽诗篇。这一年是公元前278年,时间永远地凝固在农历五月初五。屈原当时62岁。
屈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到洞庭湖,也不见屈原的遗体。这时,大雨磅礴,湖面上的舟船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躲避风雨。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他们再次冒着大雨,迎着狂风,争先恐后将船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从此老百姓的家里,这一天插上了清香四溢的艾草,用粽叶和糯米缠绕成思念,划起飞快的龙舟,排列成无尽的哀悼和祭奠。此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说法最早见于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初五竞渡,俗为屈原投汩罗江日,人伤其死,故并命舟以拯之,至今为俗。”北宋诗人张耒赋诗曰:“竞渡深悲千古冤,忠魂一去距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作者:郑学富,鱼羊秘史签约作者,文史学者。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