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朵朵随笔”↑可关注我
卖野菜的哈尼族女子( 摄影 段金海 )
温馨提示:此篇微信首发时得到了很多朋友和粉丝的点赞(首发版阅读量达200多人,文后链接了首发版)。因为当时“朵朵随笔“未开通留言及超链接功能,很多留言无法分享,所以,“朵朵随笔”将挑选部分首发时深受大家喜爱的微信,不定期重新编发(此次新编发的版本增加了留言功能和超链接功能,调整了版式,增加了大部分新图片,标题有改动,内容有部分增减。)
边地集市(来自中缅边境的风情)
我的家乡是一个叫孟连的小县城,那里的集市很有特色,经历过很多次变迁。我小的时候,县城只有一条街,那条街上集中了所有的单位和商店。街上有一家小小的书店,两家卖百货的商店,一家商店是红色的木门,一家商店是绿色的木门,红色木门的商店,我们习惯叫它“大公司”;绿色木门的商店,我们习惯叫它“小公司”。这一大一小公司的称呼也不知道是怎么叫出来的,一直叫了很多年。
街上除了两家百货商店之外,还有医药公司、银行、电影院、各种各样的单位……都坐落在那条窄窄的小街上,那条街成了县城的中心,每五天一次的赶集也在那条街上。
卖野菜的拉祜族女子( 摄影 段金海 )
摄影 段金海
平时,街上人很少,只是到了赶集的日子,街上才热闹一回。我们那里的人说赶集是“赶街”,赶集的日子叫“街子天”。我记得赶街的日子,妈妈带我去买东西,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因为,赶街的时候,我能看到很多有趣的事情,街上有很多山货和野菜,一些山民会背着山里种的黄瓜、面瓜之类的东西到城里来卖,还有的山民会背着捆成一小把一小把的“明子”来卖。
明子是用来点火的,山里人把松树树脂多的地方,一般是松树的根部,砍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捆起来卖,一把1角钱。明子有“肥”的也有不“肥”的,肥的明子,就是树脂多一些的,整个松树块呈淡红色,特别易燃,好点火。不肥的明子呈淡白色,不好点火。
炸牛皮比人还高(摄影 刀建波)
卖炸牛皮的小摊(摄影 段金海)
为了卖掉自己的明子,山民们会把肥的明子和不肥的明子搭配起来卖。每一次我和妈妈去买明子,妈妈都会挑选一下,挑那些肥一点的明子买。那些年,因为小县城里还没有煤气之类的东西,所以,家家户户都会到街上买明子回来点火。
县城的集市很丰富,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有,琳琅满目。我跟着妈妈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梭,左看看右看看,什么都好奇。我记得我最喜欢吃的是山民们从山里掏来的蜂蜜,山民们卖蜂蜜,会把蜂蜜装在一个铝制的锅里,连着锅一起背到集市上卖。买蜂蜜的人会打开锅盖来看,要买多少就买多少。
摄影 段金海
摄影 段金海
卖蜂蜜的山民会摘一些新鲜的芭蕉叶放在一边,有人要买蜂蜜,山民就会用芭蕉叶叠成一个碗状来装蜂蜜。每一次上街,看到有蜂蜜卖,妈妈总是会买一点给我吃,我就会手里拿着芭蕉叶,把包在里面的蜂蜜吃得干干净净。
集市上还有一种特别好吃的野菜——竹花菜,竹花菜并不是竹子开的花,而是生长在竹子根部竹节上的一种像木耳那样柔软的菌类,但它不像木耳是一朵一朵的,竹花菜是一蓬一蓬地围着竹节生长。颜色呈墨绿色,看上去有一种透明感,把竹花菜放在水里,就会一簇簇地在水中盛开,特别地好看。
摄影 段金海
摄影 段金海
我特别爱吃竹花菜,每年,当竹子发出新叶的时候,就是采竹花菜的季节了,这个时候,集市上就会有新鲜的竹花菜卖。妈妈知道我喜欢吃竹花菜,经常到街上买回竹花菜来做菜吃,我一次会吃很多。
竹花菜的做法非常简单,就算是没有任何烹饪技术的人,都能把竹花菜做得美味可口。把买回来的竹花菜用清水洗干净,用一些辣椒、生姜做佐料,佐料一般都切成条状,佐料的数量要看竹花菜的数量来定,竹花菜的数量多,佐料就放多一些;竹花菜的数量少,佐料就放少一些。先把佐料放到锅里用油炒一下,再把竹花菜放进去炒,一会儿,竹花菜的香气就扑鼻而来了,这时,撒上盐就可以上桌了。别看竹花菜制作简单,味道却特别地好。每当我想起家乡的美食,总是会想起那清香好吃的竹花菜。
外国人开的玉器店(摄影 段金海)
摄影 段金海
在集市上还可以买到一种叫染饭花的神奇花朵,说它神奇是因为这种花不是用来观赏的,而是用来染糯米饭的。染饭花是一种野生的草本植物,在森林里和路边都有生长。染饭花的花朵很小,一朵朵的小花呈长筒状排列,形成一个长条形的花穗。染饭花开的季节,山里的山民会把染饭花采来,一小捆一小捆地绑起来卖,我记得好像是1角钱1把。
每一次碰到有人卖染饭花,妈妈都会卖一把回家,染糯米饭给家里人吃。用染饭花染糯米饭做法很简单,就是把染饭花用水煮出汁,用煮出来的染饭花汁淘糯米,再用甑子甑糯米饭就可以了。甑出来的糯米饭是金黄色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特别好吃。每年染饭花开的季节,我都能吃到散发着清香味的金黄色的糯米饭,那也许是我童年吃到得最好吃的糯米饭了。
卖糯米饭和牛(猪)肉干巴的小摊( 摄影 段金海)
集市上还有一种好吃的野菜魔芋粉,说它是野菜是因为所有的原料都是野生的。魔芋粉呈好看的金黄色,一条条细细长长的软软的。卖魔芋粉的一般是傣族女人,她们会用箩筐挑着魔芋粉来集市上卖,箩筐底部垫着一些新鲜的芭蕉叶,魔芋粉就放在芭蕉叶上。
卖魔芋粉的傣族女人还会在箩筐边上放着捆成小捆的新鲜芭蕉叶,如果有人来买魔芋粉,傣族女人会从一旁拿起一片芭蕉叶,把一只小碗放在芭蕉叶上,用手熟练地抓起一把细长的魔芋粉放在小碗里,再把小碗里的魔芋粉倒在芭蕉叶里包好,外面捆上一条扎蔑。记得傣族女人卖魔芋粉是论碗卖的,1毛钱1碗,但碗很小。
摄影 段金海
每次碰到有魔芋粉卖,妈妈都会卖一些回来用清水泡着,听说魔芋粉做出来的时候有一些残留的“麻味”,要用清水泡一段时间才能把那些残留的“麻味”泡掉。等泡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捞出来沥干水,用蒜蓉和腌菜炒来吃,柔软清香特别地好吃。小时候,这种魔芋粉我年年都能吃到,后来不知为什么,街上再也看不到魔芋粉卖了,那金黄色的魔芋粉也成了我对家乡集市的一种记忆。
后来,小县城扩大了规模,原来的一条街也变成了几条街,还专门建了一个农贸市场。平时,住在城里的人,天天都到农贸市场里赶街。几天一次的赶街天,乡下的山民蜂拥而至,更加地热闹非凡。
摄影 段金海
县城的农贸市场是圆形的,用围墙围住,顺着围墙是一排排的商铺,商铺大部分是县城的人开的,有的是外地人来开的,有的是缅甸人来开的。各种各样的商品很多,也吸引了很多外地的人来小县城购物。
这时的集市跟我小时候看到的集市已经不太一样了,卖山货的人少了,卖外来商品的人多了,我儿时喜欢吃的蜂蜜也很难觅到踪影,以前经常看到的染饭花也不见了,倒是街上多了一些卖小吃的摊子。我们那里有很多好吃的小吃,以前只是妈妈做给我们吃,街上很少能买到。
卖野菜的傣族女子( 摄影 段金海 )
摄影 段金海
后来,有了农贸市场,很多小吃都能在街上买到。我最喜欢吃的是傣族米干、油炸牛皮、糯米饭加上牛(猪)肉干巴。我们那里是多民族集聚区,各种民族都会做米干,但傣族做的米干更有名。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特色,在我们那里有一种说法:米干是傣族做得好,长刀是拉祜族打得好,明子是哈尼族卖得好。我也不知道这样的特色是怎样形成的,反正各个民族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
自从建了农贸市场,傣族米干天天都有卖,卖米干的旁边,一般都会有一个卖油炸牛皮的小摊。我们那里的人喜欢吃米干的时候吃油炸的牛皮,特别有味道。油炸牛皮也是我们那里的特色食品,就是把牛皮经过特殊处理之后,用油炸,炸出来的牛皮就像油条一样。很多外地人到我们那里来,吃了油炸牛皮,都不相信是用牛皮做的。
摄影 段金海
摄影 段金海
除了傣族米干和油炸牛皮之外,傣族的糯米饭和猪肉干巴、牛肉干巴也很有特色,猪肉干巴和牛肉干巴一般都会放在一起卖,随吃客自由挑选。不管是猪肉干巴和牛肉干巴都分两种:一种是块状的,一种是舂成碎末状的。喜欢吃什么就点什么,我一般是喜欢吃块状的。每一次我从外地出差回来,都会跑到农贸市场吃一碗傣族米干和几条油炸牛皮,或者是吃一包糯米饭和猪(牛)肉干巴解解馋。
我们经常会说家乡的小吃是最好吃的,因为家乡的味道是童年的味道,我们的味蕾在童年的时候就被家乡的味道锁定了,不管走到哪里,家乡的味道是永远都不会忘记的。
如今,我生活在都市,很久没有回到那个小县城了,也许那里已经改变了模样,那里的一切也变成了我对故乡的牵挂,虽然遥远,但她一直在我梦里。
摄影 段金海
摄影 段金海
摄影 段金海
摄影 段金海
本文摘自娜朵著《秋过乌蒙山——娜朵手记》一书,标题有改动,,内容稍有增减。
感谢段金海先生为此篇微信提供图片。
重要信息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阅读“朵朵随笔”的文章,此篇微信使用了“超链接”功能。以后,在每一篇新发布的微信后面都会同时滚动推荐几篇“朵朵随笔”的热门文章与朋友们分享,请多关注。
特别说明:为了更好地宣传民族的文化,如有其他公众号要转载“朵朵随笔”的文章,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朵朵随笔”公众号和出处。
温馨提示: 请多关注“朵朵随笔”
请多关注“ 拉祜族文化网”
(网址:www.lahuzu56.com)
微信是朵玫瑰花,多谢关注多谢转发。
作者简介:娜朵,拉祜族第一位作家,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作家。16岁开始发表作品,出版了11部书和3张个人原创民族音乐专辑(由娜朵作词、作曲、用六种语言演唱),创作水墨作品近200幅(出版96幅),摄影作品多幅,发表文学作品300多万字。多部中短篇小说被收录于中国作家协会选编的《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第三批卷本(国家卷),作品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多部作品被云南民族大学作为本科教学内容,个人小传被作为词条收入《中国少数民族大词典·拉祜族卷》《中国作家词典》,并被国家民委主办的《民族团结》杂志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英才”进行介绍,2015年、2016年获广东省音乐家协会颁发的“广东省优秀音乐家奖”。
娜朵主要著作:(1)报告文学集《民族·热土》(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2)中短篇小说集《绿梦》(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此书填补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没有拉祜族作家文学的空白并被载入了文学史,收录的短篇小说《蕨蕨草》荣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政府最高奖“骏马奖”(新人新作奖);(3)民间文学集《拉祜族民间文学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4)中篇小说集《疯兰》(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5)纪实文学集《边地民族花》(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6)纪实文学集《绿满拉祜山》(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7)中国第一部拉祜族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母枪》(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此书作为中国当代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经典作品推出;(8)长篇小说《麻石街的女人》(花城出版社2006年版);(9)个人演唱专辑《拉祜情声——心灵的歌谣》(广东音像出版社2009年版);(10)长篇小说《骑楼里的女人》(云南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11)原创民族音乐专辑《妈妈背上的歌——拉祜山歌谣》民族语版,由娜朵作词、作曲、用五种语言(拉祜语、傣语、佤语、哈尼语、云南方言)演唱。(广东音像出版社2014年版);(12)原创民族音乐专辑《麻栗花——遥远的歌谣》普通话版,由娜朵作词、作曲、演唱。(广东音像出版社2014年版);(13)原创民族音乐专辑《拉祜山的传说——古老的歌谣》器乐演奏版,由娜朵作曲、配诗,著名国乐演奏家谭炎健教授倾情演绎。(广东音像出版社2014年版);(14)散文集《秋过乌蒙山——娜朵手记》(云南民族出版社2015年版);(15)长篇童话《边地丛林密码》(云南民族出版社2015年版)。
微信是朵玫瑰花,多谢关注多谢转发。
长按二维码 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拉祜族文化网
推荐【朵朵随笔】的热门文章
【朵朵随笔】故乡的小河
(唯美朗诵)
【朵朵随笔】门前有棵桂花树
(唯美朗诵)
【朵朵随笔】故乡是永远的牵挂
(原创民族音乐作品欣赏)
【朵朵随笔】小县城(遥远的记忆)
【朵朵随笔】“神鱼”故乡的狂欢
(娜朵原创民族音乐作品欣赏 · 傣语演唱版)
【朵朵随笔】边地集市(首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