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维西见闻纪】彝乡行:从栗地坪、华争迪到锅底塘茨里比

为了探寻维西历史痕迹,我和小龙到栗地坪雷达站旧址。那天十二点才临时决定出发,等从雷达站下来路边已经四点了,小龙问我原路由拖枝返回,还是往栗地坪往北,经过华争迪、锅底塘到茨里比绕行,再从朵那阁、果咱底回去。我说,绕行虽然费时,但我还没有走过这条彝区路,干脆多花点时间走走彝家路吧。
喝口水,吃点干粮水果,我们师徒开始往华争迪进发。维西经历了近半年的干旱,路相对好走。沿着以前的林区路,车摇摇晃晃走着,我和小龙吹着零散的话题。
(前面往右上山是雷达站方向,往左是去华争迪)
(上去雷达站的路)
(站在雷达站附加回望马场坝子)
(我们本地叫做酸杆杆的植物,花还挺好看。茎秆嫩的时候酸酸的,挺好吃。)
(不知名的野花,独自在岩石之间绽放美丽)
蓝天白云,青树翠蔓,站在山尖环视,四野如画。
彝族是一个喜欢大山的民族,以前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随时迁徙放牧,现在基本定居下来了。在山顶草甸上放牧、开荒种地,种植青稞、荞麦或土豆,近年大量种植药材,也脱贫致富了。他们头脑灵活,和别人做点买卖,靠养殖一些牛羊,增加收入,还过得潇洒自在。看白云流动,听百鸟唱歌,我们还挺羡慕这样的生活 。
成片的鸢尾花少有花朵,叶片在干旱之年依然茂盛。狼毒花儿渐渐凋谢,还残留一些金黄,天然的树桩围着地,给人更多原始的感觉。小龙说,如果有空,在这里垭口出露宿是很惬意的事情。我没有在野外露营过,今后有机会体验一下。
零零散散的彝家就坐落在这原野之上,静谧安适。抛开城市的喧嚣,到此处静享慢时光,也是很难得的生命体验。走进这山野人家,有点恍如隔世的感觉。
简易的木栅栏围着庄稼地,一簇金黄的菜花在碧野之间亮得刺眼,一刹那灿烂了你的心境。不时有身着民族服饰的彝族妇女带着孩子,赶着牛马走过。有的朝着我们呼喊着什么,或许他们很少见到外人到来,有些惊奇吧。
吃饱的绵羊在热浪横行的日子,紧靠着泥土,感受一份自然的气息。小龙说,老师我带你去看黄色杜鹃吧。说完,掉头往马场方向回转。
兜兜转转,经过好几个山卯,穿过好几个坝子,来到了更为平坦的华争迪。成群的羊自由地食草,游走在这片厚实的大地。

青青的牧场因为干旱有些荒凉,没有夏日的葱茏。几户人家的房屋依山而建,显得格外宁静闲适。

难得见到一汪池水,恰好天空中的太阳倒影在水中。别有一番情趣。
有水才有灵气,看着水中的蓝天白云,想起朱熹的“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诗句,很是享受。那天,闲下来了,带着家人朋友来此看看草原,看看杜鹃,一定是一种超然世外的享受。
多数的黄色杜鹃已经凋零,偶尔一朵孤独的花儿在枯树桩旁展现靓丽的身影,多么惹人怜爱。
人类砍伐的树木残骸随处可见,心里有些感伤。这种高山生态脆弱,生长草木的速度极其缓慢。多少岁月,才长成一株参天大树,破坏的速度永远超过自然成长的速度。

慢慢转到水塘另一面,天光云影和山色树木正好在水中形成对称,多美的一幅画!

尽管我们到来的时间有些迟了,但好在还有等着我们来欣赏的花儿在倔强坚守那份落寞中的美丽,淡雅的容颜就像少女灿烂的笑容,幽幽的芳香弥漫在青青草原上。

枯死的花木,也站立成一簇花的模样。

看了这里的美景,我们继续往北。

经过一段路程,大约来到锅底塘地界。小龙带我去看一座水磨坊。

刚刚磨面结束的石磨和槽子之间还散发着粮食的清香。
顺着从栗地坪发源的河水往下,气候更加温润,油菜花黄灿灿的,土豆长势喜人。

大约两个小时,我们才慢慢走完彝族人家居住的地区。到朵那阁傈僳族村寨,继续往下才是车路出口,那里恰好是茨里比。有几家饭庄,味道还不错。我们到里面老牌子那家木瓜鸡店,吃点晚饭。一碟萝卜泡菜,一碗油炸干辣椒,一盆鸡汤。罗锅焖的米饭,带着火气的锅巴。
吃完晚饭,慢慢回家。一个平凡的日子,走了一遭栗地坪彝家地区,只是匆匆路过一片山水,等哪天真正静心在某处走走,坐坐,嗅着山野间青草野花的清香,仰望纯净如画的蓝天,看看漂浮而过的白云,心里的诗情画意就会如这夏日的山光水色,定格在你心头,进入你的梦里。
故乡的山水,即便多么平淡无奇,在游子心里都闪烁着梦幻般的色彩。
偶然游走栗地坪,步履匆忙彝乡行。
草甸鲜花惹人醉,牧歌流水故里情。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