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营洲:如何理解“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在现行的中医院校国标版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讲到心与肾的关系时,提到了“君相安位”的概念。
原文说:“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命火)。君火在上,如日照当空,为一身之主宰;相火在下,系阳气之根,为神明之基础。命火秘藏,则心阳充足;心阳充盛,则相火亦旺。君火相火,各安其位,则心肾上下交济。所以心与肾的关系也表现为心阳与肾阳的关系。”
这段话提出了君火和相火的概念,但具体君火和相火到底是怎么回事,读完这段话想必很多人都会觉得不过瘾,所以本文我试图再深入探讨一下这两个概念以及“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一说。
其实对于“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一说,历来争议较多,以下只谈个人观点。
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本来是各自有自身的属性特点,同时又存在着生克制化的关系,但为什么偏偏把火又一分为二,分为君火和相火呢?
其实,这可以追溯到古人对火的朴素的观察和体会。在自然界中,“火”确实具有两种属性,一个是“光明、明亮”的属性,一个是“温暖、炎热”的属性,我们也可以简称为“明”和“热”。
注意,这两个属性常常是并存的,但却并不等同。明亮不一定就会炎热,炎热也不一定就会明亮。比如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大地幽冥晦暗,但此时的温度并不见得就比明亮的清晨寒冷。再比如每年的冬至开始,白昼开始比夜晚的时间延长,但这并不见得气候就转暖,相反地,冬至过后虽然大自然明亮的时间越来越长,但却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俗称“数九寒天”。
所以,“明”和“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因而,古人用“君火”代表火“明”的特性,用“相火”代表火“热”的特性,这就是把火又一分为二的客观依据。
但问题又来了,古人为什么不直接叫“明火”和“热火”,而又要取名为“君火”和“相火”呢?这肯定又和君与相的概念有关了。
君,尊也,本意为发号施令,治理国家的人,就像是皇帝。相,臣也,有辅佐之义,就像是位大臣。
古人认为“君为万物生发之主,相则辅君以成”,这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君火是对万物生命起主导作用的火,相火是在君火的基础上起促进作用的火。比如,大自然中万物的生发总是因明媚的阳光而生发,而万物的长养,总是与温暖炎热的气候并行,所以我们才说“春生、夏长”。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得再通俗一点,太阳其实只管照亮,说温煦万物,那是因为太阳光射到地球,地球上不管是大气、生物、土壤以及水,吸收转化阳光为热能,这转化之后的热能才具备了温煦的作用,这也就是相火在自然界中的本质。
君相二火最早见于《素问·天元纪大论》并明确指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另外在运气学说中将春分后两个月称为“君火当令”,也就是因为这个阶段自然界阳光明媚、气候温和,万物发陈,大地一派生机勃发。然后从小满至大暑,自然界气候曝烈燔灼,万物继续生长繁茂,于是这个阶段又叫“相火当令”。
所以按照五运六气学说,依据自然界中的实际情况,分别以“君火”、“相火”概括暮春和盛夏这两个阶段的气候特点和物候现象,也是再次照应和解释了君火和相火的特点。
也就是,君火对应的是天之明亮温暖,大地万物生发;相火对应的是天之炎热蒸腾,大地万物茂盛。
所以我们可以说“君火以明,相火以热”,于是问题就又来了,为什么《内经》中说的是“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呢?
这是因为在五行的各个属性中,“火”的本来属性即“火性炎上”,也就是说不管是君火还是相火,既然是火,就都有这种“炎上”之性,再说“相火以热”就是多此一举,于是《内经》中就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相火,所指的“相火以位”当是指虽火性炎上,但尤其相火不宜妄动,需安居其位。
从大自然的角度来说,相火是太阳光能转化之后,留在地球的热能,这个热能是要随着四季在不同的位置流转。具体来说,春天则相火从土中上升,大气加温,万物开始生发。夏天则所有热能都升到大气中,空气炽热,万物利用热能而繁茂。秋天则相火热能下行收敛入土,空气中再次转凉。冬天相火蛰藏于水土之中,温煦水土,植物根茎生长。
所以,相火在不同的季节安居其位,也才有了四季万物,这也就是“相火以位”在大自然中的本意。
从人的角度说,我们再次回应本文一开始引用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的原文说:“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命火)。君火在上,如日照当空,为一身之主宰;相火在下,系阳气之根,为神明之基础。命火秘藏,则心阳充足;心阳充盛,则相火亦旺。君火相火,各安其位,则心肾上下交济。所以心与肾的关系也表现为心阳与肾阳的关系。”
中医讲,心为君主之官,为一身之主宰,同时心主神明,所以应是澄澈清明,不能蒙浊,因为主不明则下不安,于是这也很好地再次照应了“君火以明”的概念。这也就好比是君火所到之处就把阳光和健康带到,如果君火一处不到,自然界就会充满黑暗,就会阴云密布,疾病也就随之而来。
再进一步讲,明的反义词是黑暗,这种黑暗一是眼前的,二是心里的,眼前的黑暗即是黑夜,心中的黑暗就是愚痴,这都需要开启心智,迎来光明。
同样,热的反义词是寒冷,这种寒冷一是身体的寒冷,二是心里的阴郁,身体的寒冷需要温煦的热量,心里的寒冷需要热情的火焰。
恰恰,肾为先天之本,肾中阴阳为一身阴阳之根,也就是说肾阴肾阳是人体五脏六腑阴阳的根本和基础,于是单拿阳热来说,肾中相火也就为君火提供了热量的基础。
可见君火和相火其实是互为基础,相辅相成,共同协调人体的物质基础和精神世界。《素问·上古天真论》为什么要讲“神与形俱”才能尽终天年?其实强调的也是真正的健康是心身协调的健康。
另外,从五行的角度说,心为火,肾为水,两者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是“水火既济”或者叫“心肾相交”。通俗地讲,心火要下降以温肾水,让肾水不寒,肾水要上济于心,让心火不燥,这就是“心肾相交”。
那么,既然肾为水脏,肾中的相火在哪儿呢?
答案是,火寄于水中。
火寄于水中,中医还有一种说法叫水中之真阳,或者叫龙雷之火。
相火不妄动,就仿佛是龙潜于水中,安居其位。所以相火宜潜藏,但相火潜藏的基础也在于肾中精血充盈、阴液充盛,只有这样才能相火得制、静而守位。
但如果当水浅不养龙,或者是龙性上亢,都会导致相火妄动,或者叫“飞龙在天”。
临床中一旦出现相火妄动,就意味着人体阴阳之根发生了病态的变化,往往就会出现全身性的疾病,比如症状可见眩晕头痛,视物不明,耳鸣耳聋,易怒多梦,五心烦热,虚火内扰,心烦失眠,口舌生疮,遗精早泄,月经不调等。
所以,“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即说明了君火和相火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也指出了两者之间的互动状态,更明确了在人体中各安其位的重要性。
关于“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我本人比较推崇明代医家张景岳的一段见解:“君者,上也;相者,下也。阳在上者,即君火也;阳在下者,即相火也。上者应离,阳在外也,故君火以明;下者应坎,阳在内也,故相火以位。火一也,而上下幽显,其象不同,此其所以有辨也。”
这段话的论述其实是又从《周易》卦象的角度解释了君火和相火。君火为心火,肾火为相火。离卦应火应心,坎卦应水应肾。那为什么说离卦是“阳在外也”坎卦是“阳在内也”呢?
因为离卦上下为阳爻,中间为阴爻。阳中有阴,外动而内静,阳在外而阴守内,具有向外发散的趋势。
而坎卦上下为阴爻,中间为阳爻。阴中有阳,外静而内动,阴在外而阳守内,具有向内固守的趋势。
所以君火宜明散,相火宜固守,于是便也解释了“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对于人体而言,正是因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也才有了正常的“心肾相交”,于是人体正常的状态就会是脚下温暖,头脑清亮。
在病理情况下,不管是君火过亢、相火过亢、君火虚衰、相火虚衰等,都可以引发不同的病证。
比如,一旦双脚冰凉,头脑烦热的时候,人体就开始逐渐出现了各种病态问题。
各位同学,反思一下自己,你是不是已经开始出现了这种上热下寒的状态了?
怎么办?
出现严重症状的,该看病就去看病,该吃药就吃药。
对于不严重的大部分人群来说,我的观点是,重在修心养心,磨练性格,平复肃降自己的虚亢燥火,不要过分消耗精神,要知道“万恶淫为首”的“淫”其实指的是各种杂乱的妄念,人活一世,需要的往往是“有所不遂,有所不为”。
同时不要过分地熬夜,熬夜消耗的是人体的阴液,阴液消耗太多就会导致“水浅不养龙”的虚火妄动,要知道中药西药不如好好睡觉。
最后要多晒太阳,整个身体就像是一个小宇宙,只有日照当空了,整个身体才能温暖喜悦。
总之,很多疾病首先需要的不是医生,而恰恰是自己,需要的是调整自己的身和心,逐渐让自己回归“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状态。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