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有你 一路前行!
◆◆◆ ◆◆
消失的益阳老城散記(上)
文/李国基
益阳老城是一个靠水运和水系优势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城市,已經延续了两千多年。但随着公路和铁路的大規模兴建,水运已开始衰落并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益阳老城亦随之而哀落、以致完全消失。
过去,益阳老城街道主要是由头、二、三堡所构的。现在头堡的老街老房,己经大部份被撤除或将要全部撤除,其中40%建了新房,60%有的杂草丛生,成为荒野,有的残垣断壁,摇摇欲坠,成了”无人區”;二堡的老街老房,己撤除大部份或将要全部被撤除,其中50%建了新房,50%有的成了危房,人去楼空,有的则是一堆堆瓦砾,成了老鼠的乐园;三堡的老街老房,更是荡然无存,完全消失到处是荒草萋萋,目面全非,往日的闹市街道,如今变成了穷乡辟野,一派荒凉。因此,说益阳老城是一个被消失了的城市并没夸张。
作为一个益阳老城的见证者,把她过去所发生的故事,一些值得记忆下来的把她纪录下来,留下后人了解益阳过去的历史,这是一件刻不容缓,义不容辞的大事。以前,我写过一篇《回望益阳老城》,较为全面的记忆了益阳老城的經济发展与繁荣以及她的人口结构。今天在此拙文中,仅仅是零零散散,点点滴滴的写些散记,目的是细水长流,以小見大,知微見巨,以此更加全面地、系统地了解益阳老城过去的辛酸、苦难、辉煌、荣耀、衰落,以致消失的历史变迁。
大水坪的往事不应如烟
过去,大水坪为何成为益阳老城一处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地方?原因在那儿?这里既无名人、富豪,又无著名商铺,也无观赏价值的名胜”古绩”,而是一个房屋破破烂烂的之地。这究竟是为什么?可答案还是有的。
据我外公外婆说,大水坪这个地方的位置正处在资水的一个凸透部位,每当洪水陡涨时,首当其冲,所以在历史上多次”缺口”,给民众造成了极大的苦难,因此,对洪水灾难的惨状,我外公外婆.记忆犹新。比如一九二六年,即丙寅年再次缺口,仅在个缺口处就淹死两百多人。外公外婆躲在自已的屋顶上,看到100多米宽的缺口处,真是洪水滔天,惡浪滚滚,浮在水面上的狗、豬、房屋和家俱,尤其是人的屍体,惨不忍赌;还有抱着一根木头、一块门板,拼命叫喊”救命”的人。可谁能去救?没人啊!他们的最后命运可想而知,情景十分凄惨。外婆一边诉说,一边眼淚夺框而出。
大水坪就是这样通过多次”缺口”,是強大的水势冲积出来的一塊”坪”。这个”坪”大约有十畝地之大,但比周围的地势还是低了一米多,是一块洼地。再往下,就是一口水塘,也是凶涌的洪水冲洗出来的水塘,宽约80米,长约200米,约20亩地大。、
大水坪成了”坪”之后,统治者看上了这块地,物尽其用啊!于是清政府就把它改成处理极刑犯罪分子的”杀塲”,并延续了一百多年,一直到民国中期。每年总要杀三、四次人,每次来观看杀人者少则四五千人,多则上万人。这就大大的提高了大水坪的知名度。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看杀人?其实,他们的心态也是十分复杂的,既有好奇,又有恐惧:既有憎恨,又有同情。杀人时,劊子手拿着一把长约70公分,宽约15公分鋒利的钢刀,放在刽子手背后,趁罪犯刚刚下跪时一瞬间,眼勤手快。刽孑手就是利用右手腕的強大反推力,一刀”稳准狠”的把头砍下来。一下,頸上的一线血,濺到一米多高,头没了,可屍体并没倒下去,看了很恐怖。这时站在劊子手后面的副手,则立刻一腳,把屍体踢倒在地上。由于此地长期充当”杀埸”,这就造就了大水坪名气的大提高。
笔者认为,大水坪的往事不应如烟,这是益阳人苦难史的見证,也就是说,我们益阳人不能忘记无数益阳先輩们为此付出了生命财产地巨大代价。大水坪本应叫做”大难坪”`、”大灾坪”,这才符合它的本耒面目,但先輩们为了把灾难说得含蓄一点,文雅一点,又要牢记于心,于是就起名叫大水坪,但实质还是一样。大水坪往事不应如烟,就是要我们不要忘记历史上先辈们的这一”痛点”,要珍惜今天,并努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长明电灯公司”小記
长明电灯公司的建立,这是益阳老城从农耕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重要历史見证,是一块里程碑。公司坐落在我外婆家大水坪东南侧,八、九十米远的地方。为了防范水灾,它避开了大水坪这个”缺口”的断裂带。
这公司究竞是何时建成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見到它一九四O年,那时,我住在外婆家,在五福小学读书。长明电灯公司,正好就在外婆家的正对面,中间只隔一口约80米宽的水圹。走出外婆家门,就能正面相望,一眼看見一个约35米多高的铁壳烟囱,经常胃出浓浓的黑烟。
长明电灯公司的大门是朝着正街开的,虽然有大门,但没有门卫,进出相当自由,所以我和我的表兄弟多次到公司去玩,并没有人阻挡或盘问。公司里面有一块约三亩地的煤坪,一边堆放着煤炭,另一边堆放了大量的煤渣。
到机房看,一台大约长6米,宽约3米,高1.5米的发电机,机器挺大的啊?但是据说只有150匹马力,大概有五、六个工人,其中有一个高级枝工,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只晓得他叫朱司傅。由于他的技术高超,一九五五年又把他调到了新建的白鹿寺益阳电厂。
然而,至今我有一个不解之迷,深感困惑,为什么长明电灯公司的电,没有送到大码头这一段最繁华的街道上来?我们乃昌盐纱号离长明电灯公司仅二华里多一点,为何一直没有用上长明公司的电?
我还清楚的记得,那时学徒弟,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早晨擦玻璃灯罩,晚上发煤汔灯。一黑早,就得把十多盏煤油灯的玻璃罩收拢来擦得干干净净,晚上还没”断黑”,就发煤气灯。直到如今,我都没搞清楚,这是为什么?但不管怎么说,长明电灯公司虽然作用有限,但它开启了益阳现代化的先河,写下了历史的新篇章,值得永远怀念。
“白骨塔”的恐惧与悲凉
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资阳区政府办公楼后面150米之处,解放前原来有一块大约100畝地的大坟山,长与宽约500多米。这坟山埋葬着几千益阳先人。后来,却成了无人管理,无人祭拜,无人收捡屍骨的”三无”孤坟野塚。
就在这块大坟山的西南边缘角上,有一个”白骨塔”,高约四米,内空约二米多,是一座圆形庥石结构建筑。现在有的人说,这是为纪念被日寇飞机炸死的益阳同胞而建的。我认为,此乃大谬矣!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推测,是严重”失真”的。
首先,在时间上相矩甚远。如果是为了纪念被日寇被炸死同胞的话,那么它的修建时间,必然是在一九四五年抗回胜利之后。可是,这个”白骨培”,我在一九四零年、四三年,已經多次見到了。
这时,我正是六岁到九岁之间,我常同我的几个表兄弟,多次到过这座大坟山和”白骨塔”。春天是放凨筝,夏秋是抓螅蟀。到这里,心里往往有着一种很大的恐惧感,常看到一些坟塚己經塌了下去,并露出了腐栏的棺椁,有的还露出了屍骨,还有的屍骨完全露在外面,隨处可見,有脚手骨,有头盖骨等。
看了这些散落在外边的白骨,感到十分恐惧和悲凉。为什么这这些坟塚没人管理?没人祭奠?:没人收检屍骨?可見埋葬在这里的先人巳經有很多年了,我推断只少有一百五十年以上,因此没有较为近亲的后人,为之打理和收捡,因而变成了孤坟野塚。
当时,也曾听一些老人们说,修建”白骨塔”的目的就是为了收检这些散落在外边的屍骨,免得被野狗把屍骨拖到外面之外,有收捡之处。从这也可以看到,修建白骨塔也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吧!老人们的这些解释,我认为是合情合理的。
还在一九四0年,我父亲还对我说过,有一次他在”白骨塔”见到女鬼的故事。父亲是个小知识分子,也教过书。他说:有一天晚上,在”白骨塔”旁边路过,見到了一个年輕女鬼在塔里疏头,一时心里很紧张、很害怕!但他急中生智,于是大声唸读起文天祥的《正气歌》来,一唸读,女鬼也突然不見了。
由此看来,”白骨塔”是干什么的就十分清楚了,它就是为了收捡散落在野外的白骨,绝不是为纪念被日寇飞机炸死的同胞,而是为这块大坟山服务的,也就是这块大坟山的一个后续配套設施。总之,”白骨塔”也好,大块坟山也罢,每次给我们最深刻的感受是,恐惧和悲凉,并久久难以遗忘。
“东门外的巷子”你知道吗?
我在东门外住了二十六年,根本不知道东门外这条仅百多米长的破烂街道有啥巷子?只知道有几条让人过身的”过道”、”走路”而已。
可有一天,有一位明友突然拷问我,说:”过去东门外有四条巷子,即陈金生巷子、钟仁茂巷子、许家祠堂巷子、楊七巷子。特别是楊七巷子,在清同治年间,益阳县志已经作过记载。你知道吗”?
这一突如其来的拷问,把我这个”老东门”都搞蒙了,很尴尬,一时根本答不上来。幸亏我夫人”记性”还好,她记起耒了,她说:不就是在城墙边那个巷子吗?巷子口上还有一个聋子开的理发店呢!
说起这个聋子,好像触动了神經,使我猛然大悟,一下记起来了。四十多年前,我經常在他那个理发店理发呀!这个聋子手艺精堪,特别是擅长掏耳朵,挖耳屎,輕重适度,掏得挺舒服的。他还爱 议论时政,对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喜欢抨击一通,恶骂几句。
这条巷子能写上县志,也不简单,说明它在历史上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不然,为啥会写上县志呢?但很遗憾,这条巷子如今已經破烂不堪,巷子两边的房子,我估计只少有两百年以上”房龄”,埀埀老矣,已經成了危房。况且它的纵深只有二三十米远,那像什么巷子呢?不过就是一条衰败的”过道”或”走路”而已。如果硬要把它说成巷子,那我也没办法,也只好”唯命是从″。
究竟什么叫做巷子?在我的心目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巷子的两边墙壁必须是砖墙结构;二是巷子的纵深必须在50米以上;三是巷孑的深处必须有住户人家,比如东门口的姚家巷子,这就是我心中的真巷亍,否则就只能说它是一条”过道”,一条”走路”而已。
还有的说,楊七巷子在原人民织布厂家属區。我认为,这更加离谱了,根本不可能。这是因为,从东门外葛公庙到人织布厂之间的房屋都是零零散散,东一栋,西一栋的,根本不需要有什么巷子。
侭管,我家在东门外住了近三十年,但大多数时间我是在外面搞中心,没住在家里,因此没时间、没精力去研究这些巷子的历史和由耒,在这里我只是用眼睛看到了这些現象, 因此,我也只能遵从历史唯物主义,把它如实纪录下来。
追忆传统建筑风格的”公舘”
你知道吗?究竞什么是传统建筑风格?但是我们可从益阳老城众多的”公舘”中得到满意地答案。益阳老城的”公館”有二十多处,它与其它建筑,如会舘、寺庙、宗祠、学校、政府机构、商鋪的建筑凤格大同小异,只是根据需要,在某些方面作些局部的调整和改变。因此,这种”公舘”式的建筑,是一个历史时代的产物,也是历史时代的見証。
它与现代建筑风格最大的不同,是”直排式”,是纵向延伸和扩展的,房屋的纵深最多可达150米,真是”庭院深深”;而现代建筑是”横排式”,是横向延伸和扩展,横宽度最多也可达100米,当然还可以向高处延伸和扩展,多到几十层,甚至上百层。
但这种”公舘”又是如何纵向延伸和扩展的呢?其主要形式就是、把房屋分为若干”进”,一般是”二到七进”。一进有140一200平方米,有的一进住一家,有的一进住两家,也有的整个”公舘”只住一家富有大家庭。”公舘”有天井,有的还有小花园。
因此,”公舘”作为住房,它是一种比较高档的住宅,是属较为富裕阶层的”專利”。低收入者,甚至中产阶级,其中百分之九十都只能住二、三十平方米的住房,故此,这些人都只能是”望房兴叹”,”可望而不及矣”!
如彭公舘,在向家码头附近,房东是个戴着深度近视眼,且彬彬有礼的彭绍彬。公舘共三进。第一进住的我店老板彭雪山的家,是一个十多口人的大家庭,这一进有约160多平方。第二进,住的是我店股东胡伯良的儿子胡守谦和胡守信。第三进,住的一个姓黄的”江西老婊″。
又如刘公舘,在聚庆街,建于民国初期,当时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房东叫刘理顺,是新化县人。清未开始在益阳经营纸?、木材、煤炭、粮食、药材和钱荘等,发了大财,于是大兴土木,建起了这个刘公舘。
刘公舘共有五进,每进有180平方。为了”採光″好,每进有一个有20平方的大”天井”,还有花园。堂屋极大,有约三十多平方,还有廂房,有四间卧室。横梁上是鎏金雕花板,木雕窗花,做工精细,技艺高超,整个房屋雕龙画凰,显得很高档,很豪华,很有气势,很富有建筑美学。
这种”直排式””多进式”的传统建筑风格,还”伴生”出了许多巷子。为什么益阳老城巷子多,有人说有一百三十多条,也有的说有九十多条。到底有多少条?我没有去考証,关键是要搞清为什么有这么多巷子?其实,也很简單,这是因为,巷子就是这种”直排式””分进式”傳统建筑”伴生”出来的产物,也就是说,这是”相伴而生”的一种配套产品。那时,在十五栋至二十栋”直排式”房屋中间保留一条巷子,此乃这种建筑形式的必然要求。这既节省了土地,又方便了市民进出。这在当时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选择。
这种”直排式””多进式”的传统建筑风格,源于”秦砖汉瓦”,虽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改进和完善,但到明清己完全定型,至今已延续了两千多年,它给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古风古韵的安逸和舒适,功不可没。今天虽然它巳走到了尽头,终结了它那辉煌的历史。但人们还是不能忘记,它在世界建筑史上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并将永远载入世界建筑史中。
作者简介
李国基,原市(地)人事局调研员。之前,曾多年在前市委宣傅部、地委党校从事理论宣傳和理论教育工作。在此期间,在中央党校学报、中组部党建研究和全国二十二个省委党校、三个省社科院、五个大学学报(包括复旦大学学报)以及工人日服、山西日报、山东大众日报、湖南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时评、散文、杂文400多篇,并多篇获奖;还有专著三部,其中与人合著的《邓小平市埸經济思想斫究》还获得了中央图书奖。
资江文化编辑中心
荣誉顾问:丁力罗鹿鸣
顾 问:郭辉 周瑟瑟 李不嫁
杨放辉张绍民高文广
陈丽君 钟家奇 陈源益
社长:陈拥军
总 编:曾灿颖
主 编:何曲强 高林王晓卫伍进
编 委:杨一之 胭脂小马陈慧飞
早布布 朱兆盟付明静好
林小平 钟爱群丁锦群
欧阳芝兰李春方刘国平
主播嘉宾:海的女儿莲心拾光 慧光
张勇灿灿英子爱云儿
投稿规则
平台长年征稿,请附作者简介及照片;需原创首发,谢绝一稿多投,体裁不限,文责自负;
阅读量超过200,赏额20元以上时,50%归作者,50%作为平台运作。
投稿邮箱:2829765785@qq.com
总编微信:
zcy13245029979
18478183786
(请上下滑动)
联系主编
敬请长按二维码
添加主编微信号
添加时注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