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这是丁小明的第13篇原创文章
不抛弃不放弃。—《士兵突击》
一、
最近重温了一遍《士兵突击》,这是我唯二喜欢的电视剧(另一部是《北京青年》)。我不知道是第几遍刷了,可能是四五遍了,记不清了。
前面几次看没有太深刻的感触,或者说虽然我知道“不抛弃不放弃”(我觉得用“不焦虑不浮躁”更贴切,这6个字是袁朗对许三多的评价)的精神贯穿整部剧,但是只是仅仅停留在“知道”的字面意思上,一直以来却没有真正的“做到”。
在做2020年的总结时,回顾毕业后将近十年的经历,对比了同一时期开始创业的“许三多”们,我开始意识到这6个字恐怖的力量,所以又想起来重温这部剧。
这部剧中的2个主角:许三多和成才,可以说代表了现实生活中的2类人。
许三多,多,用他老爹的话说:多余。起点低:不会读书、不会干农活,也不符合当兵最低要求(高中学历),最基本的踢正步都不会,可以说是起点为负数。虽然头脑呆笨,但有颗傻傻坚持的心。
成才,才,用他老爹的话说:栋梁之材。高中成绩已经符合大学录取标准,是个不折不扣的聪明人。但为了达到目的(当狙击手)急于求成而走了捷径(做了连队历史上第一个跳槽的兵)。
许三多和成才虽然起点不一样,最后都成了兵上兵:兵王。但许三多先于成才,多少有点龟兔赛跑的意思。
虽然电视剧的第一主角是许三多,但我认为真正的第一主角应该是成才,因为成才更能代表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风气下,人人都急于求成,想一步登天,甚至为了达到目的做违背原则的事情。而许三多的不浮躁不焦虑的精神正是当下社会大多数人所欠缺的。
就比如说我自己,就感觉特别像“成才”。毕业后将近10年时间,七七八八的项目做了不少,可结果每个项目都基本是蜻蜓点水,没有一个是深耕、坚持到今天的,说到底还是焦虑浮躁心不定。只有当生活和理想之间出现的矛盾越来越大,却也迟迟无法解决之时才想起来“不抛弃不放弃”这6个字。
而与我同一时期创业的“许三多”们,这么多年来坚持深耕一件事至今,早已将我远远甩在身后,令我望其项背。
正如第一次特种兵选拔考核演习中,在与其他战友纷纷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在面对敌多我寡的形势下,许三多还是不顾自己的安危想尽办法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成才因为在乎个人的安危,放弃了任务。
毫无疑问许三多最终被录取,成才被淘汰了。当成才需要一个被淘汰的理由时,袁朗问到七连的精神是哪6个字,成才第一反应是不知道。
在袁朗说出“不抛弃不放弃”这6个字后才说“我知道,只是一时想不起来”。而这6个字在成才进入面试的房间之前,许三多刚刚提醒过他。
我也相信成才知道这6个字,但仅仅是知道,并没有真正往心里去。或者说成才确实是很聪明很有能力,但是内心并没有坚定的精神信仰。
其实以许三多的脑袋瓜一开始对于这6个字的理解也仅仅是字面意思而已,也只知道在乎关心自己,但是史今班长在点点滴滴中帮助他真正理解这6个字的深刻含义—做人不能太自私(这也是成才最大的弱点),也要时刻想着别人。所以说人生路上有个好的导师真的很重要。
而最后在草原上三连五班(三连五班正是许三多的军旅生涯的第一站)找回了七连“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信仰后的成才是这个浮躁的社会中的人们真正需要学习的榜样。
有一句话很流行的话: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
过不好一生的原因我觉得有三:
1,道理每个人都知道,那仅仅只是字面上的知道。
2,只有被生活啪啪打脸后才能真正深刻懂得道理背后的真正含义。
3,被生活啪啪打脸后深刻懂得道理但还不往心里去,那也只能过不好一生了。
虽然这是一部2006年的军事题材的电视剧,但过去的15年依然还有很多人跟我一样一遍又一遍N刷,因为这部剧表达的思想适用于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事业、爱情、亲情、友情等等的方方面面,是一部值得深入体会的经典电视剧。
二、
《次第花开》,这是一本讲佛法文化的书。虽然我本身不信佛,但看了这本书还是有一些收获的,尤其结合了《士兵突击》看。
在这里我想结合道家文化(《道德经》),对两者之间做个对比来分享我的一点浅薄的心得体会。
PS:对于《道德经》的学习我推荐罗大伦《道德经说什么》(2本)和韩鹏杰《道德经说什么》。
佛法文化和道德经两者之间的共同点:
1,任何事物都是由对立的两面(阴和阳)组成的一个整体。
2,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阴阳交替变化发展的,世事无常。
这2点其实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基本规律。
两者之间的不同点:
道家:按照万事万物的规律做事,
佛法:按照万事万物的规律修心。
修心(心–精神世界)这件事对于红尘之中的我们并没有那么容易,因为我们被凡尘间太多的欲望牵绊住了,并不是看一本书就可以学得会的,心也不是一本书的时间可以修好的。
这本书里有些讲的很实用,有些讲的是心理学方面(对于心理学的学习我推荐丹尼尔.戈尔曼《情商》共6本),而有些讲的境界太高,一下子没办法做到。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我还是建议每个人都买一本回来翻阅,或者同类的书籍也可以。
以下摘录一段书中解释红尘中人为什么要修心:
“你应该试着建立一种精神世界,让自己的内心充实、安定起来。物质生活是很容易让人厌倦的,欲望没有满足时不甘心,一旦满足马上生厌。如果没有精神层面的追求和信仰,生活很容易就陷入这种不甘心和厌倦的循环中,心里越来越浮躁、空虚。真正的信仰能帮你派遣内心的负面情绪,是生活平衡喜乐。”
这里的信仰,我觉得不一定是宗教信仰,还可以是一种价值观,比如“不抛弃不放弃”,虽然许三多起点低脑子笨,但是他记在了心里,正是由于实践这种精神信仰,使得许三多先于成才成了兵王。
三、
我也在思考,我自己到底是不是真正理解“不抛弃不放弃”这6个字或者说“不焦虑不浮躁”。到底是什么原因会引起这么多人的焦虑和浮躁,使整个社会风气如此浮躁。
昨晚睡前刷完了一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的最后几集,这部剧讲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期的毛泽东的故事。
其中有个极端反面人物—刘俊卿,让人印象深刻。学习成绩是名列前茅的,因为家境贫困太急于出人头地改变命运让家人过上好日子,逢迎上级、阿附权贵、逆时而行、出卖老师同学、充当黑恶势力走狗,最终落得父亲惨死、爱人自尽、众叛亲离、亡命天涯的下场,直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才终于醒悟过来。“刘俊卿”也可以说是当下浮躁社会中“焦虑、浮躁”的一种极端违背原则的一类人的代表。
而毛泽东想的是如何改造旧社会,建立新秩序,想的是解脱劳苦大众,最终成为了一代伟人。
对比这一组两个极端正反的人物,因为做人做事的出发点不一样,最终导致了不同的人生结局。
《次第花开》里面的四个字—利益众生,突然浮现在脑海。
所以我总结:一个人焦虑、浮躁或许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欲望的得与失,“欲望没有满足时不甘心,一旦满足马上生厌”。
内心突然有种开窍、顿悟的感觉。
利益众生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布施。
布施是突破自我局限性的有效方法。
布施让我们学会放松,不再把一切都紧紧抓在手里,也不再只关注自己。
布施的目的是学习放下对自我的执着,从而更好地帮助别人,所以布施的发心很重要。
就像我年年年初定的目标都是年赚百万,但没有哪一年是达到的,我想想应该就是我的发心不对,我只关注自己的得失,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所以创业项目经常换,东搞一下西搞一下,没有哪个项目是深耕坚持到今天的,这样10年后也是不可能有很大的成功的。
所以我不能只关注自己,也要多关心别人,比如:用我的经验帮助100位草根通过互联网赚到钱。正如马云创立阿里巴巴的发心: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当然布施的途径不仅仅在事业上,还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上。
故:
何以解焦、解躁?
唯有利他、布施。
正所谓: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PS:本文应该是我对过去十年时间最深刻的感悟、总结、反省。
推荐阅读:
做自己的许三多
人生路慢慢走才能跑得快
如何过一个自己满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