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的作文(托物言志,美文三篇)

托物言志的作文

胡老师指导:托物言志类作文之前,逆序构思
所谓托物言志,是指创作者用象征或比兴等办法,先描绘自然景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情感或暗示作者心里的意愿。如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借柳枝柳絮,写出小人得志;借天地有清霜,警告小人必受惩治。再如周敦颐《爱莲说》,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歌颂莲的高洁,寄托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使用这种方法写成的文章,其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或物品的某一面来象征或寄寓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托物言志写的是形象,但作者选择这些形象来写时,出发点不是要写物的形象,而是作者对这些形象寄寓的思想感悟,借物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悟。周振甫在《诗词例话·形象思维》里举例说,虞世南的《咏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写蝉饮露水,在高树上叫,所以声音传得远。作者的思想没有说出,只是从咏蝉中透露出来。“居高”的“高”有两方面,一方面跟“饮清露”联系,一方面跟疏桐联系。露是清的,桐是高的,所以沈德潜批“尊其品格”。古代本有凤凰非梧桐不栖的说法。所以这个“高”不光是地位高,还要品格高。品格不高,即使地位高也不行。品格高而地位高,他的声音的影响才大。孔子云“诗言志”虞世南的这个“志”就是通过寄寓到“蝉”这个物的形象里来呈现的,这是咏物。我们来解构虞世南这首诗创作的思维过程。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的思想,当它没有跟咏蝉结合的时候,是抽象的逻辑思维,是他的生活感悟。他在唐太宗手下做秘书监,深得唐太宗的信任和称赞,他的声誉同他的地位有关,也同他的品格有关。他从仕宦经历中体会到这种“居高声自远”的生活感悟,是他对仕途履历中概括出来的。假使他写一篇“居高声远论”,那就属于逻辑思维,不是文学作品,更不是托物言志。但是,一旦同蝉的居高声远的意象结合,这样构成的《咏蝉》,这种居高声远的思想就不再是抽象思想的论文,成为托物言志的文学作品了。也有文学家把自己的生活感悟寄寓到世相的人事上的。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作者本来要表达的意思是深刻认识到一个统治者听到真话之不易;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能有所作为,也就是文题“讽齐王纳谏”。为了使齐王能接受谏言,在齐国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齐威王,让他承认,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邹忌就借助自己的生活体验做引子,在比“美”的生活意象里寄寓一个统治者听到真话之不易的道理,生动形象地揭示了这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并以此来讽喻齐威王纳谏去蔽。如果文章没有“讽齐王纳谏”这个高度,邹忌家里的三问三答三思三悟,只是市井故事,也就是一组生活意象而已;只有跟“讽齐王纳谏”这个主题结合,作品才有流传百世的文学价值。逆推作者的创作思维,也还是先有“讽齐王纳谏”的生活意念,适时的遇到了“比美受蒙蔽”的生活意象,经过作者的精心剪裁,精彩表达,于是产生了这篇美文的。“逆序构思”跟“文革”时期的主题先行有本质区别。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四人帮”在文学创作领域,规定作家进行创作必须事先有一个预定主题,然后才去寻找生活素材,选择题材,设计人物,制造情节,写成“作品”。而且这个“主题”不是作家从生活的亲身感受中获得的,也不是从题材的选择和提炼中孕育的,而是他们宣传理论里一些抽象概念或观点,作家的创作不过是给它披上“形象”的外衣。“逆序构思”要求表达生活感悟,人格志趣,价值标准,审美发现,它们都是建立在广泛的生活历练,深刻的生活思考基础上,是作者的真情实感,不能含有虚情假意;是一心一意的情感,不是三心二意的情感,不能多主题;是文章叙事中含有的情感,不是嫁接法接上去的,贴标签贴上去的,更不能是捆绑上去的。强扭的瓜不甜,捆绑上去的道理不能服人。掌握好“物品”与“志趣” 、“意象”与“感悟”的内在联系。如果说,文章的志趣、感悟是树,描绘物品意象就是土壤;土壤越肥沃,树才能长得越高大;瓜的藤蔓越茂盛,结出瓜果才能香甜,那时的瓜熟蒂落才能如期而至。这个过程可以用“悟、德、景”三步来概括。第一步,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要深透,有高度广度和深刻度;志趣要有个性,集中鲜明有代表性。第二步,要为自己的感悟、志趣找到含有相同相似品质的自然景物的物象、世相人事的事象加工成作品中的文学意象。第三步,描绘自然景物的特征,世相人事的过程,要围绕与作者感悟、志趣相同相似的品质做“穷形尽相”的描绘。
凝视那一株仙人掌初三(3)黎沛远王维曾写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是孤独的,是悲壮的。可他却仅注意到了这壮观的通天巨物,却没有注意到那相比之下渺小得不值一提,且同样孤独的仙人掌。仙人掌表面带刺,使得人们不愿去与其发生接触,于是它也因此在黄色的沙海中陷入无止境的孤独。可它却依旧在那样极度缺水的环境中独自生存着。我家曾买过一株仙人掌,它并不像电影中荒漠的仙人掌那样高,也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致命。母亲说买它是为了镇住心中的邪气。那仙人掌在家中并没有什么存在感。春天,其它花儿都开花了,看着就令人喜悦。而它却沉闷的绿着;夏天,其它花儿变得更鲜艳,而它却好像丝毫未变;秋天,其它花儿都残败凋零,而它最多也只是微微变黄;冬天,其它花儿都不见了,连叶子都极少存在,而它却依旧绿着。一年四季它都自顾自的绿着,那一份执着的样貌虽使人觉得它老实,但怎么也让人喜欢不起来。有一年暑假我们一家人出去玩,我们好像什么都没忘记。我们偏偏忘记了给花儿浇水这件事。夏日的暑雨被窗户阻隔,花儿们一定很渴望那神圣的甘露吧!可它们所能感受到的,只有那冷冰冰的雨点拍打在窗上所释放的寒气,它们一定绝望透顶了吧!等我们归家时花儿已尽数枯黄,唯一还有生机就是那株老实、不起眼、不被人喜爱的仙人掌。它向四周延展的刺仿佛张扬它鹤立鸡群的喜悦。这仙人掌虽相貌平凡,可它确有着平常植物无可比拟的不平凡的品质。我大概懂了母亲曾说的“心中的邪气”,那其实并不是鬼气,或者任何不吉利的东西,而是自命不凡、心浮气躁的荒诞思想。生而在世的我们确实应该打掉一些轻浮之气,老老实实做事。仙人掌自诩平凡,却又天命不凡。我们虽可能平凡在世,但脚踏实地,一定会有不平凡的成就。
凝视那一株昙花初三(3)郭苏蔚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喧闹的城市里,有一栋灰色的家居楼。新年将近,一盆昙花被放在了某个阳台上,昙花被主人放在了角落,牡丹和玫瑰是阳台的主角,没有人关注它……昙花刚从花市被买来时,只是一个长着花骨朵,周身都是浅绿色的绿植,细叶簇拥着的两个花苞显得格外娇弱。另外两盆花—牡丹和玫瑰,买回来时都已经开一半了,现在更是开得十分“精致”。昙花有些委屈,为什么她们都开花了,我却没有一点要绽放的感觉?难道是我还不够努力吗?于是它每天努力吸收养分,在牡丹与玫瑰向人们展现她们魅力时,它依旧展开叶子努力进行光合作用。可天不如人愿,一周一周地过去了,它还是没有开出一朵花,它有些懊恼,甚至想放弃……牡丹看昙花迟迟不开花,在玫瑰面前对它嘲讽道:“哈,我们旁边这个它真的是一朵花吗?这么久了,都没有开花,我想它是开不出来吧,那两个白的苞,不会是假的吧!” 牡丹摇曳着它的大红蓬蓬裙,趾高气昂地俯视昙花说:“你个没有用的废物,连花都开不出,还好意思叫自己昙花?就算你能开出来又怎样,还不是照样被我与玫瑰比下去。”面对牡丹的嘲笑,昙花没有放弃,它知道,也比所有人都明白:只要不懈努力,它能开花,因为它是花。在皎洁的月光下,它沐浴着月光,昙花微微颤动,像一个夜间小精灵翩翩起舞,它知道它要开花了。花苞缓缓翘起,淡黄色的外衣慢慢打开。牡丹与玫瑰忘记了呼吸,风儿忘记了吹拂,蝉儿忘记了鸣叫,它们都停止了动作,等待目睹昙花的真容。它在期盼、等待,不屑的眼神中绽放……它盛开白色美丽的花,历经3个小时的美丽舒展,娇媚动人,后来,卷成灯笼朵朵……无人不感叹于昙花之美。自此,没有一个人嘲笑它了,转瞬即逝的美貌足以让人留连忘返。昙花在众人的凝视下,完成了它的使命,完成了属于一株昙花的使命。
凝视那一块石头初三(3)班 刘锦钊很久以前,在陆地和海洋的交界处,有一对争强好胜的好朋友:小海和水滴。小海能造浪,海浪强大;水滴,世上仿佛没有比它力量更小、势力更弱的了。它们一直在比拼,从古至今,不曾停止。它们比过的无数场,最终都是以小海的胜利告终。一天,水滴在想比赛内容:“谁先打湿沙地上那块布?不行,小海随便飞个沫肯定就弄湿了。谁先把海上的那块泡沫弄烂?不行,小海一个浪过去它就裂成两半了。谁先把海上的塑料袋携回陆地上?不用想也知道没戏……咦,这块石头好像不错,看起来十分坚硬,估计小海不能一下子把它摧毁。”心动不如行动,水滴把计划告诉了小海。小海自大的说:“我看那石头就那样,我打几个浪就把它打烂了。”小海经过长期和水滴的比试,已经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水滴从空中跳下,狠狠地砸在那颗石头上,“咚”的一声,水滴以为自己砸出了一个坑,实则没有发生任何事,仅仅是石头上有些水渍。水滴又尝试了一整天,发现没有任何变化,便沮丧起来,它决定尝试最后一次然后放弃。随着一声“啪”响,水滴放弃了。正准备向小海找理由换一个比试项目时,它惊奇地发现自己一直砸的地方有一个微小的坑,小到不容易发现。这使它欣喜万分,以前从未赢过小海的经历,让它下了决心,一定要赢。于是,水滴就日复一日,不分昼夜地延续着它的倔强。一天,一月,一年,十年,百年……在这长久的努力中,时间一直在凝视着那块石头:见证着石头从肉眼几乎不能发现的小点到深达五厘米的深坑,十厘米、二十厘米、一米直至贯穿。水滴也被凝视着,从一心期待到回头丧气,一脸疲惫再到满脸期待,如此往复。当水滴贯穿石头后,它的内心充满了喜悦,把小海找来。小海说:“这不轻轻松松吗?看我两下子搞定。”小海发起了它引以为傲的海浪,但于事无补;小海生气地全力挥动,但依然无功于事。小海仅坚持一天,最终放弃了。水滴获得了它一生的第一次成功,之后也获得了很多成功,在它想放弃时,它就会回来凝视这块石头。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