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的作品(肖明虎 || 试论萧红及其作品的艺术特点)

萧红的作品

试论萧红及其作品的艺术特点
文/肖明虎
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较深足迹的、比较知名的几位女作家之中,一定会包括萧红的名字。这是为什么呢?
他是鲁迅亲自培养出来的作家,鲁迅对她的评价颇高,给予的希望颇大(鲁迅没有料到她会那样早死),鲁迅逝世前在一次和斯诺的谈话中,称萧红为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东北流亡作家群:九一八事变后,日寇由南向北侵占东北三省,萧军、萧红、白朗、舒群、罗烽等作家不约而同地先后集中到哈尔滨。

萧红的作品也确实有一种区别于其他作家的独特风格,使你觉得难于和其他作家混到一块儿。
“四人帮”倒台后,中国出现了一股“萧红热”。
鲁迅、胡风、茅盾、萧军都写过评论萧红及小说的文章。
1942年1月萧红病逝于香港。
1957年8月3日,萧红的骨灰迎回广州,从新安葬于东郊银河公墓。
有人说她出身于大地主家庭,而萧军先生则说她的父亲张选三(此人是地主)是萧红的继父,她的生父是一个贫苦的农民,张选三谋害了萧红的生父,并霸占了萧红的生母,萧红和她一母所生的弟弟张秀珂就这样随着母亲来到了张家,待萧红长大之后,张选三对她曾有乱伦的念头,因此萧红一直憎恨她的继父。
1938年初夏,萧红和萧军分手,与端木蕻良结合。
萧红二十四岁就成名,之后只写作了七年,在三十一岁时就去世。

一个写了九年的作家。
骆宾基的《萧红小传》此书出版于1946年。
台湾、日本也有人一直在研究萧红。
葛浩文把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译成英文。
萧红的创作风格
萧红从1933年(23岁)开始发表作品,1935年成名,1942年过逝,共写了九年。两部长篇《生死场》《呼兰河传》。
还有一部未完成的长篇《马伯乐》。
短篇集《旷野的呼喊》。
中篇散文单行本《小城三月》。
一部哑剧《民族魂鲁迅》。
萧红可以算作是一个自传型的,抒情型的作家,而自传型的作家往往是抒情型的。
而萧红的所有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也正是她那些抒写个人身世与内心感受的散文和小说,这部分作品,明显地比那些客观地描写现实与他人生活的作品写得好。
萧红的命运是不幸的了:一个女孩子,早年丧母,童年生活缺乏温暖和爱护;想到哈尔滨去读中学,就被冷酷的父亲一拳头打倒在地上;阴险的继母又把她许配给一个纨绔子弟加流氓,由于孤苦和软弱,受了这个流氓的欺骗玩弄之后被遗弃,幸好遇见了侠义心肠的萧军;把她从危难中救出来;成名之后,两人感情又破裂,最后客死异乡。曾经做过母亲,但是一个孩子死去,一个孩子不知下落,在有数的几位中国现代女作家中间,萧红要算是经历最为坎坷、寿命也最为短促的了。

而她的大多数散文和小说,记述就是亲身经历的生活,以及她在当时当地的内心感受和体验。
像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是她在异乡写的一本童年回忆录。她在这部小说里,描写了自己的故乡、祖父、祖母、同乡人的面貌,不仅绘制出一幅二十世纪初中国东北农村的社会风俗画,更感动人的,则是倾诉出了她童年时的种种内心感受。
那是一种出自一个聪慧的、懂事颇早的女孩心中的、喜爱幻想、有些孤独、有点忧郁的心境,和对于老是因袭着传统习惯而思想、而生活的故乡生活方式的不满。
除去成名之作《生死场》外,其他一些短篇小说,如《五四的故事》《红的果园》《牛车上》《旷野的呼唤》《黄河》《山下》《莲花池》《孩子的讲演》《逃难》等。
《回忆鲁迅先生》是萧红写的最好的散文。
①这个作家显然是非常擅长于写作自己所经历的生活与内心的感受,在写这类作品的时候,她有细腻的捕捉细节的本领,而文笔清新,对她曾经经历过的生活有一种顽强的、经久不衰的、鲜明的记忆力。
②其次,萧红的小说和散文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即她的小说很像散文。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人们都把它算作是长篇小说,可是如果有人硬是把它当成长篇散文,又有什么不可以呢?茅盾先生在《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一文里说过:
也许有人会觉得《呼兰河传》不是一本小说。
他们也许会这样说,没有贯穿全书的线索,故事和人物都是零零碎碎的,都是片段的,不是整个的有机体。
也许又有人觉得《呼兰河传》好像是自传,却又不完全像自传。
但是我却觉得正因其不完全像自传,所以更好,更有意义。
而且我们不也可以说: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它在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部多彩的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茅盾先生是一位具有高度的文学艺术修养和细腻的艺术鉴赏力的作家,他对萧红的思想感情了解很深,比如他就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萧红最主要的心境“寂寞”。

总而言之,在萧红的作品中,小说与散文的界限是很不明显的,她的小说,都存在着散文的特点,这与她是一个主观型的、抒情型的作家,不无关系。这是萧红创作风格的第二特点。
③第三,萧红在创作思想上,是想着努力的继承鲁迅传统的。
她也想把统治着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主义的思想与习惯,当作自己鞭打的主要对象。
萧红对鲁迅小说是这样看法的:“鲁迅的小说调子是很低沉的。那些人物,多是自在性的,甚至可以说是动物性的,没有人的自觉,他们不自觉地在那里受罪,而鲁迅却自觉地和他们一齐受罪。如果鲁迅有过不想写小说的意思,里面恐怕就包括这一点理由。”
接着,萧红就谈到了她对鲁迅杂文的看法:
“但如果不写小说,而写别的,主要的是杂文,他就立刻变了,从最初起,到最后止,他都是一个战士,勇者,独立于天地之间,腰佩翻天印,手持打神鞭,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出入千军万马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即使再说中国是人肉筵宴时,调子也低沉。因为他指出这些,正是为反对这些,改革这些,和这些东西战斗”。
我们说,萧红毕竟可以算作鲁迅的学生,她对鲁迅的创作思想体会是很对的。

她本人也沿着这条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比如在《呼兰河传》里,她就想通过对小团圆媳妇命运的描写,还有对磨倌冯歪嘴子与他妻子王大姑命运的描写,指出:给这些普通的农村劳动群众带来了不幸的,是几千年来一直统治着人们头脑的封建主义的思想和习惯,正是这种习惯和思想,造成了人民大众的愚昧和麻木。
④第四,萧红文本的风格是清新流畅的,她能免去许多繁多的叙述,而直接了当地又相当机敏地扑捉住最新表现人物性格或心情的生活细节,同时她的笔端又常带深情,又浓郁的人情味。比如:
《鲁迅先生记(一)》《鲁迅先生记(二)》《回忆鲁迅先生》。
?⑤第五,萧红在语言和文学修养方面是根基不深的,在她的作品里常常出现语法修辞方面的错误。
2018年9月10日

肖明虎
作者简介
肖明虎,陕西凤翔人,生于1952年9月16日。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20多年来,已经在全国各地报刊上发表散文随笔,教学论文500多篇,近百万字。出版专著《与中学生谈作文》《文章从哪里来》《高考作文智能训练》。主编初,高中教辅用书10余本,参编宝鸡市创新教育教改实验教材3套。与人合编《全国学生中考优秀作文年选》《全国学生高考优秀作文年选》(2000~2005)。
投稿邮箱:632610187@qq.com
文末为小编点个“在看”
主? 编 | 芳菲
责任编辑丨李强??赵红娟?
后台编辑?|??张敏? 冯媛? 辛玲?
? ? ? ? ? ? ? ? 张晓妮? 李向宁 瓜虫
签约摄影师 |? 陈书明? 王虎勤
主编微信:l13892487575

萧红的作品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