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案例(应用案例 | 智慧课堂应用下的初中历史课教学)

历史教学案例
导读
从本质上来说,历史教学固然注重知识的传承,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去解决现实的问题。这种能力并不是教会他们某个知识点就能做到的,而是在三年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影响他们的眼光、思维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首先,要营造课堂情境化和趣味性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注重课堂的完整性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最后,落脚于课程的深度化、精准化以培养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这三重目标的联结和实现都需要以信息技术为桥梁。

【本文选自《合肥市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2020版)》,略有修改。原文作者为合肥市第五十五中学(新校区)王贤。全文约3700字,阅读约需13分钟。】

本文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一课教学为例,从“重目标:建构科学合理的历史课堂”、“重过程:优化历史课堂情境教学”、“重内涵:‘深度学习’引领‘精准教学’”三个视角,浅析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实现历史课堂的精准教学。

一、重目标:建构科学合理的历史课堂

历史课堂的精准教学,指的是制定精准的教学目标,精准地判断教学问题,并针对教学问题做出精准干预。制定精准的教学目标是建构科学合理的历史课堂的第一步,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掌握学习者的知识基础和个人特质,进而调整既定的教学目标,生成更具指向性的个性化教学目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一课,既是对“洋务运动”的回答,又昭示了后来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生必须在掌握先前学习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实现本课的课程目标。所以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之前,笔者利用本校构建的家校互动平台对前四课的关键知识点做了简要的问卷调查,并辅之以“作业登记簿”等小程序,对每个班级的平均分、得分率做了分析,发现不同班级的知识掌握程度的差距,降低了部分基础薄弱班级的教学目标难度。

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紧扣教学目标,预设各种教学问题,并对教学问题做出精准干预,让教学过程更加流畅。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句名言:“好的问题就是好的接生婆,能更好地帮助新思想的诞生。”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应当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新思想的诞生和思维能力的锻炼,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从历史体验的角度出发,“根据所学史实,运用史料、图表等历史资源,最大限度的‘再现’和‘复原’一种具有历史真实感的特定历史情境,使学生能够‘神入’其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课教学中,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非常重要,但是课本中对于日本“大陆政策”的提及只有寥寥数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此进行课外拓展。考虑到同学们对于日本国情知之甚少,我首先在白板中出示了一张名为“小小的日本,有一个大大的梦想”的图片和一段材料,并提出设问:请根据图片和材料,概括日本人的“大大的梦想”指的是什么?大部分同学都能根据材料概括出“日本制定‘大陆政策’意在称霸世界的野心”,达到了问题设计的初衷,实现了精准教学。

“小小的日本,有个大大的梦想”

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有差异的学生,充分掌握学情是实行精准教学的前提,预设教学问题是实现精准教学的手段。只有借助多媒体资源,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空间中发挥其最大的效能,建构科学合理的历史课堂环节。

二、重过程:优化历史课堂情境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历史课堂情境教学,创设更加真实、更具启发性的历史情境,实现精准教学。

(一)情境式导入,让学生进入合适的情感氛围

为实现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我对课堂教学的第一阶段——课程导入做了精心的策划:在白板中出示一张“老年冰心”图片和文字介绍,并配上一段温婉抒情的音乐,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文字,并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冰心的遗憾是什么?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遗憾?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冰心老人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悲痛之情,将本课教学带入合适的情感氛围中去,为接下来的情感升华做好铺垫。

“老年冰心”

(二)多学科互动,培养“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历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更有学者认为其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教师们不妨将眼光放地更加开阔一点,利用便利的多媒体技术进行多学科互动,创设直观的历史情境,实现在某一关键问题上的精准教学。回到本课,有经验的教师会发现,教学中对于“甲午中日战争”过程的考查大多采用地图的方式进行,但由于本次战争跨国界、跨海域的特殊性,导致很多学生产生记忆混乱,不能有效掌握知识点。为此,我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先利用希沃白板地理“学科工具”中的“星球”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日、朝三国的地理位置,并标注四个主要战场:朝鲜半岛、黄海海面、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然后,再采用传统的“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对五次战役做详细解读。这样就能使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感知时空关系,掌握战争爆发的过程,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维地球”
“甲午中日战争主战场”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三)多媒体视听,涵养“家国情怀”

初中阶段的学生知识储备有限,他们对于中日关系的认知基本只有两点:日本是我们的邻国,日本曾在中国犯下了“南京大屠杀”的滔天罪行。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抗日战争并不是日本对华发动的第一次战争,“南京大屠杀”也不是日本对中国人民实行的唯一一次屠杀。在甲午中午战争中,日本人曾在旅顺屠杀了两万多中国人,成为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伤痛。对于这部分的教学,我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的冲击,适时教育学生在悲痛之余学会反思,升华其情感,涵养其“家国情怀”。

三、重内涵:“深度学习”精准教学

所谓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开启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近代中国的海军建设也正式起步。本课第26页问题思考提出让学生“结合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的历史,说说加强海防的重要性”,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能够让学生获得“深度学习”体验的重要课题,便借助多媒体技术,对教学过程进行预设,为学生搭建思维的阶梯。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本课题的落实:

(一)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完整的中国地图,指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国境线一半是陆地,一半是海洋,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拥有绵长的海岸线。

(二)展示明朝的“海禁政策”、“禁海令”、“闭关锁国”政策等,让学生认识到,虽然中国拥有绵长的海岸线,但是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国一直处于“有海无防”的状态。

(三)展示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使学生认识到,列强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都是从海上而来。

(四)展示清政府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海防”和“塞防”之争,让学生认识到,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加强“海防”已经成为当时清廷部分有识之士的共识。

(五)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海军建设成就,让学生从历史联系现实,深刻感悟海洋防卫是国家海洋战略和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具有重要意义。

使学生获得“深度学习”的体验,是实现历史课堂精准教学的有效手段。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先进的教学手段让“深度学习”的复杂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这是本课题能够获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进入教育信息化时代,并不意味着教师将被虚拟化技术所替代,反而更应突出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教师教学必须经历从“基于经验到基于数据,从整齐划一到精准培育”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情,并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完整、科学、有趣、深度地课堂,才能将因材施教真正付诸实践。总之,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实现初中历史课堂的精准教学,要与学情紧密结合。先打造科学合理的课堂环节,再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情境教学,最后利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实现精准教学,从而顺利落实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历史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

往期精选 ●●
应用案例 | 基于合肥市教育云平台的网络听评课

应用案例 | 信息化引领学校育人品质提升

应用案例 | 智慧课堂在农村中小学校的应用效果

应用案例 | 云题库在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中的研究

2020年合肥市教育云平台暨智慧学校建设与应用现场会顺利召开

历史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