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侬电影随笔:“ 断指”与“沉琴”
——《钢琴别恋》(The Piano,又名《钢琴课》)观后
文/金侬
本片荣获:
第六十六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著剧本奖
第四十六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最佳女演员奖第五十一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奖
导演:简·坎皮恩主演:霍莉·亨特、安娜·派奎因、哈维·凯特尔
片名叫《钢琴别恋》也好,叫《钢琴课》也罢,都是译者的附会,其实都不如英文名直接——《the PIANO》。钢琴就是钢琴,这部影片里的一切故事,都因钢琴而引起,起名“钢琴”,最恰当。
假如本片没有“断指”和“沉琴”这两场戏,这部由钢琴引起的爱情故事,便多少有点矫情。不是吗?艾达出嫁以钢琴作为嫁妆,在城里,合情合理,可她是远嫁他乡,不但要飘洋过海,还要翻山越岭,居住地还是蛮荒之地。携沉重的钢琴作如此沉重的跋涉,这多少有点可笑。 可笑归可笑,但随着剧情的发展,特别是到了“断指”和“沉琴”这两处高潮时,影片开始迸发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我相信这时许多观众会不得不被这种力量所征服和打动。
“断指”和“沉琴”是《钢琴别恋》里十分重要的两个片断,没有这两个片断,这部影片的感染力将大打折扣,它们就像两只“文眼”,将影片的情节线和情感线穿系到一起,互相对应,互相衬托,缺少其中之一,故事都会有遗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省略掉这两场戏,《钢琴别恋》将是一部没有光彩的平庸之作。
先说“断指”。 艾力因偷情被丈夫砍断了一根手指。丈夫为什么要砍断她一根手指而不伤及其它别的部位?这就要说到钢琴。钢琴在这部影片里不单单是一个道具,它是一个象征,一个连接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心灵的纽带,一个“人”化了的“物”。
艾力是个哑女,由于她不会说话,她内心的活动,很多人无从知道。她是孤独的,她的心灵和肉体虽然跟正常女人一样有着强烈的渴望,但无从表达。钢琴,只有钢琴,是她除女儿以外的情感寄托。她靠钢琴抒发感情,靠钢琴排遣忧伤和苦闷,靠钢琴寻找真情。在艾力心里,钢琴已经不单单是一件乐器,它是她自我的表现,是她生命的另一种存在,它虽然是“物”,却寄托着她的情感情绪,琴声悠扬响起,那便是她的心在歌唱。
钢琴既然对艾力如此重要,那么,看重钢琴就等于看重艾力,理解钢琴就等于读懂了这颗哑女的心。艾力的丈夫对钢琴既不看重也不理解,所以他不懂艾力,艾力对于他,仅仅是一副躯壳,一个称谓,一件摆设。没有一个正常的女人会容忍丈夫把自己仅仅当作躯壳、称谓和摆设。艾力除了不会说话,她内心的感情一点也不比别的女人贫乏,就像那台钢琴,在不会弹奏的人面前,是哑巴,而在会弹琴的人手下,它就会发出美妙动人的声音。可惜他的丈夫不具备那样一双手,他把她和那台钢琴当成了他生活中的两件道具,搁置在一边。
柏其实也不懂钢琴,他跟艾力的丈夫一样,也是一个大老粗。不过,这两个大老粗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慢慢被钢琴所吸引和感染,而后者却基本保持对钢琴的拒绝和冷漠。钢琴在这里象征着文明和进步的力量,象征着精神的魅力。柏想往文明和进步,追求精神的丰富和崇高,他与艾力便有了沟通和交流的基础。当他用土地换回了钢琴,不久,又把钢琴索性送还给了艾力以后,视钢琴为生命的艾力又怎么能不为之动情,投身到柏的怀抱?
偷情事发,艾力的丈夫一开始保持克制的态度。他从第一次在门外偷看到,第二次中途阻拦,再到第三次获取信物,这才提着斧子砍断了艾力的手指。艾力一而再,再而三,一意孤行地要行使自己爱的意志,在某种程度上,是她逼着丈夫“断指”的;而这对于充满野性的艾力丈夫来说,于情于理,似乎不这么做,反而违背了他的性格。这是一对男女因钢琴产生的暴力冲突——确切地说,是因钢琴引起的情变所产生的暴力冲突。没想到一台钢琴,居然是一场悲剧的罪魁祸首!
艾力被“断指”,是值得同情的。其实,她的丈夫同样值得同情,他从此失去了妻子。如果说,艾力因“断指”还得到了爱情,她的丈夫除了发泄愤怒,却什么也没有得到,他才是真正值得同情的悲剧人物。
“沉琴”之于“断指”,就像书法的回锋,没有这一笔,字俨然已经写成,有了这一笔,字才更显完美、丰满,富有立体感。
钢琴促成了艾力与柏的爱情,也使她失去了一只手指;如歌如诉的琴声虽然能抒发艾力心中的情感,但同时也使她永远不能忘记“断指”带来的肉体和心灵的创痛。钢琴是美好的,但也是沉重的,它沉重地记录着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这是艾力在决意开始新生活时所无法面对的,于是,她只有“沉琴”。
在用船运送钢琴飘洋过海的时候,艾力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突然将脚套进坠入大海的钢琴的绳套里,随之一起沉入大海,这是艾力的突发奇想,还是她的预谋?不管是哪一种,死都将是艾力无法摆脱的几近宿命的选择。因为她太爱钢琴,她不能没有钢琴,她因钢琴而生,因钢琴而爱,当然,也只能因钢琴的沉没而坠入海底。
被沉琴拖入海底的艾力,脸上露出沉静和安详的神情,看得出,她是从容面对死亡的。然而,生的念头猛然像电击一样击中了她,她迅速挣扎着蹬掉套着绳索的鞋子,奋力冲向水面。
是什么使她终于又选择了生命?
是求生的欲望?
是爱?
还是为了重新弹奏美妙的钢琴? 这是影片留给观众琴声般的悠扬回味。
——原载《大众电影》杂志,收入金侬电影随笔集《左边看右边读》,署名:张扬。
附金侬书法欣赏。
释文如下——
题图: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图二:常快活便是工夫。
图三:风生水起。
图四:琴书常自乐。
敬请关注金侬先生微信公众号:
金侬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