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山在哪里(乡村的未来在哪里?云台山“云上的院子”,探索残砖废瓦的美学)

云台山在哪里

近些年,几乎所有的农村劳动力都离开了乡村,随着扶贫搬迁的进展,就连偏僻山乡的留守老人们,也告别了土墙、青瓦、石板路的传统乡村,住进统一规划的社区楼房。没有了门口挂着红柿子的歪脖树,也没有了傍晚时分袅袅升起的炊烟,70、80后记忆里玩打仗的打麦场,下雨前粘蜻蜓的蜘蛛网……这一些一些,统统只能在梦里回忆。难道说“乡村振兴”就是标准化、模块化?推倒各种传统,建起徽派的高墙,本地就没有值得留下的念想?

不,在焦作市云台山景区附近,有一所“云上的院子”,设计师就在残砖废瓦中探索乡土情怀和设计美学相加,耗时两年有余,一栋一栋老屋被小心翼翼的重新解构搭建,让这些饱经风霜的老建筑重获生机,最终促成了“云上歌谣、茶映夕照”的新生。云上的院子隶属于焦作市修武县金坡岭村,原址是一个破败的“地主家大院”,90年代前,这儿曾经是村里的学校,有60余名学生,两位教师,1990年之后,学校彻底荒废,一栋栋老屋坍塌……

如果按照传统思维,荒废坍塌了的老村,存在安全隐患,更别说是在景区附近,确实有碍观瞻,按理应该彻底拆除。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荒废了27年的老学校,破败的地主大院,会遇上两位有思想的青年。他们请来村里的老手艺人,利用太行山随处可见的石材,对老屋、老村进行修补重建。

在当下,传统农业的种植和养殖不能维系年轻人的梦想,诸多乡村工业也在竞争大潮中落败。很多人外出打工几年后,会在城里购房,为村民服务的村干部开始出现了兼职,农村产业空虚、住房空虚、生力空虚、管理空虚,令人无奈的“四大皆空”造成乡村的进一步衰落和颓败。“这些用太行山石堆砌的一座座房子,早已成了废墟,没了人烟,然而野蛮生长的植物却充满了生命的张力,给我内心很大的震撼。”设计师彭志华这样回忆。

于是,通过对现有建筑废墟拍照、测量,绘制草图,重新设计,经过600多个日夜的打磨,完全运用当地的建筑老料,当地的石材,当地的工艺,加上完全不知道最终结果的“探索”,造就了这所废墟美学和乡村情怀的绝佳之地。有人说:“云上的院子”给古老的村落带来商机,也给城里人带来了片刻的安宁。

在院子里,作者看到不少本地土生土长的植物,并没有进行过多的干预,还在自由自在的成长,一个鸟窝就架在不高的构树上。景观建设者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大量购买已经成型的景观树,也就造成了很多公园、民宿,似乎看起来都一样,水系是相互仿的、树木是在一个地方买来的,没有自己的个性。云上的院子里,更多的树木其实都是本土植物,进行一些简单修剪之后,同样能展现出来美感。

后院的客房,有人休息,院门上挂上了“请勿打扰”的牌子,也就没有到客房参观。走几步石台阶步道,映入眼帘的是一间手作房,取名“石头间”,廊下晾着不少传统服饰,粗狂的石墙、原始的山岩地面,本该在山坡边结满野果的灌木,营造了曲径通幽的画面。

很多基层管理者认为:传统的,一定就是应该被摒弃的,这些石头墙、夯土墙绝对没有钢筋水泥的楼房更安全。纵观我们国家的建筑,北京的长城存在了多少年,福建的圆形土楼存在了多少年,钢筋水泥的楼房,又存在了多少年?建好后能存在多少年?

作者认为:不管什么样的建筑,都需要人进行管理。长城屹立近千年,其实也是有人在不断地管理和修缮,太行山脉随处可见的石砌房屋,同样需要有人管理。“想有个院子,在山间、在田野、一房两人,四季三餐,与白云相对,和清风为伍……”这只是很多城里人想象出来的情怀,事业、工作等不可能让纵情山野和经济收入兼得。乡间民宿,不正是完美实现了这种理想么?

原木打造的椅子,青石磨平的桌台,不需要油漆、没有污染,尽享天然。现在的农村,尤其是山区农村,空心村很多,有不少村子不仅留下数百年的历史,也拥有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不少参观过云上院子的异乡人,往往都会在心里寻找,家乡是否也有这样一处地方?

农村出来的都知道,老房子一直住着人,不怎么漏,破一个小洞,修修就好了,半年不住人,就会越漏越厉害,直至椽木沤坏屋顶坍塌,再倒下几面墙来。相反的是城市周边,正在大兴土木,做着修新仿旧的事儿。那些在村里已经没活干了的泥水匠,竟然重新有了用黄泥粉刷墙壁的工作。农村人大多是不会考虑回家改建自己院子的,一方面是越改越现代化,更主要的是他们也没有那个经济能力。

在修武县,依托景区红火的旅游业,村民可以贷款盖房,乡里不仅给提供贷款便利,还请设计师给房屋的设计提供建议。在云台山镇岸上村,贷款数百万、上千万进行乡村改建的大有人在。政府的支持,也让更多民间资金注入,好的民宿、宾馆汇聚成圈子,游客感受到的服务水平提高了,自然也会带来更多旅游资源。

对人而言,都知道一个好汉三个帮,乡村的发展也应该是这样,通过几个精品带动周边。“云上的院子”不仅是要树立北方民宿的标杆,衍生出来的周边旅游和服务,也已经形成了极具太行特色的艺术小镇。

太行山不缺石材,更不缺有才华的石匠,小镇的建设不单单是为匠人们提供了一份工作,更开拓了他们的思路,随处可见的石材,在他们手中,逐渐变成了艺术品。当然,我们知道艺术品都是无价的,一件好的艺术品,就有可能让工匠彻底过上幸福的生活。

现在的“乡村振兴”,很多地方主要体现在产业方面,鲜有从事精神方面的振兴。乡村不应该只是廉价劳动力的工场,只有摆脱千年来农民只会耕种劳作的束缚,提升更高的美学境界,乡村才会真的振兴起来。

乡村里有很多怀揣独门技艺的老人,因为没有徒弟,无法传承,这些能充分体现本地特色的技艺,面临消失。太行山艺术小镇虽然还没有完工,从已经建好的手工作坊、艺术体验馆、手工展示馆等,可以看出来,他们是想通过另一种方式,让这些民间的艺术源远流长下去。

山上下起了雨,青石路面,绿树丛中,给人安静祥和的感觉。丛林深处还正在施工,没有开放,云上的院子已经足够惊艳,为什么还要往林子深处的老村改造?导游告诉作者: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愿意到农村游玩、小住,离休人员也愿意到农村驻留,选择一个养老的地方。只有基础设施完善了,才能留住他们,留住他们,也就给村里留下了经济发展。

几年前,有人说:“未来是农村人到城市打工,城里人到农村生活。”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竟真的实现了。譬如云上的院子,最低的房间也需要700多元一套,却已经是爆满,入住需要提前预约,可能旅游旺季时期,提前一个月都不一定能预约得到。很多农村人有钱之后,在城里生活,心底其实割舍不断那一份乡情乡恋,探索残砖废瓦之上的乡村美学,不只是为了留住那份乡愁,让农村活起来,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