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波随笔 || 去清华大学,看189件一级文物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前几日,抽空匆匆去了趟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那里正在展出的,是“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
这次展览以周、秦、汉、唐历朝精品文物为基础,共展出陕西省35个头牌博物馆联合提供的311件展品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4件展品,其中一级文物达189件,这样浩大的排场,实乃展览之少见。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的跪射俑、夔纹大瓦当;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的西汉鎏金银铜竹节熏炉、唐鎏金铁心铜龙、唐彩绘陶女俑;西安碑林博物馆藏的《峄山刻石》拓片;昭陵博物馆藏的唐胡人备马图;西安博物院藏的隋代石刻菩萨造像等众多国宝集体登场,可谓一场饕餮的艺术盛宴。
(点击可查看大图)
可惜的是,我此行错过了一并观赏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西周“何尊”的好机会。“何尊”是西周早期的祭器,其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由于这件国宝的借展时间并不长,在国庆之后便提前回到宝鸡,因此只能借图片一饱眼福,下次再觅机会亲眼相见。
西周“何尊”
展览在以周秦汉唐文化为主要轴线的穿引下,“民之初生”、“创制垂法”、“秦国崛起”、“皇帝临位”、“天子居中”、“多元融汇”、“天衢盛世”七大篇章相继璀璨展开,将周的制礼作乐、秦的一统天下、汉的丝路华章、唐的包容娓娓道来。来自于祖先们智慧与审美而创作出的艺术文物精品充分展示了早期中国的艺术,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更呈现了中国先民的世界观与文化精神寄托。

这次展览的主题也十分有寓意。“与天长久”典出汉代吉语,既是对新中国70周年华诞的祝福,也是对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薪火永续的美好祝福。此外,主办方还将展览展期定为99天,蕴含着“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和“九九大运,与天终始”的深意。
在观赏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这场展览的同时,也让我想到了目前国内高校博物馆的一些发展现状与前景问题。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虽然对外开放才刚过3年,但是可以说从其1926年创办考古陈列室开始,对传承中华文化艺术使命的梦想和行动力就一直存在。加之国内顶尖学府的身份,使其在发展高校博物馆的道路上能获更多优质的资源和机会,并发挥出有效推动国内文博产业的影响力。

其实,国外如剑桥大学等许多大学的馆藏、博物馆体系都非常有份量和影响力,而且联动了学术、研究等方方面面。目前国内虽也有不少大学开始积极筹备,但总体来看高校在相关领域还是缺乏建设。当然,这条路接下去如何走,譬如文物如何捐赠给大学,或大学建立专属博物馆要怎么开展,还需要探索。毕竟我们也看到,目前已有多次大学文物捐赠所引发的社会热议和负面影响,想来,严谨的收藏流程还是非常必要的。

高校博物馆的建设,离不开“大学”这一属性,因此除了专业性之外,高校博物馆需要和大学文化建立有机关系。如果地方高校都能够建成当地文物文献的收藏和博览中心,相信既能服务于地方的文化建设,又能塑造高校的人文精神,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文化。要让高校博物馆 “活起来”,不仅成为校园的文化空间,更要成为我们城市的文化地标。
中国的文博事业还有非常可观的发展前景,为了保证文博事业的长期发展,加强校园与文博方面的联系,提升年轻一代的文化艺术感知力,提高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相信在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努力和市场的不断规范下,中国文博工作的长远发展将不断开拓,成就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复兴。
免责声明:
图片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往期精彩回放海波书房||“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资讯||中国嘉德2019秋拍在深圳巡展 潘天寿李可染巨幅精品亮相
海波调研||迫在眉睫的老字号“曹素功”
海波随笔||太震撼了!太激动了!
资讯||史上最贵“包袱”,为什么值2.07亿港币?
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瓷海新波
此文甚好,朕为你点赞!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