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垫和伏笔的区别(“铺垫”与“伏笔”的区别(伏笔篇))

铺垫和伏笔的区别
在上一篇文章“铺垫”与“伏笔”的区别(铺垫篇)中,我们讲了“铺垫”这一概念。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伏笔”吧。
什么叫做“为下文埋下伏笔”呢?大家玩过《植物大战僵尸》吗?(我是不是暴露年龄了……)在这个游戏中,有一种叫做“土豆地雷”的植物。对,就是下图所示的这个样子~
这种“土豆地雷”,刚种下去的时候,非常不显眼,然后它会慢慢膨胀,直到僵尸踩上它后,它就会“嘭”的一声,把僵尸炸得粉碎!威力巨大!
对,我们文学中的“伏笔”呢,就很像这颗“土豆地雷”。“伏笔”刚刚出现的时候,是极其不显眼的,我们通常都会忽略掉它。但是,随着情节的推进,“伏笔”就会像“土豆地雷”一样慢慢地长大,然后我们会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他的存在。直到与“伏笔”相呼应的句子出现,我们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这种“恍然大悟”,就如同僵尸踩上了土豆地雷后那“嘭”的一声,给人一种震撼与惊喜!
举个栗子吧!
在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当其他孩子丢下悬崖中央的“我”离开时,作者看似随意地写到:“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这句话,初看之时就是一句废话。这其实就是作者埋下的一颗“土豆地雷”。文章接着继续描写“我”的恐惧。“土豆地雷”在渐渐地变大。后来,作者又写到,父亲打着手电和杰利一起来找“我”,“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杰利叫来了父亲!这时候,“土豆地雷”就爆炸了,而我们,也就知道了刚刚那句看起来像废话的话的作用了。“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这句话就是作者为后文埋伏的一条线索,是一颗“土豆地雷”。它对后文的情节有所暗示,我们就叫它“伏笔”,后面的情节就是对它的“照应”。“照应”的句子出现之时,其实就是“土豆地雷”爆炸之时。
现在,大家明白什么叫做“伏笔”了吗?对,“为后文埋下伏笔”就好像埋地雷。地雷,在你没有踩到它之前,你绝对无法察觉它的存在。踩到他之后,你才会恍然大悟,然后嗝屁。“伏笔”也是,在你没有读到与“伏笔”相照应的句子之前,你不会察觉到“伏笔”的存在。直到你读到与“伏笔”相照应的句子,你才会恍然大悟。就好像前面举的例子,你在读到“杰利叫来父亲”的句子之前,是不会知道“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这个句子的作用的。
所以现在,各位小可爱能理解“伏笔”和“铺垫”的区别了吗?“铺垫”是为下文蓄势,而“伏笔”是给后文埋一颗地雷。“铺垫”既然是为了蓄势,那必然是浓墨重彩的。而“伏笔”既然是埋地雷,那必然是难以察觉的。铺垫的蓄势蓄完了之后,主角马上就要紧接着出场了。而伏笔呢,埋下这个伏笔之后,“照应”的句子可能要很久之后才出来。这就是“铺垫”与“伏笔”的区别,你理解了吗?
最后,告诉一下大家,《水浒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节,作者有同时用到很多的“铺垫”和“伏笔”哦~你能把它们都找出来吗?找出来的,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一下~比心~~~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