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的典故(成语典故——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的典故
【典故】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先了解下《三国演义》方面的历史知识:
       001魏国(公元220年-266年),中国正史称为魏朝,曹操所建立,史家多称曹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一国。
      002 蜀汉(公元221年 -263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之一。
      003吴国(公元229年-280年 ),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割据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下图

         好了,我们简单了解三个朝代的代表人物、建国的时间及国家的分布的地理位置。然后,我们再了解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典故,对大家有帮助。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今四川境内),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尤其是在诸葛亮去世以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

     他的旧臣郤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
     司马昭听了,说“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典故。

乐不思蜀的典故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