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读后感(《影响力》读后感总结)

影响力读后感

利用在火车上的时间
读完了《影响力》的剩余部分,然后我立即把这本书推荐了我哥哥并告诉他说,这是一本“让人长心眼的”书。
由于这是第一遍阅读,读的比较粗糙,此篇读后感就是回想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结合现实生活中案例,加以记录。

1
为什么推销员总喜欢给你先推荐贵的东西?
因为一旦你买了贵的东西,其余的配件价格再高也就无所谓了
比如:你花五六千买了个iPhone,然后再花一两百买个手机壳也不会心疼,因为大的钱已经花了,还在乎这点小钱吗?这就是销售员在利用“对比”心里。
2
上门推荐的人总是说免费做这个,免费做那个,最后做完后再推销他们的产品,这样能大大提高成功率,原因就是推销员利用了“互惠”原理。
在向你提出请求前,先给你点好处,然后提出请求,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人即使拒绝也会觉得不好意思。
甚至还有“拒绝-后撤法”,意思是先提出一个请求,遭到你的拒绝,然后他说他退让一下,再提出请求,这样别人再拒绝第二个请求的可能性就会低一些,因为心想他都已经让步了,而且我又拒绝了第一个,就满足他这个请求吧。
比如:有的推销员在你拒绝他的商品时,会继续提出请求说:
“那既然您不需要我们推荐的东西,那能告诉我们下您的哪个朋友可能会需要吗?”
如果从推销员入门到现在,氛围还比较好的话,估计大部分人都不好意思再次拒绝了吧。
然后推销员再去找你朋友,第一句话可能就是“我是您的xxx朋友推荐过来的”,推销员就开始利用“社会认同”原理了。
3
当你听到推销员说他是你的xxx朋友推荐过来的,你心里肯定会很矛盾吧,拒绝他等于拒绝了朋友,而且既然朋友推荐过来的,那是不是我该试试呢。
这就被“社会认同”心里操控了。
而且,作者还发现,有时人越多,人们帮助别人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因为人们都不确定现在是什么情况,人们只有根据大部分的行为来判断,当大部分人都这么想时,也就很少会有人行动了。
比如:你在路上,碰到个犯病的人,在地上挣扎,如果此时是你自己一个人,你是不是很快就能反应出他需要帮助,所以立即就采取行动了。
但是,如果已经有一群人在围观这个病人,你还会立即采取行动吗?
不会了吧,因为你会想这是什么情况,既然大部分人都不行动,我也没必要行动了吧。
所以在我们自己遇到困难需要别人帮助时,一定要指定具体的人并告诉别人具体怎么帮,比如说那个穿风衣戴眼镜的小伙子,能帮我叫个救护车吗,这样别人就不会再张望了。
第二就是如果某人自杀的消息上了新闻头条,那么接下来几天自杀的人就会增多。
大部分人在读到别人自杀时,如果他也有自杀倾向,那么在这个新闻的刺激下,他自杀的概率更高,因为人都有社会认同心里。
4
销售商也会利用“喜好”来诱惑我们。
为什么汽车展销会上会有很多性感的美女模特?
因为男人都喜欢美女,把美女和汽车放到一起,就也会让人把性感,舒适的感觉同汽车联系起来,从而刺激人们购买车辆。
还有,请明星代言也是,人们喜欢明星,特别是粉丝,所以人们也会喜欢或者优先选择明星代言的商品。
5
权威也能成为影响力的重要武器。
在这里不得不提高露洁的广告,广告里并没有明星,而是一个穿白色大褂的专家,拿着实验室里的器材,好像是试管,给我们介绍。
很显然,对于普通大众而言,穿白色大褂的专家就是我们眼里的权威,我们更容易被其说服,这就是在利用权威原理。
其实最后一章讲的是稀缺,即告诉人们数量少,来刺激人们的欲望,比如小米的营销模式。
在开头说过,我是在火车上读完了本书,而且我也碰到了火车上的推销员,当时就感觉他的很多话都对应着这本书里所讲的很多原(tao)理(lu)。
我碰到的推荐员是卖蓝莓的,记得开场他是这么说,“蓝莓富含丰富氨基酸。。。”总之很多生物学里的术语,很显然这是在利用权威原理。
然后又说“咱们这个蓝莓在超市是买不到的,而且我只过来这一趟了,想要的朋友抓紧了”,这是在利用“稀缺”原理。
又说“刚才隔壁车厢一小伙子买了5包,拿给自己的家人吃”,而且我发现在我在的车厢,每当有人买了他的蓝莓时,他就会大声公布:
“哎这个美女要了两包,想要的抓紧了”很明显,这是在利用“社会认同”。
总之,这本书值得一读。自古情深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但同时,莫怪别人套路深,只怪自己孤落寡闻。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要还有明天,今天就永远是起跑线。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