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的特点与讲究

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有各种规模的四合院,但不论大小,都是由一个个四面房屋围合的庭院组成的。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几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中间还有一道隔墙。
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而且用法极为灵活,往大了扩展,就是皇宫、王府,往小了缩,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辉煌的紫禁城与郊外的普通农民家都是四合院。
四合院的大体分布为大门、第一进院、大堂、第二进院、书屋、住宅等,两侧有厢房,各房有走廊,隔扇门相连接。对地表所存民居的了解,必将使民居的文化弘扬并发展下去。
首先,它的历史十分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都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久巷,二十九巷通。”
其次,四合院的构成有它的独特之处。它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宽敞的院落中还可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居住者尽享大自然的美好。
此外,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有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北京四合院特点
特点一:规模大小不一
北京四合院虽然有一定的规制,但是规模却有所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即大四合、中四合合小四合。大四合也可以称为“大宅门”,一般为复式四合院,也就是说该四合院由多个四合院纵深连接组成,院落比较多,前院、后院、东院、西院等等,占地面积较大,主要是官衙、府邸用房。而中四合院主要包括五间北房,三正两耳,东西各三间厢房;另外还用院墙隔为前院和后院。经过上面的介绍,小四合不难理解,一般包括三间北房,东西各两间厢房,南房三间。中四合和小四合一般为普通居民所选择。
这也可以说是最典型的北京四合院的特点。除了个别的宅子,北京四合院格局都非常方正,所有的建筑均采用正朝向即朝向正南、正北、正西、正东,与南方地区住宅的灵活多变的住宅大有不同。
特点二:用材简单
北京合院设计与施工比较容易,所用材料十分简单,不要钢筋与水泥,青砖灰瓦,砖木结合,混合建筑,当然以木构为主体标准结构,重量轻,如遇地震,无论多大震级也不害怕,说明合院是可以防震的。整体建筑色调灰青,给人印象十分朴素,生活非常舒适。
特点三:遵循风水
以北京为主的周围地区用四合院,以中轴为对称,大门开在正南方向的东南方向,大门不与正房相对,也就是说大门开在院之东南。这是根据八卦的方位,正房坐北为坎宅,如做坎宅,必须开巽门,“巽”者是东南方向,在东南方向开门财源不竭,金钱流畅,所以要做“坎宅巽门”为好。
因此北京四合院大门开在东南方向。这是根据风水学说决定的,只有北京周围才是这样做法,其它地方并非如此。
特点四:私密性好

北京四合院院子宽敞,四面房屋独立分布,虽有游廊相连却互不干扰。北京四合院的外墙极少开窗,只在东南角开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一家人其乐融融,隐私性非常好。

特点五:绿化多水景少
北京四合院不论面积大小,主人都会在院落中种植花卉树木,多以海棠、玉兰、石榴、牡丹为主,从不种植松柏、桑树、梨树等。另外与南方院落不同的是,北京四合院较少出现水景,而多在院落中央摆放鱼缸,除了作为观赏所用还能起到调节空气的作用。

北京四合院讲究

“四合院”顾名思义就是四面盖房子,围成一个院子。

祖国各地能这么围起来的各种院子真有不少(比如:南方客家人的方形土楼、陕北在方坑坑儿里面掏的土窑 ),就是缺了些咱北京四合院儿那点儿“讲究儿”。

北京四合院儿的大门在哪、厨房在哪、茅房在哪,老八辈子就定规好了,再论的谁也改不了。

中国人讲究阴阳五行、八卦方位,住四合院儿,得按“坎宅巽门”。坎位正北 适宜居住,所以北京四合院儿的北房叫“正房”,东西两侧的房子称“厢房”。

“正房”在四合院儿建筑地位最高,是一家之主下榻的地方儿。儿女晚辈只能住两半喇的厢房,或是住后头院儿。

如果这家儿四合院儿不止一进,那么院儿里肯定还要有“垂花门儿、檐廊、通过抄手游廊,还能通到后头的后罩房)。

北京四九城儿里头的四合院儿最全乎, 大到皇上住的皇宫(最大四合院儿),小到(《四世同堂》中以捡破烂儿为生的角色)小崔住的贫民小院儿 应有尽有 一应俱全。

如今是新社会,只要您有钱 房子想怎么盖就怎么盖 没人管。可这事儿搁到有皇上那会儿就不行啦。

早年 您光有钱不管用,您得够那级别。我们都知道“外交部街”以前叫“石大人胡同”。明代那位石亨石大人可谓“战功卓著,但就为“盖房超标那点儿事儿”而身败名裂惨死狱中。

在皇上眼皮子底下“逾制(超标建房)”,约等于嘬死。

这种限制规定早在北宋时期就有人给编出“技术规范”来了,那份文件叫《营造法式》,规定的那叫一个详细。

如果您惦记在那里头钻空子、找窍门儿——没门儿。

扯半天闲篇儿,就为告诉您:老北京的四合院儿 —— 规矩!

而且,哪儿哪儿都那么规矩。

房脊上蹲几个兽、大门上铆几个钉、台阶儿多少步、门墩儿刻什么花儿,都有严格规定。

除了对达官显贵们限制,平民也一样被条条框框箍着。

老北京胡同里光大门就分N多种:

广亮门儿、金柱门儿、蛮子门儿、如意门儿,还有不入流的随墙门,道士帽、鹰不落等等。

有空闲逛一逛老北京胡同儿,咂嘛一下旧京民居 也是一种非常温馨的享受。就像陈年老酒一样 —— 那味儿 是多少年慢慢儿搁出来的。

眼下的北京城,大体上是元代规划建立的。

最初的北京城市中心不是故宫,而是北海。

再往前 金中都的城市中心则在广安门一带,是让这帮蒙古鞑子一把火给烧了。

等到后来蒙古人想起来“北京是块好地方儿”那会儿,他们就得重打鼓另开张,自个儿受累再建个新的城市。

元大都规制好了 空空如也 没人。

忽必烈下令从原金中都旧城往过弄人,原话儿这么说的:

“诏 旧城居民之迁京城者,以赀高(有钱)及居职(做官)者为先。乃定制:以八亩为一份,其地或过八亩 及力不能做室皆不得冒据。”

他说的大意是:“新城招募居民进驻,有钱、有本事的(高端人口)优先。每户派发建设用地8亩。说好:不要多占,还有那些没钱盖房的不要跟着瞎起哄。”——这是元代乍建北京城伊始的瞬间情景。

也就是说 当时北京城内的地价低到白送。

8亩地!快赶上个小公园儿了吧 ! 忽必烈拿咱北京城当草原了。

后来发现 北京胡同儿里真正的民宅,压根儿就没大的那么邪乎。能够上8亩的 净是那些王公贵胄豪门府第,平民百姓一般都是好几家儿搭伙使一份。所以出现了一条胡同两边儿都开门儿的现象。

感谢观看,更多古文化记得关注青砖君哦!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