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典故
引 言
古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对远古历史和对自然界斗争的一种艺术回顾,是古希腊人在同大自然的长期斗争中,创造出的一系列神的故事传说。正是因为这份精神的寄托,让古希腊的神话寓意在后世中容易产生共鸣,经常被文学大家们用作隐喻的表现或是作品中的故事原型。
因为古希腊神话中的每一则故事,都蕴藏着一个经典的寓意,所以在写作中引用古希腊神话的典故,可以胜过千言万语的描述;甚至会引起那些好奇的读者去特意查询,以提升读者的阅读感悟。
本文将从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古希腊神话典故入手,带大家了解,这些典故的内在寓意是如何在经典文学作品里被运用的;以及学生在进行写作创作时,可以使用哪些经典的古希腊神话典故,来表达不同的写作内涵,丰富自己的文本。
1 古希腊神话与西方文学中的经典典故
古希腊神话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对西方文化、艺术、文学和语言有着明显而深远的影响。从古希腊时期到现代,历来诗人和艺术家很多都从希腊神话中获得灵感,并为其赋予当代意义。
在成百上千个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有三段故事时常被西方文学作品所引用,并在时代的变迁中,并不断给予人们新的启迪——这三个典故分别是:西西弗斯与巨石、潘多拉的魔盒和俄狄浦斯。
西西弗斯的罪与罚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西西弗斯,但是这则故事被流传最广的情节,只是西西弗斯日复一日的推着巨石,其背后的寓意内涵却鲜为人知。
一个名叫西西弗斯的命运反抗者,每天向山顶推着同一块巨石。在古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得罪了诸神,诸神罚他将巨石推到山顶。然而,每当他用尽全力,将巨石推近山顶时,巨石就会从他的手中滑落,滚到山底。西西弗斯只好走下去,重新将巨石向山顶奋力推去,日复一日,陷入了永无止息的苦役之中。
这则典故之所以被人们所熟知,离不开1943年著名作家、哲学家阿尔贝·加缪所撰写的《西西弗斯的神话》一书。书中着重引用了西西弗斯和巨石的典故。
在加缪的塑造下,永生推巨石的惩罚,被比喻成人类在这个冷酷且无意义的世界里,对意义和真理的徒劳追求。正是引用了这则典故,让这部作品中加缪的思想和认识得以具象化,同时也告诉后人有一种人类的反抗精神,叫做“西西弗斯式精神”。
由潘多拉魔盒引发的好奇心探讨
“潘多拉魔盒”也是家喻户晓的希腊神话典故。而潘多拉魔盒这个典故的流传,离不开希腊史诗《工作与时日》中的引用。
潘多拉是一位由天神赐给人间的女人。天神赋予她一切美好的特质,但同时又让她携带着天神们故意带给人间的灾难——魔盒。最后,在潘多拉在日渐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她打开了魔盒,释放了灾难。潘多拉自此与“厄运”息息相关。
为了探讨“为什么人类必须努力生存?”这一问题,古希腊哲学家赫西俄德在作品中引用了“潘多拉与魔盒”的故事——并将“潘多拉魔盒”比喻成人类天性中的好奇,借此来探讨好奇心带来的两面性结果,以及未来的不可预测性。
赫西俄德赋予了“潘多拉魔盒”更深刻的意义,而“潘多拉魔盒”这则古希腊神话典故,也成就了这部作品中伟大的批判性哲学思想。
俄狄浦斯式的悲剧色彩
俄狄浦斯的故事开始于俄狄浦斯出生那一刻。自俄狄浦斯的诞生就伴随着可怕的预言,神祗预言,他将在成年后将会遭受弑父娶母的命运。无论他如何逃避,最终还是不可避免的深陷在预言既定的灾厄。俄狄浦斯并非不了解自己的命运,然而他还是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杀死了亲生父亲,娶了自己的亲生母亲,步入了命运的既定轨迹。
公元前431年,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基于雅典当下民主制度,创作了经典的戏剧《俄狄浦斯王》。
福克勒斯通过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展示了典型的希腊式悲剧冲突——人与命运的冲突;并让后人意识到:真正的悲剧在于命运的不可逆转和无可奈何。福勒克斯对于俄狄浦斯典故的巧妙运用,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哲学内涵,并成为“反讽式戏剧”的经典代表作。
可以说,西西弗斯与巨石、潘多拉魔盒、俄狄浦斯……这些精彩的典故成就了一本又一本伟大的文学作品。同时,《西西弗斯的神话》、《工作与时日》、《俄狄浦斯王》……这些文学作品,也继承了古希腊神话典故的核心寓意,并对这些寓意进行了延伸,为这些典故赋予了时代的内涵。
时至今日,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依旧被人们作为文学创作的点睛之笔而使用。“一字千金”,或许正是希腊神话典故的魅力所在。
2 写作中的希腊神话
马克思认为,“古希腊的神话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的确赋予了文学作品更多感受层面的信息,让更多的读者可以在文字中产生共鸣。那么,古希腊神话中还有哪些典故,可以在我们的写作中使用,以丰富文章的内涵呢?
斯芬克斯之谜(the myth of Androsphinx)
在希腊神话里,斯芬克斯是一个雌性的邪恶之物,代表着神的惩罚。“Sphinx”源自希腊语“Sphiggein”,意思是“拉紧”,希腊人把斯芬克斯想象成一个掐死人的怪物。所以,在写作中,描述邪恶、惩罚与罪恶时,可以使用“斯芬克斯”进行比喻。 引用例句赏析:
特洛伊木马 ( trojan horse )特洛伊木马诞生于古希腊时期的特洛伊之战,是希腊人用于打败敌军的军事手段。在后来,人们习惯用这一典故比喻在敌方营垒里埋下伏兵里应外合的活动。在现代社会的演变中,特洛伊木马也被形容成那些造成恶意破坏的事物。 引用赏析:
阿克琉斯之踵(Achilles’ Heel) 阿克琉斯是古希腊神话中人神结合的后代。他的母亲为了让他长大后刀枪不入,从小便提着他的脚后跟在恒河水中训练。踵,即脚后跟的意思,这也是阿克琉斯唯一的弱点,日后这位英雄战死沙场也是因为被射中脚踵而死。所以,“阿克琉斯之踵(Achilles’ Heel)”可以被用于比喻“每个人都会存在自己致命的弱点”。
引用赏析:
今之星 · Insight
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古希腊神话典故就一直活跃在人们的文学世界中。这些典故之所以有着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他们高度概括了人类文明的真相。他们能够成就文学作品的丰满,也能够持续引人深思,给人们带来启迪。
同时,文学作品中设计的故事情节和风格迥异的人物特征,给予了古希腊神话典故本身的多重角度解读。虽然古希腊神话典故历经千年的文化洗礼,仍旧是一个巨大的文学宝库,等待我们的进一步挖掘。
– THE END –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今之星 · 往期推荐
【深度文章】
英国的制服文化何以风靡全球
【深度文章】
生活在英国:不可不知的英国社交礼仪
【深度文章】
辩论:多元化价值取向与 思维的碰撞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获得更多今之星英式教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