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坊|清照,你赐故事我携酒《大文坊》第八十一期(总353期)

吴廷梅;笔名:吴婷梅,湖北宜昌人。作协,剧协会员,微旬刊《大文坊》“人物坊”主编。作品散见纸刊和诸多网刊。

清照,你赐故事我携酒
小引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心于宋词还是笃爱写词的人,我是暧昧不清的。她清丽婉约的格调,热情洋溢的洒脱,令人沉醉,令人浮想联翩,酒入杯,揽入喉,想念蘸墨赋词的那位佳人呢!
初识李清照是我上初中时候,晚自习偷读她那阙《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词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意特有感触。因那段时间在观影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读到这首词时,她的相思离愁,她的楚楚容貌,与林妹妹有些融合之意。那时,我处在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年轮里,奈何多愁善感,随境随遇,无端生得闲愁满腹,多情感伤。
后来着魔般恋上她的诗词,粘着语文老师打探有关她的一切音尘,词赋,婚恋、到她凄苦的晚年。瞭人世悲凉,叹花事凋零。敲着晨钟,擂着暮鼓,穿越千年去寻她…..我走过青葱年华,到如今的满目霜花,只想接近她的灵魂,静静去读她。读她的离愁别恨,读她的伤春悲秋,读她的落寞孤寂。
如今,我穿越千年,推开宋朝那扇斑驳门扉,看到那个柔婉美丽的女子,轻摇着纨扇,在六月某一个清晨,踏露而来,身后是夏花绚烂,蝶舞纷飞。
柳絮泉边,我慕名而去,携着酿造千年的美酒,与她毗邻而坐,把酒话桑麻,攀今吊古,聆听她千年的愁思忧患。

才华初绽
李清照,生于公元1084年,自号易安居士,宋朝济南人。
济南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古城。巍峨的千佛山,粼粼波光的大明湖,那多处喷珠吐玉似的泉水,把古城装扮得灵秀娇美。传说,李清照就在城西南著名的柳絮泉畔居住。
清照父亲李格非是著名学者,有《洛阳名园记》传世。在京城也是一位高官,母亲名门闺秀,善属文。在双亲的文墨浸染里,她自幼喜爱文学,读过大量的文学书籍,尤善写诗填词。
清照的父母严厉慈爱,规定她黎明即起,晨诵背读,午时讲解诗文,下午作文练笔,晚间写字作画。她十岁左右,已懂得了诗词的韵律,开始写诗,填词,绘画。她每填一首词,总要反复咀嚼,直到合乎自己心意,才会拿去父母亲评定。
梨花带雨的一个傍晚。
清照在闺房中向外张望,见竹帘外细雨绵绵,满树洁白的梨花纷纷飘落。她触景生情,填写《浣溪沙》曲牌,填了一阙词后,走到琴台旁,双手抚瑶琴,弹拨出幽怨的曲调,她边弹边唱着刚填写的词。
此时,父亲李格非和几个文朋诗友在客厅里放言高论。蓦听,从小姐房间传来一阵清丽悦耳的音乐,客人们停止谈话,屏气凝神地听琴音和歌声。
有一位名士问李格非:“这词字字清新,是什么人写的?”李格非笑着说:“是小女清照随便填着玩的!”众人惊诧不已,纷纷称赞:“想不到十岁少女能谱写如此凄美的词曲。”
李格非为增长清照见识,常把文朋诗友的诗词拿给她学习。有一天,他拿着好朋友张文潜写的诗,叮嘱她说,这可是当今有名的诗人,要好好品读。
清照接过诗稿,仔细赏读起来,此诗气势磅礴,唐朝繁荣昌盛历历现目,她流连忘返,沉醉其中。等她清醒过来,有了另一番诗境,她看见了美好背面的污泥,唐朝腐败的一面。于是,她按照诗的格律,接连写了几首和诗以表自己的想法,父亲看到她家国情怀的思想境界,心里乐开了花。
那一次,太阳偏西。
她从诗词里走出,叫上姐姐、弟弟去柳絮泉边玩耍。弟弟嚷着要捉迷藏,姐姐说荡秋千,清照一一摇头,指着泉边的小船,调皮的比划。
她们像出笼的鸟儿雀跃展翅,坐上小船,挥动双臂奋力划着桨。
夕阳西下,红霞漫天,溪边凉亭,城中的楼阁,被落日余晖披上了薄薄的幕纱。她被眼前梦幻景致迷醉了,坐在小船上一动不动,贪恋呼吸着新鲜空气和花草散发的清香,欢快地哼着小曲,姐姐听得入迷,弟弟有些疲倦。
夜幕降临,弟弟开始催促,害怕夜的黑。她从意境中惊醒,仿佛听见母亲的呼唤,匆忙掉转头,不料竟把小船划到藕花丛里。于是,再掉转头,用尽力气,奋力划桨,船桨拍得水“啪啪啪”作响,船舷两旁激起层层浪花,把躲在草丛里的各种水鸟,惊吓得“扑楞楞”飞上晴空。
后来,她忆起这段童年趣事,挥笔填词,有了《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须眉”女子
后人对清照婉约风格有目共赏,王士祯就在《花草蒙拾》中评论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易安称首。”实际上,她的豪放词不亚于婉约词,从她数量不多的豪放词里,可以感受她“须眉之气”。
清照从小生活在悠然自若的家庭环境里,她身上有种平凡女子没有的果敢率真,在她生活的时代里,一位金枝玉叶,往往要行不动容,目不斜视,静守闺房。而《点绛唇》里,她自由自在,尽情玩乐嬉戏,汗湿薄衣不知觉。待嫁闺阁的她见来客,慌忙找鞋袜,以至于金钗滑落,小女子的不修边幅即将泄露,她佯装嗅青梅的香气,掩藏两颊的绯红,含羞躲开。
有一次,清照的姨母给其做了一件新衣裳,让她在清明时穿着去踏青游玩。
那天,她穿上这件新衣服来到街上,遇见一老者正在卖一本《古金石考》的古书,这可是她梦寐以求的古书呢。她上前询问老者这本书的价钱,老者称这本书怎么也要三十两银子。她在身上搜了个遍,才凑到十来两银钱。情急之下,转身跑到当铺,把姨母给做的新衣服脱下当掉。得到二十两银子,加上随身携带的十两,全部给卖书的老者,买下了那本书。而此时,她身上只剩下一件薄薄的单衣了。
她的《打马图序》开篇就教人说:你们赌博为啥就不能像我一样精通呢?其实没有什么窍门,无非找到抢先的办法,所以,只要专心致志地赌,才能立不败之地。所谓“博者无他,争先术耳,故专者能之”。
她还洋洋得意地宣称:她这人没啥嗜好,就是天性喜欢赌博。凡是赌博,她就沉醉其中,饭也忘了吃,觉也忘了睡,不分白天晚上赌。而且,她赌了一辈子,无论什么形式的赌,无论赌多赌少,从来就没输过,赢的钱哗啦啦争着往她腰包里赶,挡都挡不住。试想,在宋朝,在封建时代里,有几个女子如她般痴迷执着,豪放洒脱,用现代观念来定语,她是彻头彻尾的“女汉子”。
与赵明诚的故事
哪个少女不怀春?何况诗文满腹的她,在诗文中享受着自然之美,流连于花间溪畔,迷醉不知归途。情窦初开,爱情的美好向往都写在诗笺上,流淌在词赋里。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她挑选得门当户对的夫婿。
18岁那年,她嫁给了21岁的赵明诚。
那是一段幸福的时光,夫妻二人踏园寻诗,煮茶吟对,论文猜字,鉴赏金石。她陶醉在诗画音律的世界里,嫣然一笑若春花绽放,何等幸福,何等美好!“买花担上,卖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怕情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那份浅浅柔柔的期许和娇羞,即使满心欢喜,在丈夫面前,还是低下去,低到尘埃里。
她憧憬丈夫能给予晨露盈香,不染纤尘的爱。如此的梦儿衔接着她美好的未来。
赵明诚的父亲与清照的父亲都在朝做官,都是位高权重,且家境都清贫简单,提倡文人风骨。
婚后的赵明诚,那时还在读书,手头拮据,他每个月只能初一、十五两天从学校回家看清照。回家之前都要去当铺当掉一些物什,再去相国寺市场买点碑文古籍,回家与清照一起鉴赏品读。对于她那样的文艺女子,精神食粮丰盈就足够。一本本古籍牵系着两颗年轻的灵魂,古老而神秘的文字常带他们梦回远古时代,他们在艺术海洋里幸福徜徉不知归途。
之后赵明诚学成毕业,正式做官,有了薪水,物质条件好了,夫妻二人依然朴素节俭度日,他俩都喜欢藏书,虽两家的藏书很多,但对于他们二人来说,远远不够他们品鉴阅读,于是想方设法收集古籍。
有一次,在朋友处看到一幅《牡丹图》,他们很喜欢,别人要价20万文,他们没那么多银两,但又爱不释手,他们便借回家把玩之后再归还人家。日后,他们节衣缩食筹集了些银两,拿到那幅画。
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围攻汴京,掠走了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等数千人,北宋灭亡。
以此他们平淡闲适的美梦被打碎。
那年,金兵攻入青州,她和丈夫南都江宁逃命。望着满屋收藏的金石书画,古董玩物,她踌躇不定。看一眼丈夫,也是无奈不舍的表情。这些藏品对于他们不仅仅是一些物件,而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他们倾注心血交融的情感产物。
眼看青州失守,金兵砸抢,没有时间再犹豫了。赵明诚咬咬牙,看了最后一眼带不走的宝物,牵着清照的手,走出拱门,掩上那扇不再开启的大门。就这样大量的金石物件就此失去。
原本以为这就是最大的损失,奈何他们一路南逃,画卷也成了累赘,只能依次丢下,没有落款的书画成了最先舍弃的,之后又丢弃了大件宝物,最后只留下一些著名的书画、珍本。这些东西足足十五车,成了他们最后的财富。他们相望,会意再也不能丢弃了,于是想尽办法让这些物品随他们一起逃亡。
此生,她以为会牵着彼此的手走到地老天荒,以为尘世安稳与他们的生命一样漫长,一样温暖,一样充满爱。
此时,她们的婚姻在战乱中经受着考验,她们的父母两家也在政治舞台上沉浮不定,而清照也因赵明诚的失官和复官,聚散两依依。
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令人蒙羞的事件。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是一马当先去指挥平乱,而是偷偷翻墙弃城逃走了。
叛乱落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清照为贪生怕死,临阵脱逃的丈夫羞愧,他的懦弱像虫子一样吞噬着她的内心,她再也不能对丈夫恩爱两不疑,更多的时候是相看两无语。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思念家园的心牵系着愁绪满溢,难道,难道,真的只是思念家园吗?那个曾经在她心中无限美好的丈夫,也随着流光远去了吗?
1128年,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行至乌江镇时,清照得知这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她不禁思绪万千,心潮澎湃。面对浩荡江水,吟下那首旷古未闻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一改易安词婉约愁苦的风格,豪气凌云,讥讽当时朝廷腐败无能,奴颜婢膝,安于一隅,展现她忧国忧民,坚毅豁达的爱国情怀。这首词也暗含对丈夫赵明诚的不满。这哪是一个柔弱女子的诉语衷肠?倒像一个舍生忘死的骁雄在昂首长歌!字字珠玑,铿锵有力,钝击着赵明诚的心,他自愧不如,羞愧难当,深深自责。
一年的奔波流徙,他们到了江宁。安顿在那个举目无亲的城市里,不过没什么,清照心想,她还有丈夫,还有这十五车书画珍宝。但是他们没有料到,命运捉弄人,人生还有无法预知的艰难等着她。
第二年(1129年),赵明诚被召回京复职,不幸病倒,不治身亡。他与她就此诀别,她成了孤家寡人。丈夫活着,即使冷漠,毕竟是夫妻,能够嗅到他的气息,感受他的温度,而去了,散了,相思便无绪,冷暖无处依。寂寞深深,孤独漫漫。
在一个风雨凄苦的夜晚,她的所有书画被盗,当年和赵明诚茹苦含辛留存下来的,一夕之间,化为乌有。她的世界顷刻间崩塌,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丈夫,失去了财富。漫天的愁绪包围,国愁,家愁、情愁,怎一个“愁”字了得!唯有酒,三杯两盏一醉解千愁。她的《声声慢》,言词间凄惨悲凉,我读得撕心裂肺,潸然落泪。

寂寞为伴
她憔悴了,“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渐渐地,像一朵凋零的花朵,在她清秀的灵魂深处,一切变得缥缈恍惚,人生原来是这个样子的?此时的回忆如潮长,过往的岁月此起彼落,浮浮沉沉。
那秋千上巧笑嫣然的女孩儿不见了;那青梅嗅的怀春女子不见了;那个云鬓斜簪的新娘谢幕了;那豁达随性的女汉子消失了,那激昂报国的英雄颓废了。生命进入残花败柳的时光,孤独愁苦成了她晚年的伴侣。
那些暮年流光,她孑然一身,行走在乱世涌流的河滩上。时光荏苒,浮生如白驹过隙,转眼花开花谢零落成泥。那些花儿一样盛开的日子,纷纷凋落,徒留微微的叹息。
晚年,凄风冷雨相伴。然,曾经怒放过的情思意境,才华魅力,家国情怀,以及那些深情的歌咏,都留在了历史的画卷里,婉约延绵在后人的文字里。
陌上花开诉心语,
笑谈世间浮沉事;
闲坐摇扇一壶酒,
两盏三杯解忧愁。
来,来,来,清照,我先干为敬!

编委会主任:张兆昆
总顾问:朱炳明
编辑:东方虹
视频技术:杨世英
编发:微旬刊《大文坊》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