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余海岁
余海岁,号南乡子,出生于皖南徽州。世界著名岩土力学家,诗人,牛津大学博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现任世界百强名校英国利兹大学常务副校长。曾任英国诺丁汉大学副校长。在《诗刊》《诗选刊》《诗潮》和 《诗歌月刊》等发表诗歌作品。著有个人诗词集《心相忆》(现代教育出版社)和《天涯梦回》(作家出版社)。2011年入选世界名人录。
岩土里开出了花朵
路 也
我在泰国清迈的夜里,在酒店,读到余海岁先生从本初子午线格林威治时间发来的一组写中国徽州乡野的短诗。那时我正处于东七时区北回归线以南的闷热之中,北半球的高纬度正飘着雪花,东八时区中国江南的春意已经开始荡漾——在如此错落的时空感里读着这样一些带着乡愁的诗,能够格外地读出些许味道来,是的,我读出了深婉,我还想起了一个词:深情绵邈。
诗人爱家乡,爱母语。以至于在西半球英文环境里使用汉语写古体诗和现代诗,且很是怀了古典情结,诗中常常涉及故乡徽州。我相信,对于家乡和母语,虽然原本就是爱的,但一定是在跑到西半球以后在英语里面才爱得这么厉害的。爱在隔了相当距离的时候,会像病情一样加重。他爱的家乡,包括它的全部,比如也还包含了它的过往和它的称呼。后来,又读他写的《徽州》,知道他很计较由于行政区划的改变,硬生生地把人文地理中“徽州”这一个重要概念给弄得模糊了,它的内涵和外延都变得支离破碎,如今只从表面名称看去,就只剩下了一个相同名字的某个区县而已,徽州大大地缩小了。如果从历史人文风俗的角度考虑,重新整合现在的行政区划,从现实中恢复古徽州这个地名和概念的完整性,相信余先生会非常赞同的吧。而今,徽州在哪里?它不会消失,它永远是完全的,它在一个远游异国的诗人的梦里。
余先生这类诗作的特点是趣味典雅,颇多江南意象,段落和句子都较为疏朗,其中有佳作。其实写这类诗是有难度的,很容易写得语言密集,意象拥堵,制造出语意上的堰塞湖,导致一般化和流俗。怎样才能把这类诗歌写出强烈的个人语调,是颇值得探讨的。这既是一个诗歌技艺问题,同时也更是一个个体经验强度的问题。余先生的乡愁由于岁月隔出的距离、时差的转换、空间的位移以及语言的阻隔而变得凝重,“雁声远过,只为抵达那温暖的原乡”(《雁北乡》)。他写《故乡的雨》,那不同阶段不同含义的雨,颇有余光中《乡愁》的味道。那首《我的小学》写他路过许多年前自己上过的那座已成断壁残垣的小学校舍时的情形,“凄凉正在弥漫,东山飘起了雪花”,这颇有“物是人非是是休,欲语泪先流”的感觉了。他还写芦苇、写池塘、写稻田,写雨丝,写槐花香……全是遥远故里的风物。那些风物对于生活在另一个半球已经中年的诗人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人间的温情,那曾经的“父母常在,炊烟袅袅/ 杜鹃满山”的旧时光,多么好啊(《清明》)。他还写了杏花,杏花对于他,不仅仅意味着春天,也意味着故里,还意味着母亲,因为他的母亲的名字就叫杏花,所以一首《杏花颂》既是咏春之作,同时也是怀亲之作,这些杏花是隔世的和轮回的杏花,母亲在诗人心中像杏花一样纯洁。是的,每当涉及与故土相关的内容,诗人的语调就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轻柔和迷蒙起来。
余先生写过一个短小的创作谈,从中得知他很推崇晚清词人况周颐的“万不得已”词心说,大概是说诗或者词要写那种酝酿了很久而不得不发的“万不得已”之情,这个“万不得已”,就是创作的内在驱动力。这样的创作观念虽然看上去不够时尚和先锋,却永远不会过时,且放之四海而皆准,唯此才会避免无病呻吟和故弄玄虚。相信余先生的乡愁正是属于这样的“万不得已者”。
仅仅从余海岁先生的诗歌文本就可以约略去猜测一下他的经历:在皖南,在徽州,曾经是一个牧童,骑过水牛(《我的牛》),据他自己说至今都还记得他的牛长什么模样;至于《插秧》,秧大约并没有真的插过,倒是常常看着别人插秧的;后来他又留学去,做教授,研究岩土力学和工程,成了院士和科学家,常驻以英国为圆心的欧洲也曾兼及澳州(《牛津印象》《图宾根》《柏顿修道院》《印象诺丁汉》《远方》《天空》);再到后来,又写起诗来,古体诗和现代诗都写,当然更偏爱现代诗……放牛、插秧、研究岩土力学和工程、写诗,这人生跨度可真是够大的了。在我看来,其中最大的跨度并不是从放牛插秧到写诗,而是从岩土力学到写诗。放牛和插秧这两件事原本就很容易引发诗情画意,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在水汪汪绿油油的稻田旁边吹着南风,想不做诗都难。可是,岩土力学怎么能引发出诗意来呢,一个人怎么能一边钻研并写作《岩土介质小孔扩张理论》,同时一边又在吟诵“恍惚间/ 唐朝的天空汹涌而至”(《杜甫草堂》),以及“白昼好短,留长夜给浪漫”(《冬至日记》)?科学家也可以这么多情么,这么多情还能当科学家吗?我查找的关于余先生从事的专业的解释是:“岩土工程专业是土木工程的分支,是运用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解决各类工程中关于岩石、土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科学。” 这与诗歌多么遥远啊,简直有一光年那么远——然而,它们之间真的没有关系吗?就像T.S.艾略特的银行国际账目真的跟诗歌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吗?艾略特很多年都执拗地坚持在银行工作,表面看去是由于自己有管理账目的兴趣,国际账务也正好可以发挥其懂多国外语的才能,而且他愿意以此挣更多的钱来谋生,然而,在这一切理由的背后肯定还有更内在更深层的因素,也许在他的潜意识里,正由于银行账目与诗歌之间离得如此遥远,才会形成一种张力和弹性,银行和国际账目可以让诗人更加近距离地体验和思考所谓的现代文明,让它在不经意间成为诗歌写作的某种隐秘的来源,就仿佛维特根斯坦一定要离开剑桥大学的书斋,去往战场或者其他需要劳其筋骨的地方,来激活他的哲学思维。当然,我在此举例子举得有些不甚恰当,余先生目前主业还是岩土力学工程,他绝不是以诗歌为主业或为了激发诗情才去做科学家的——况且先科学家后诗人可行,先诗人后科学家,似乎并不可行,世间罕有。当然还有第三种情形,应该具有更大的存在的可能性,诗的种子和科学的种子都是在早年就已经同时播种进生命里的,并一直都在那里,只不过它们抽芽萌长的次序有先后,等到科学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之后,诗歌的种子才开始正式生长,但难以预料下一步会怎样,会不会先来的在后,后来的在前呢。反正,客观上讲,岩土力学、岩土工程与诗歌之间一定也会产生类似银行账目与诗歌那样的张力关系的,二者在同一个人那里不知不觉地相互地秘密地影响着。
至此,像我这样喜欢野狐禅的读者竟开始胡思乱想了:是不是可以就此写一篇题目叫做《岩土力学与诗歌的关系》的论文呢,这篇论文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和层次展开思路,尚有待考虑,在此暂不论证。于是,继续联想下去,这样一来,余先生写诗,大概就相当于从岩石和土里开出花朵来了吧,那一首首短小精悍的诗,岂不正是一朵又一朵的岩石小花?我把这个意思表达了,余先生谦虚地回答:“一点小爱好。希望有点花香。”
在这样的专业背景之下,余先生的诗歌兴奋点往往会比其他诗人更容易去关注那些与科学本身相关的事物,于是写出了像《致霍金》《致牛顿》《黑洞》《相对论》《机器人》等等诗作。特别是《致霍金》《致牛顿》,科学家写科学家,惺惺相惜。这两首写得有辽阔感,这是诗人作为一个科学家跟另外两位科学巨人的对话,前者从一则新闻写起,从街谈巷议写至灿烂星空,“我想/ 那灿烂的星空一定会有通过光速传来的/ 你时刻注视人间的微笑//也只有在那里,才是/ 人类走向时间尽头的希望所在”;后者从花园里的苹果树和弯腰捡起的苹果写起,写着写着,最终还是写至遥远的星空上去了,“从此,人类有了飞向太空、登陆星球的希望”。这两首诗分别向两位科学家致敬,同时也向星空和真理致敬。科学要求准确,无法浑水摸鱼,科学家可以提出定理但不能创造公理,他们只是在认识宇宙间上帝创造出来的那些规律,对于真理的探索类似于数学中的“极限”概念,你可以“无限靠近而永远不能到达”那个终极的绝对真理,科学家很容易从日常生活推导出数学或其他科学,再导至哲学,最终导至神学,并认识到面对无限时作为一个人类作为一个地球人的局限性。这也就是为什么科学家大都比文人要谦逊的缘故,因为科学家把自己放置在了一个更遥远更宏大的座标系中,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致霍金》这个诗是写给那个替我们仰望星空的人的,就专业来看,霍金关注天空,余先生关注大地,至于像我这样典型的中文系学生,可谓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这样说起来,很多科学方面的内容,其实都可以入诗。科学自有科学之美。回想我自己在中学时代学习数学,实在头疼,后来过了很多年,蓦然回首,忽然领悟到那竟是最有诗意和想象力的课程,那是美的极致。
“科学与诗”,“科学与童话”,都应该是很不错的话题。科学的发明和创造需要幻想,而幻想正是诗和童话不可缺少的质素。据说有一位科学家为了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在早餐桌上放置了一本《安徒生童话》,每天早餐除了喝牛奶吃面包,还要读上一篇安徒生童话。我想那早餐桌上如果放置一本诗集当然也是可以的。说到“科学与诗”的关联,一方面,将科学专业或科学话题入诗,可以拓展诗歌的疆域和界线,另一方面,以诗歌的形象思维来抒写科学领域的事物,使得抽象的和逻辑的东西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也起到科普的作用。高士其先生写过科学诗,美国搞高温超导体应用研究的沈致远先生在上个世纪末也曾极力倡导并写过科学诗,当时在他的建议和主持下,《星星》诗刊和《诗刊》都每期拿出少量定量的页码开设了“科学诗”栏目,连续开设了好几年。既然有科幻小说,为什么不能有科学诗?科幻小说必须由具有相当科学知识的人去写,同理,写科学诗的人最好也得具有一定的理工科背景。我认为余海岁先生这一类型的与科学相关的诗歌其实还可以写得更多一些,他在这一个方向上还有待更进一步地发展和丰富起来,他有这样的潜在的优势。
2018年末2019年初,对于余先生的诗歌创作来说,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在这个新旧年交替之际短短的日子里,他写下了《牛津印象》《图宾根》《岁末》《邻居》《我的小学》《窗外即景》《雁北乡》等诗作,相比从前的作品,这些新近之作忽然起了明显变化,这一大组诗,诗艺精进,其语言特别干净利落,就像透过冬天那疏朗的响晴的树枝桠,看见了蓝色的响晴的天空,树枝桠间有透明的空气在流动!读他前期的一些写故土的诗,偶感语言有些枝枝蔓蔓,意象太过唯美,不够有力和简洁,相比之下,这些写于2018年2019年交替之际的新作品,虽然内容上并未有太大变化,不外乎乡愁、羁旅和异国体验之类,但在手法上却让人眼前一亮,像在复杂山路上走着走着忽然拐了一个弯,柳暗花明,并且充满了力量!写在这同一个时间段的还有《黄昏》《杜甫草堂》《大寒》《除夕》等诗作,同样令人惊喜,情绪的把握更加得当,语言克制,境界萧瑟而辽远,在空旷和虚无之中,抵达遥不可及的未知。
余先生写的很多诗歌在体量上都是短小的,可以看出这些短诗是他有意而为之。他的一些短诗,像《断桥帖》《时间也需要一座桥》《时光一束》等,读来如绝句,需要像嚼橄榄那样慢慢回味,有中国画之境。另外还有一部分诗则更短,极短小,可称得上是“微诗”,意境和情绪均大量留白,这类诗中,除去《秤》《算盘》这类较为智性的作品,其他较感性者,则颇类似日本的徘句,最典型的当属《留白》《钥匙》《清明》等。比如《清明》,他写过两首题为《清明》的诗,一首是前面提到的长一些的,另一首是极短小的,这里说的是后者,这首《清明》是这样写的:“清明,像道闸/ 拆开后,流过的是:// 泪水,青山,日落,/ 月圆”,对于清明这样一个中国文化中的传统节日和节气点,虽然不是一年的结尾和开端,但从很多意义上讲确乎有一年之中的分界线的意味,而诗人把这道分界线看成是“闸”,这个闸的意象用得恰到好处,这道闸一旦拆开,导致的将是保守了整整一个冬天的情感的泄洪,抑制不住地流淌出了很多内容:正式浓起来的春意、对亡故亲人的绵长思念、开始向上蒸腾的宇宙以及舒展开来的时间。
诗人的很多诗尤其是短诗,是富于乐感的。像《五月》《冬至日记》《岁末》有明显的对于音乐性的追求。比如,那首短短的《五月》,谱上曲子,竟成了一首很好听的歌,颇有现代民谣之风。据诗人自己说,每写完一首诗,都要默默地读上很多遍的。这在心中默读很多遍的习惯,应该是一个诗人正在检查自己的内部语言如何向外部语言过渡的过程,是一个在音乐性上寻觅、斟酌和试错的过程,为了在一遍又一遍的无声诵读中,找到那个与萦绕心头的情感和情绪最为相宜的节奏和语感。
大致看去,余海岁先生的诗,气息不粘滞,节奏稍快,色泽偏明亮,这大约与先天的气质有关——诗人毕竟是狮子座。
2019.5
余海岁诗选
秋
在一个古老国度
落叶知秋,是个存活了
几千年的传说。可是
在斜阳洒落在水面的湖光里
踏着异域的落叶纷飞
秋却似乎还没找到
我的心头
2018.10.1
图宾根
五月的图宾根
荷尔德林的故乡吟
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终点
从这出发,走向黑格尔的历史:
历史是一堆灰烬,但
灰烬深处有余温
也是在这,张枣最终丢失了
留在镜中的凄美回响: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来
2019.1.7
致牛顿
都说,你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那个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你来了于是,一切变为光明
你说,自己不过是一个在真理的大海边玩耍的孩子,时而拾到几片美丽的贝壳并为之欢欣雀跃
是个有朦胧月色的夜晚,你曾回忆坐在花园里,看到一个苹果从树上轻轻掉落这神奇的一幕,引你深思,继而发现了宇宙间的万有引力定律
从此,人类有了飞向太空、登陆星球的希望
三百多年后。我,一个力学家多次流连忘返于你的故园,时常徘徊在那棵苍老的苹果树下。穿越历史的天空我沉思着,不禁想捡起掉落在地上的一个苹果
弯腰捡起时,感觉很沉……2018.12.24
牛津印象
泰晤士河与查威尔河在此交汇
霍金故里,一个牛车涉水的渡口
每块石头都流淌着故事
卡罗尔的爱丽丝梦游仙境
艾略特的荒原,王尔德的快乐王子
托尔金的魔戒,怀尔斯的费马猜想……
还有吹过雪莱的西风轮回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博德利图书馆的尖顶,直指苍穹
走在街上,踩着历史的鼓点起落
瞬间,仿佛挥霍了千年
纵横万里,方知,天涯踏遍
也未能走出,它的影子
2019.1.13
雁北乡
霜雪交侵,三九渐渐深了
南来的大雁,却预感到热气的降临
纷纷开始向北回归了
空中人字,一路风尘。飞过楚水燕山
穿越暮色苍茫
雁声远过,只为抵达那温暖的原乡
2019.1.4
岁末
今年的岁末,是个星光之夜
记得去年,寒流涌动,雪落满山
星雪之间,只隔一段长河。吹着两岸的风
流尽三百六十五个落日
今夜,借着星光,我要记取那一弧电闪雷鸣
细数那一水的波澜起伏
2018.12.31
杜甫草堂
山河断裂,沙鸥孤飞。泪水洒落的
浣花溪,不废芬芳万古流
相隔千年,独自徘徊在草堂。八月的风
依然无休止地吹。卷起茅草,穿过世纪……
擦亮锈蚀斑斑的古时光。恍惚间
唐朝的天空汹涌而至
2019.2.11
传说
它是一个日期
一个生命的起点
一个唇酒交汇的瞬间
闪电中的颤栗,不过如此
也是一个地点
一个惊艳的巧合
一个红枫无眠的夜晚
晓风中的依依,不过如此
2018.11.10
在利兹遇诗人西川
早就听说,北大有“三剑客”
海子,西川,骆一禾
喜欢西川在哈尔盖仰望
星空的姿势
握手。听他作关于中国现代
诗歌的演讲。诗人激情四射
饭间,说海子和海子的诗
也谈秋兴八首和杜诗说
暮色渐浓。秋风里,握手言别
夜色中若隐若现的背影,仿佛
一个时代
2018.12.25
黃昏
窗外的黄昏,是一座巨大的云山
层层布满天空
云下,压着一轮孤零的落日
不堪重负,像一张疲惫不堪的脸
挣扎着吐出最后的血色,悄然
沉下遥远的地平线
黑暗,随即卷土重来……
2019.2.8
清明
清明,像道闸
拆开后,流过的是:
泪水,青山,日落,月圆
2019.4.15
惊蛰
上天,以雷鸣电闪之势
惊醒冬眠于地下的动物
因为播种,闹钟催醒着
春眠不觉晓的人间
动物侧身,挥霍一个冬季
人类梦醒,划破一夜星空
电闪雷鸣,是天定无常
响铃闹钟,属人为自设
烟花三月,举杯对影。物是人非……
2019.3.3
泾渭分明
黄河生渭河
渭河再生泾河
泾渭分明
不是缘于出生
而是
因为经历
2019.4.20
双十二
都说,八十三年前的这一天,华清宫的枪声震惊了历史的螺旋
此刻,站在五间厅外我已闻不到硝烟。我所看到的只是,游客们用手指在当年的弹孔上摩出的圆滑与反光
2019.6.4
时差新解
从欧洲飞到亚洲时差的感受宛如病态而从亚洲飞抵欧洲几乎感觉不到有时差
这是因为,时差是矢量向前,超越,无所适从向后,重返,轻车熟路
2019.5.27
风之痕
空气受热。膨胀、变轻继而向上飘浮周遭的冷空气乘虚而入,顺势横流
高升的空气,冷却、变重再跌落……如此循环往复
世间,因而万象丛生:沉浮、摇曳、波澜……呼啸和颤抖。而且,无所不在源远流长
2019.7.21
尼斯湖
高地。似乎只有风在经过中世纪的传说,终究还是没有浮出水面
深渊。终年不冻的湖水傍着北海起伏,用谜底在大峡谷的断壁上引诱世间百态……
2019.8.16
兵马俑
三月末的西风,吹着干裂的
关中大地。挖井打水的人,误入歧途
绕到《史记》的外围,意外中
遭遇了蛰伏已久的兵马俑……
2019.6.14
新德里掠影
打开新德里的天空——
映入眼帘的,不是人烟
而是一群飞鸟。在秋风中
肆意盘旋。昼夜起伏间
搁浅已久的,是维多利亚宫
渐渐剥落的,前世今生
2019.9.23
致霍金
最近有个传说。大街小巷都在传
说你死了。我不信
我猜,你一定是受够了困在轮椅上的人间痛苦
想自由地去飞翔,回到
那个你熟悉的宇宙太空。因为
几十年前,你就来自那灿烂的星空
(在那里,你和牛顿做邻居
要知道,你在剑桥坐的那把教授椅子
三百多年前是牛顿的私有
在那里,你还会遇到爱因斯坦
告诉他,你把他的相对论
推广到了万物理论)
在古城牛津,几十年前
你神秘降临到这个有人间烟火的地球上
在这里,你吿诉人类
宇宙有多大,地球有多小
通过《时间简史》,你用
宇宙大爆炸和黑洞形成说
向人们诠释
时间有始也有终
困在轮椅上,你不忘告诫人类
不要只顾盯着脚下的这片热土
要学会时常仰望那浩瀚无垠的星空
因为,我想
那灿烂的星空一定会有通过光速传来的
你时刻注视人间的微笑
也只有那里,才是
人类走向时间尽头的希望所在
2018.3.18
本期稿源:雪鹰
制 作:少爷
长淮诗典新增名家点诗栏目
《名家点诗》可评一人多首,也可评多人各一首(3人为基数)
该栏目将结集出书,欢迎诗人、诗评家把好诗好评砸过来!
投稿邮箱:chsd998@126.com;330513284@qq.com
投稿须知:好诗/好评+简介+照片
《长淮诗典》顾问
梁小斌、陈先发、余怒、李云、杨四平
主编
雪鹰
编委会成员(按姓氏排序)
阿翔、方文竹、宫白云、慧子、卢辉
林荣、刘斌、李不嫁、裴郁平、盛祥兰
少爷、汪剑钊、向以鲜、雪克、雪鹰
西棣、育邦、杨启运、张洁
编辑部主任
少爷
《长淮诗典》公众号栏目简介
一、名家点诗:著名诗人或评论家为著名诗人、实力诗人、新锐诗人点评诗歌三首以上,可多人点评一人,亦可一人点评多人。
二、实力诗人三人行:由编委会成员荐稿,每次三位实力诗人,每位诗人诗作5-10首。实力诗人亦可直接与编辑联系。
三、专辑:已成风格的诗人诗歌5-15首,诗论或者他人评论若干,附照片、简介一并发邮箱 chsd998@126.com;330513284@qq.com
四、诗群大展:以地域或诗歌社团、诗歌群落为单位,每期10-20人,每人3-5首诗作,带个人简介,以及200字左右的诗群简介,说明诗群代表诗人、诗群流派风格、诗群刊物、创作成就等。作品资料发邮箱 chsd998@126.com;330513284@qq.com
五、投稿须知:同意本公众号原创保护,特殊情况需事先声明;Word文档,小四号宋体,左对齐,标题加粗。
《长淮诗典》编委会
2019.5.29
优惠出版项目
(1)合作出版社一:中国华侨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等,书号管理费30000元,包编校、设计、印刷,送样书300册。超出部分按定价2 折回购。
(2)合作出版社二:吉林人民、北方文艺出版社、三秦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书号管理费32000元,包编校、设计、印刷,送样书300册。超出部分按定价2折回购。
合作出版的图书都是单书号,是上述出版社里其中一个社的号(书号下来之前不确定),且免费做推广宣传,当当网、京东、中国图书网等等会有免费上架宣传。
名额有限,有意者速联18915871239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诗歌出版中心(常年)征稿启事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是国内文艺类图书出版一流大社、名社。是一家具有广泛文化影响力的文艺出版社,被誉为当代文学出版重镇。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坚持原创、精品、格调与传承的出版理念,“荟萃八方精英,力推百家佳作,重视文化内涵,追求高雅品位”。在长篇小说、大家散文、纪实文学、传记、作家文集、名家诗歌、言情小说、学术精品等诸多领域具有专业优势,逐渐形成文学、文化、教育三大核心板块。近年来,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既具有社会效益,又具有经济效益的优秀图书,在国际国内各类评奖中荣获一系列大奖。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诗歌出版中心,秉承品质与服务并举,专业和情怀并重的理念,向您提供设计制作、出版印刷一条龙服务。欢迎有意出书的单位和个人(单书或丛书均可)联系我们。我们将竭尽全力为您服务!
联系电话
雪 鹰18915871239
刘蕴慧 13913967609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诗歌出版中心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