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学困生,采取措施促转变

正确认识学困生,采取措施促转变
每次考试后,都有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出现,我们称之为学困生,又可称为学困生。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学习上屡屡受挫,学习能力跟不上正常学生的人。每个学校都有相当一部分这样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是学习成绩差,在小学主要是习惯差,在中学还有可能成为欺凌者或被欺凌者。学困生已经成为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那么学困生为什么成为学困生呢?我根据几十年的教学经验,觉得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
身处农村的家长,很大一部分是不重视家庭教育方面的。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顾,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自己没文化,不懂教育。有了这种心态,更加不重视家庭教育了。还有就是教育方法不对,不少家长信奉“棒子底下出孝子”的落后观念,孩子做错事了、学习成绩差了,动不动就是打和骂,以为这样孩子就会惧怕,就会听话。但他们不知道现在的孩子逆反心理有多强,你越是打骂,孩子就越不听你的话。孩子在这种氛围下,逐渐产生厌学的情绪,导致学习成绩差。
二、社会环境的原因
孩子们就像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就是什么。孩子对于社会的认识是片面的,他们不懂得分辨,思考,很容易受到影响。手机、游戏、影视作品、居住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不良的环境不断吞噬着孩子纯净的心灵,造成孩子厌学。孩子对暴力影视作品和有黑社会性质的社会青年加以模仿,更容易让孩子滋生暴力和逆反行为。
三、学校教育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越来越多元化了。虽然提倡因材施教,但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是很大,很多地方教育对学生的评价还是看分数。这也导致了许多老师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成绩上。加上学校学习生活枯燥无味,老师教学方法单一,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孩子自然也会对学校、老师出现逆反的心理,久而久之,成绩自然下降,出现厌学的心理,变得不想学习。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为何学习,学习有什么用。其次是自卑的心理或者是骄傲自满的心理,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孩子学习成绩差。
这些导致孩子成绩差的原因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只要我们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可以提高的。
第一、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指导,让家长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巨大。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容易产生厌学,最后变成学困生。所以学校要主动与家长联系,指导与监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让家长逐渐改变家庭教育的方式,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第二、充分利用社会环境进行教育
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对于社会环境我们不能改变,只能提供孩子对社会的认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我们可以进行寓教于乐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孩子感受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开展各种社会活动,像交通方面的,卫生方面的,环境卫生方面的,通过多种实践活动,让孩子接触社会,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孩子的学习兴趣就慢慢上来了。
第三、更新老师的教育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有窍门,更容易让学生树立对学习的兴趣。看到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教育不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蹴而就,学生有进步,有改变,给予鼓励,自然就会有学习的兴趣。再有就是对个别学困生进行单独辅导,解决他们的困难,指出他们的缺点,增强他们的信心。具体可以这样做:
(一)在课堂上有意识给学生制造机会,让学困生吃得好。
(二)注重思想教育和关心他们,学困生不要自卑。
(三)创设有利教学的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课堂上关注中下生,让他们都有发言的机会。
(五)分层布置练习和作业,对中下生的练习和作业进行面批面改,及时补缺知识。
(六)对于学困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七)多与家长沟通,经常和家长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了解学生在家做作业情况,让该生的每一次进步,家校共同激励,共同督促,使之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重视学习。
(八)实行优生带学困生活动,利用同桌的优势,让好学生带好学困生,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老师还应该加强自身的能力提高。具体做以下几点工作: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尽量把抽象的数学教学变成直观、形象的数学学习活动。尽管一堂课可能要花很长时间准备,从问题的设计,重难点的凸显,到教具、学具的准备,但是只要能吸引学困生参与教学,让学困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认知提高,在我看来这都是值得的!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经常把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来完成,一旦回答正确及时给予诚恳热情的鼓励,让他们感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对学困生作业辅导。由于学困生听讲理解等各方面与优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所以对于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他们不是没交就是迟交,更多时候交上来错误连篇,所以很多时候还要对他们进行二次知识传授。我经常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对学困生的作业进行辅导,督促他们改正错误,讲清知识要点,并进行相关题型的巩固练习,直到他能达到基本熟练为止。
3、要求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困生之所以差,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学习习惯差,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爷爷奶奶管教不住这些小皇帝,他们就在老人的骄纵和呵护中顺心顺意,养成了娇气、懒惰、任性撒谎、管不住自己等各种坏习惯。我首先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结合学校开展的养成教育活动,重点要求学困生养成听讲习惯,发言习惯,作业习惯,检查习惯。上课学习习惯好了,学困生上课听讲认真了,回答问题和作业也有了一些进步。
4、互帮共进。对学困生的监管,除了教师的辅导外,我还发动优秀学生结对帮扶学困生。每个组选有学习组长,组长除了重点检查学困生的作业,还要对本组的学困生进行出题练习并评改指导。学期末评选进步最大学困生,评选最负责任的优秀组长,让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发展成为一种良好的班风。
5、与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把学生的发展进步及时告知家长,争取家长的互信和支持,让家长也来做好学困生的督促作用,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培辅工作。
同时我们要端正心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们学习上的成绩差,并不能代表将来在社会上没有作为。因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对他们一再出现的错误平静地循循善诱,做到爱心、赞扬、常抓不懈目标适度,“朽木也可雕也”!
一、捧出一颗爱心
由于学困生缺点较多,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嘲讽、家长的责骂、亲戚的歧视,长期缺少温暖和爱。然而,学困生是一种客观存在,任何歧视、责骂、奚落、恐吓以及不负责任地下评论,都只能加剧其心理的对抗,心灵的扭曲。 教育心理学指出:“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心和真诚期望会激励自己的教育对象,造成戏剧性的教育后果。”这句话,道出了情感因素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突出作用。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要乐意跟学困生交朋友,给学困生以如沐春风般的亲切感,用博大的爱心,真情的期望,耐心的教诲,去消除戒心,唤起自信,温暖心灵。学困生的差是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学困生与犯罪分子不一样,他们的世界观尚未形成,人格尚未定形,有较强的可塑性,“自我意识”的形成与教师的态度有极大关系。实践证明:你把学困生看成学困生,他们就会心灰意冷,自暴自弃,挑衅滋事,反之,你对他寄予希望,抱以信心,他就会为实现你的期望而努力,最终改正自身的缺点。
爱心源于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可以坚定转化学困生的信念,化为转化学困生的强大动力。促进学困生的转化,首先应“捧出一颗爱心”,对学困生真诚关心,热情爱护。当然,爱学困生不是对学困生的不良品行习惯一味迁就;宽容,但不能纵容;严格要求对学困生的转化同样重要。从另一角度看,这也是一种爱。
二、赞扬的艺术
促使学困生转化,仅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应该掌握转化工作的艺术。这里着重谈谈转化工作艺术之一——赞扬的艺术。学困生的心理往往比较复杂、特殊,他们大多视教师为“天敌”,抱定戒备心理。当教师板起脸孔,大加训斥时,这种戒备心理常常转化为反感,甚至对抗。有时虽然口头上认了错,思想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真诚地,不失时机地赞扬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则往往有利于思想的交流,感情的沟通,取得良好的效果。美国心理学家吉丝雷耳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象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开花成长。”用赞扬的方式开始批评,就好像牙医用麻醉剂一样,病人仍然要受钻牙之苦,但麻醉剂却能消除苦痛。伊索寓言中讲过这样一段话:“太阳能比风更快地便你脱下大衣,而仁厚、友善的方式以及称赞,比任何暴力更易改变人们的心意。”赞扬是转化学困生的“金钥匙”,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实事求是;(二)要真心实意;(三)要不失良机;(四)要注意方式;(五)要与批评相结合。
三、常抓不懈,目标适度 
学困生的特点,决定了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要常抓不懈,目标适度。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失当。
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状况和行为特征,可以将学困生划分为多种类型,但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学困生都具有两个共同的特征——转化过程中的反复性和思想认识的幼稚性;前者表现为在不良因素影响下,故态复萌,不断地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后者表现为心智发展不成熟,缺少起码的别是非能力,缺少起码的纪律观念。一个人的不良行为经过多次重复,已形成欲求与行为之间稳固的神经联系,表现出一定的深度和稳固程序。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你不理解学困生这一特点,表现出不应有的困惑和急躁,只想“毕其功于一役,”最后必然“欲速则不达”。学困生一旦出现这种反复,作为班主任应冷静对待,深入调查,迅速弄清原因,从反复中寻找积极因素,耐心教育。反复一次,教育一次,常抓不懈,必能奏效。
学困生的转化,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一个人经过努力达到某一目标后的喜悦,必将成为他向新的目标奋进的动力。给学困生确立适度的目标,分步实施,这样学困生就能不断进步,最终实现转化。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水平是千差万别的。所以,目标也就因人而异。一般来说,首先要加强学困生的纪律观念,增强学困生辨别是非能力。让他们明确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总要受各种约束。其次,在学习方面提出要求,如:上课认真听讲,能独立完成作业,消灭不及格现象。再要求他们能力争优良成绩,敢于跟不良现象作斗争,为班集体作贡献。
常抓不懈,又目标适度,最终促成了学困生转化。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由于他十分钟情于自已创造的一座少女雕像,常常情不自禁地把她当成真人,天长日久,斗转星移,这座雕像最终获得了生命。在人的教育中也同样的现象,教育学家称之为“皮格马利翁现象”。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应坚信“世无朽木不可雕”,以一颗爱心钟情于学困生,运用赞扬的艺术,常抓不懈,又目标适度,让所有的学困生都“获得生命”——成为“四有”新人。
你的关注和鼓励是我们成长的动力和源泉。

版权声明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