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磨坊的舞会
【类别】布面油画
【年代】1876年
【收藏】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是法国印象派的另一位先驱,之前我们欣赏过他的画作《夏班提埃夫人和她的孩子们》,今天的这幅《红磨坊的舞会》是雷诺阿的又一代表,也是印象派受尊崇的杰作。
提到红磨坊,你是不是就想到了好莱坞大片中的红磨坊,偌大的风车标识下,充满着燥动、狂热、惊艳的康康舞,妖娆的舞女随着响亮的音乐,拎起飘曳的长裙,踢动着裸露的玉腿,强烈而刺激的舞姿颇具挑逗性,舞蹈之后还有歌唱、杂技和马戏表演,舞女在节目的空档中,对客人们频送秋波,与客人们畅快地饮酒谈笑。诗人克里斯蒂安疯狂地爱上了妮可·基德曼饰演的“红磨坊”明星萨汀,那颗红磨坊乃至巴黎最“闪亮的钻石”。的确,电影中的红磨坊就是法国位于蒙马特这块雷诺阿所描绘的地方,只是这个诱人的红磨坊夜总会此时还没有建成,开业是1889年的事。
《红磨坊的舞会》如果直译的话,应该是煎饼或烧饼坊的舞会,描绘的是一个露天舞会。嘿嘿,别多想了,与广场舞还是有区别的哦。通常是在礼拜天的下午,人们经过一番打扮,跳着舞,喝着酒,吃着酥饼,交谈着。在这样的一个社交场所中,人们没有伪装的外表,没有阶级与贫富的区别。只要意气相投,就可以尽情地谈天、享乐。身处这样的环境,人们可以感到身心放松,思维活跃,相信雷诺阿艺术灵感也更多,不然不会有这样的作品。
同样是寻找与表现光线的绘画技巧,雷诺阿与莫奈所探究的主题却不相同。雷诺阿虽然同处所谓印象派的潮流中,但却不曾减少画人的兴趣。画面中人物众多,给人以拥挤的感觉,人头攒动,色斑跳跃,热闹非凡,愉快欢乐的气氛自然洋溢。在印象派的手法中,人的形象被溶进光源之中而变得模糊不清。女性皮肤的美感,也因陷入光源之中而变得不真实。后来雷诺阿自述:“愈是钻研印象派的技法,愈是觉得自己走进了死胡同,渐渐地简直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不过,正是这种探究的迷离,给我们留下了佳作。
雷诺阿用蓝紫为主色调,使人物由近及远,产生一种多层次的节奏感。据说雷诺阿的调色盘上,不会有黑色调的色彩,通常画家习惯以黑色来表现阴影,雷诺阿则以补色,红色的伴绿色,黄色的伴紫色。因此画面中,我们能够发现辅以黄色和?棕色的阴影。
雷诺阿把主要精力放在对近景一组人物的描绘上,生动地表现出人物脸上的光色效果及光影造成的迷离感,渲染了舞会的气氛。画面中还保留着印象派对外光与色斑的处理手法,使画面的总体色调、气氛有一种颤动、闪烁的强烈效果,充分表现了印象主义画家对现实生活中的光与色的变化的高度敏感。虽然这幅画显得“速写化”,似乎尚未完成,然而,这就是印象派技法的高超之处,在午后的光色的瞬息变化下,来不及向观者传达那份变化的细致,却给人以最深刻的平凡景象的室外舞会“印象”,潜藏着人物恍惚感和游离感,同时,传达雷诺阿对于生活的拥抱。让人想到他为立志成为画家,舍弃了磁器彩绘工作,而处于生活拮据的境况。这幅重视觉传达的绘画,成为印象画派的青春纪念碑。
据说红磨坊开业不久就成为巴黎的娱乐与社交中心,甚至吸引了包括英国王子在内的社会名流及众多年轻作家、艺术家。如今,经历了100多年风雨沧桑的“红磨坊”,在历史的境迁中,丝毫没有褪色,屋顶上旋转的大红风车已经成为巴黎蒙马特的标志,更令全世界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向往。
【代表作品】
卡米尔·莫奈和她的儿子吉恩在阿让特伊的花园里 1874年
珍妮·萨玛利身着低领裙装 1877年
粉色和蓝色 1881年
游艇上的午餐 1881年
在海边 1883年
大浴女 1887年
林中空地 1895年
风景与河 1917年
【作者简介】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 Auguste Renoir,1841-1919)法国画家,与莫奈、西斯莱等一道成为“印象主义画派”的主要创始人、推动者和实践者。雷诺阿出生在一个裁缝家庭,他第一次与绘画结缘可以追溯到童年时代,13岁那年受雇一家瓷器作坊,在那里他的绘画天赋显露出来,他经常去卢浮宫临摹。后来,他到巴黎美术学院和查尔斯格莱尔画室学习,也就是在格莱尔画室结识了莫奈和西斯莱等。他曾加入了爆发的普法战争。
=====
一天一幅画
微信号 ytyf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