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txt(好书分享 | 《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txt

” For you ,athousand times over”——“ 为你,千千万万遍”
相信不少朋友都听过这句话,而风筝背后的故事也震撼了无数读者。初读这本书是在初中,一位朋友送的生日礼物就是这本《追风筝的人》。
我记得当时我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那会儿心性太浮躁,看不进去文学著作。一堂不知道什么课,为了打发时间,我翻开了它橘黄色的封面,不多时便被它深深吸引,哭得狼狈……
故事发生在阿富汗,一对不同身份、不同种族,却喝着同一个奶妈奶水长大的朋友——阿米尔和哈桑身上,一个关于友谊、亲情、谎言、背叛、爱与救赎的故事。
阿米尔是高贵的普什图少爷,懦弱、自私、虚伪、却又良知未泯;哈桑则是勇敢、正直、真诚、大度、而又绝对忠诚的哈扎拉仆人。也许从一开始,种族、血统的优越,就潜移默化了少年阿米尔情感的优越,造就了这段极度不平等的友谊。一个漫不经心的自私,一个千万遍的给予。
对于少年阿米尔来说,得到爸爸的认同与亲近远比和哈桑的友谊来得更加重要。父亲的爱是少年阿米尔一直在追逐的风筝,可望、却不可即,他好像从来都不曾真正拥有。
而哈桑却是追风筝的高手,他甚至知道飞走的风筝会落往何处,他需要做的,就是提前等在那里。他很自然地就得到了两个父亲的爱,一个光明磊落,一个克制隐忍。少年阿米尔无疑是羡慕哈桑的,羡慕阿里与哈桑的亲近,羡慕“爸爸”对哈桑的上心。
在看待阿米尔的儿时所为时,我想到了“幼稚”这个词。一个幼稚的小男孩,因为得不到父亲的宠爱,便把不满和嫉妒发泄在了哈桑身上,拿文字戏弄文盲哈桑,用“吃泥巴”来考验哈桑的忠诚,也不愿承认他跟哈扎拉仆人——哈桑是朋友……就像“爸爸”将背负罪行的怨气发泄在阿米尔身上一样,这些小朋友的“把戏”暂且把它们归为幼稚。
然而我所吃惊的是阿米尔恶意的自私和极端的懦弱。目睹哈桑被阿塞夫强暴,阿米尔选择了离开,他选择了在四分之一个世纪里接受愧疚与良知的煎熬。
后来阿米尔和“爸爸”因为战乱去了美国。等他再次重返阿富汗时,久经战乱的阿富汗,再也看不见当年摸样。阿里死了,被炸弹炸死。哈桑死了,被塔利班枪杀,为了保护老爷的房子。或许对于哈桑来说,忠诚与奉献是他一生都在追求的风筝。
当得知父亲丑恶的谎言时,阿米尔在咆哮,咆哮“爸爸”偷走了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力,咆哮“爸爸”不是他所知道的“爸爸”。
在我看来,他更像是在咆哮二十多年前自己肮脏的作为,咆哮自己的愚蠢与自私。当象征他“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不复存在时,他再也不能找借口,说“他只是个哈扎拉人”,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而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是他不得不承担起的责任,也是他最后的救赎。
如今,当我再次翻开这本书,还是哭得一塌糊涂。我读着哈桑和阿米尔的故事,突然就想到了一句话:“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毫无疑问,哈桑是那个幸运的人,阿米尔是那个不幸的人。
哈桑的童年载满了快乐的回忆,那是和他最好朋友的时光。而阿米尔在背叛哈桑之后,选择了遗忘,丑恶连同那些珍贵的美好一起,埋葬在阿富汗的废墟里,却拿更沉重的代价来偿还刻进骨髓里的罪行。
新生、毁灭,往往就在人的一念之间,做出选择之前,我们要衡量好自己是否能够承担得起结局的重量。
懦弱从来都不应该是逃避的理由,而逃避永远得不到救赎,除了自欺欺人,一无是处。
愿我们,都能做一个勇敢追风筝的人……
余 傲 | 编辑刘宇翔 | 文字网 络|图片
王 平杨紫涵 |统筹孙 健 柴航齐 |指导汪时军颜 开 | 责编游 海 |编审

追风筝的人txt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