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无霸自行车
互联网+自行车这样的趋势在近年来中国迎来春天,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传统行业的颠覆更加明显,传统的汽车、家具、电视都开始进入了‘智能化’的时代,在‘万物智能’的今天,智能自行车可以说生逢其时,必将成为这个智能世界中的一大新亮点,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也代表了自行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这样的商机自然而然的会吸引大批的互联网商和资本圈来争做着份巨无霸“蛋糕”。摩拜、ofo两个行业黑马分别相继获得腾讯、华为、中国电信等互联网科技大佬的鼎力支持。
在这些所有的共享单车项目当中,按租赁时长计算费用这个最大的共同点之外的细微区别就是:用户所支付的租赁共享单车的押金不同。
像摩拜单车押金为每人299元,ofo单车押金为99元,小鸣单车押金为199元,优拜单车押金为298元。尽管有一个少则几十多则几百的押金门槛,但是单车租赁用户“趋之若鹜”。
而马云的阿里巴巴关联公司蚂蚁金服合作的永安行,更是火上浇油地祭出“免押金”的杀手锏,引发全行业商业模式的颠覆。
在这里我们总结出了共享单车的三大盈利点:
租车费
随着网络上的五毛党和一块党的新网络用语的大热,这样符合互联网新生用户的价格的租车费,而且用户数量之庞大,一旦做起来,搞不好还是垄断市场,还是那句老话,“再小的事乘以14亿,都是件大事!”
在此我们们不妨做过假象,假如ofo真的有一天能做到一家独大,那么全国3000万人次/天的使用量足以保底(北上广深人口合计就高达7780万),以单次1元计算,可年入100多亿。
根据企业披露数据,ofo小黄车回本只要1-2个月,摩拜单车大约要10个月。就算毁车厉害、成本奇高,100亿也足以弥补运营成本了。另外,随着政府规范管理和国民素质提高,加上人性对不稀缺事物的破坏兴趣自然走低,垄断性的共享单车赚钱,将是大概率事件。
如此条件下,要是加上APP广告推送、商户推荐等辅助商业模式,就是个靠谱、赚钱、可持续的好生意。
押金运营
实际上,最为攒钱的还是在共享单车的押金上。
据企业自曝数据显示,ofo和摩拜的用户量都已突破1000万,对应的押金也高达29.9亿和9.9亿。如此庞大一笔押金,之前需要2-7个工作日才能转结到账,如今虽已实现“秒退”,但由于规模庞大,足以利用现金池赚取丰厚的金融收益。
大佬们一眼就看穿了共享单车的金融属性:一旦实现垄断,数十亿的“资金池”可供自由调配,这就是一门暴利的大生意。
关键时刻,阿里出手。蚂蚁金服借着“永安行”入场,打出“免押金”牌,打的就是暴利大生意。想要在支付宝眼皮底下,做成“押金套利”的“类金融”黄粱美梦,不疯狂厮杀一番,谁都看不到结果。
超级大数据
在现代社会,利用统计大数据而获得企业最大潜力的投资项目的成功例子比比皆是。像共享单,只要统计单车的移动轨,汇聚万亿次后得出的结论,却是足以“引爆”业界的“核武器”。
实际上,巨头们对共享单车的品牌投资选择,都有着深度考量。滴滴投下ofo,因为双方的数据都源于手机,本身存在一定的互补或替代,可实现数据的充分整合;腾讯选择摩拜,可针对单车内的精细化GPS数据,结合腾讯地图做深度挖掘。
在数据就是价值的时代,它们会成为众多商业和城市决策的基础。
你的一次骑行不符合法律规范,或许暂时无人问津,但数据永远记得。于是当它落入金融机构之手,与你相关的金融产品定价(如个人保险、商业贷款),便会被莫名其妙提高。当个人信用成为另一种“货币”,它就成了未来金融价格的基础(如芝麻积分);
你骑行速率的变化,被汇聚成数据洪流后,也将成为道路规划改造的新考量;
你半路短暂的购物行为,竟然影响到商圈租金的定价;甚至推送给你的单车应用广告,都会揣测你的行为偏好,越来越符合你的口味……
即便是在当下,共享单车企业为解决乱停车,正开始大量设置的智能推荐停车点,已经用到精确定位算法、太阳能供电、物联网等智能技术,本身就是大数据辅助城市规划。
此外,ofo已与华为、中国电信在开发物联网单车上达成协议,希望通过NB-IoT(窄带蜂窝物联网)技术,让用户一点APP就获取推荐停车点,引导用户正确停车。与GPS不同的是,NB-IoT技术能让单车无所遁形,深藏地下都能精准定位,可逐步解决丢车、乱停放等问题。
实际上,看似不起眼的智能停车点也是个能稳定盈利的项目:巴黎Velib自行车仅靠跟户外广告公司合作,就实现了2000万欧元的净利润。
甚至碰到春节、“双十一”这样的爆仓时点,共享单车通过实名制,随便就能跟快递公司搞个“顺手快递免车费”活动:快递公司省费用,共享单车拿分成,骑车人攒信用,剁手党得实惠……所有人都能从中受益。
此外,正规途径积累的数据价格极其昂贵。有消息显示,银联数据价格为每人1-2元,车管所数据高达2-3元。由此滋生出生意红火的“数据黑市”,价格便宜,却存在数据“污染”、“注水”等见不得光的问题。因此,共享单车公司的数据价值,远非表面那么简单。
其他企业与单车品牌当然也想分一杯羹,去屡遭失意。
在如此红火的共享单车的市场中,与各大互联网“老大”的博弈中,许多“资本圈”的老手企业家都不约而同的给出“两翼被夹,腹背受敌”的强烈感觉。
据位一位代表发言称:“在这场与互联网的亲密接触中,我们‘被+’的感受很强烈,即在与互联网企业的博弈中丧失主导权。
因为它们背后有着强大的资本支撑,手握大订单,极易占据产业链里的制高点,而我们则只是其供应环节的一段。目前的共享单车,品种较单一、定位大众而非高端、车身logo均是互联网企业品牌而非自行车企业品牌……”
总结来说,在互联网这样的大时代下,传统模式下运营的企业是很难在拥有巨大资金与网络用户优势的互联网商的,毕竟与时俱进是不变的真理。
不过在共享单车风乍起,共享电动车和共享汽车又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十多个共享平台开始在一线城市小试牛刀。
放眼未来,或许共享单车不过是一场“低成本”商业试验,一旦模式成熟,谁都有可能成为新市场的一霸,我们也将有可能进入什么“共享汽车”之类的时代。谁有知道呢?
海君说
行业通讯录不断更新中
关注公众号回复通讯录即可获得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meeting bar
跑会指南and约见行业大牛
等你来约
微信联系:Osgames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