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碎片化(“碎片化”信息时代,如何有效学习?)

信息碎片化

整理 by 桃子

忙碌的5月,更加忙碌的6月,貌似一直没有停下来,晚上陪着孩子躺下看会手机手都不想动弹,跟着就睡了,公号也跟着荒废了两个月。

前几天跟朋友在聊关于学习,她说现在感觉根本没办法好好坐下来用一整段一整段的时间来学习,每天也看了很多东西,可到最后也不知道自己看了什么,哪些是有价值的。

相信这个困惑不止困扰我这个朋友,还困扰着很多人。

我们利用自己可以利用的时间,在早起的餐桌、在上班的地铁上、在出租车上、在午餐后、在睡前的台灯下……看书、听课程、看公众号、刷朋友圈、看app……

“碎片化”就这么闯入我们的生活。

这个时代发展太快,每天都在产生新的信息,讯息多到无法有效萃取,在这片知识的大海洋里如果没有找到那根绳索,就会被淹没而找不到方向。

看一组数据:

全世界每天有4000本书出版,超过4亿个字;

纽约时报一天的文字量等于牛顿同时代的人一生的阅读量;

一个专业领域,每天大概有200个公众号正在注册,有近1000篇文字正在产生……

我们该怎么自处?

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四个学习点,只为了让自己学习的更加舒适,建立体系的同时扩展自己的认知。

第一,明确自我定位,找到为何学习,从定位中找到知识体系;
第二,调整学习心态,找到学习节奏;
第三,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外延认知;
第四,找到适合自己的输出方式,养成输出习惯。

—  1 —

  明确自我定位,从定位中找到知识体系

在某一些阶段,学习是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比如考试,比如升迁。

当目标明确的时候,学习会变得很有动力,起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何而战,知道自己为何每天如此废寝忘食的去做这件事情。

犹记得在2月到3月的时候,我要准备AFP的考试,在每天不断有客户朋友们咨询新问题,伙伴们需要协助的时候,我利用我可以利用的时间,听课程,刷题……

在自己要从事的领域里面,寻找专业系统的学习框架,在这个框架里面不断充填知识,考试是个手段,因为可以倒逼自己去静下心来认真学习。

当然这里也不是说大家都要去找课程学习,然后考试,这里想要表达的是学习的目标和当下的定位,学习是一件需要正反馈的事情,因为正反馈才会坚持,要不然容易半途而废。

曾经孩子们喜欢老师的奖励,比如一个小红花、比如一个sticker,然后累积之后就会有小礼物,这一份份奖励也许是曾经孩子们持续坚持在一个地方学习的理由,慢慢的等他们爱上那份学习,会变成习惯。

再等到长大,金钱的奖励也会变成更加努力学习的目的,比如奖学金的设置,比如现在一篇文稿的稿费,比如自媒体文章产生的广告收入……

一个个的正反馈在不断的变成学习的理由,然后成为一个个的学习习惯,再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框架和体系。

—  2 —

  调整学习心态,找到学习节奏

在这一步步的学习框架过程中,一个个的反馈如果不是正反馈,而是一个负反馈的时候,会打击学习的士气,甚至厌恶学习本身。

比如考试失败了,没有达成预期的目标,没有获得想要的证书;比如投的稿件没有获得采纳,而陷入停滞,此时会质疑曾经的自我,质疑曾经的努力。

这时候我会尝试着把负反馈正向化,如果考试失败了,可是这个过程中我学习到想要获得的系统知识;如果稿件没有被采纳,询问对方需要修改和调整的地方,继续往前。

这时候就是需要心态的调整,毕竟我们努力学习,认真考试,都是为了未来更好的生活,而不是让自己陷入不知所措。

有句话说的很好:学会放过自己。

自己如果不爱自己,何谈让别人来爱自己。

学习的每一分钟,不用时刻紧绷,太过紧绷,会让自己陷入无限焦虑。

调整好自我心态之后,再去寻找合适的学习节奏,有时候放空也是一个学习状态。

记得某天早上,做了半个小时的呼吸冥想,就在窗边闭着眼睛,关注自己的呼和吸,当时全天的效率都很高。

—  3 —

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从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外延认知

每个人每一天在自己的领域里面像螺丝钉一般的工作,每个领域都有它独有的知识体系和框架,知识其实并不碎片,碎片的是我们的时间。

但是刚接触一个新领域的时候,就需要去做自我的体系完善和搭建。

比如某个人转行到了保险行业,那么对于保险行业所需要具备的知识体系应该是如何的,需要学什么?从哪里开始学起?哪些信息是有用的?

学习到的知识都是分章节的小块,那么这每个小部分,需要把它搭建成一个有链接的体系,因为这样才能在需要使用的时候游刃有余。

这里你肯定会说,这些我们都知道的,关键是怎么做啊?

这里以保险行业为例,分享我的学习方法:

其实很简单,就是从宏观到微观的分解学习。

1、宏观就是对行业的全面了解,看书是非常好的学习方式,《迷失的盛宴》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这个行业的前世和今生,让我对保险行业、保险公司发展、保险中介、以及制度演变有一些较为数据化的认识,因为有了宏观的认识,让我对行业的了解以及对自己的选择方向会更加了然。

2、微观就是落脚到我所选择的平台,以及我在这个行业想给与信任我的朋友们什么,那么这里面就会涉及到我需要学习的产品体系,包括了各类不同类型的险种,我要去更加深度的了解他们,这样才能让我的选择立场更加客观。

3、再之后就是不断去外延,保险所处的行业属于金融领域,它在我们金融领域里面的价值在哪里,寻找它本身的价值所在,才能找到我的价值。

最后回归到生活,因为不管是哪个行业,都是为了我们每个人更好的生活而服务的,不管是售卖一台电视机、一组中央空调,抑或是组合一套有效的保险方案。

所以,你会发现,各行各业,学习的思路和逻辑是互通的,并不是完全封闭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所处位置在哪里,对于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

—  4 —

找到适合自己的输出方式,养成输出习惯

听的再多都是别人的,更多看自己怎么去做,所以输出和实践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见过下面这张学习金字塔,进入主动学习阶段,才能够让学习内容的留存率超过50%甚至更多。

很多朋友跟我说,那就去输出嘛。

可是在真的去做输出的时候,好多人其实又是停滞的,写公号?说文笔一般,不想写;做视频?那个需要技术太复杂,拍视频很累;朋友圈简短输出?貌似一天没干啥,也输出不了啥?

是不是听过类似的言论呢?

输出的方式有很多,自己喜欢的,可以去讲出来,写出来,说出来的,其实我觉得都是可以,不拘泥于形式。

想起有个朋友跟我讲健身,她说你要找到一个你自己舒服的,手边拿起就会去做的运动项目,那么你就会容易坚持,要不然你分分钟就会放弃。

那么反观学习输出,貌似也是如此,是吗?

学习输出有个大前提,就是要去做思考,没有思考重构的输出就是复制粘贴,并没有被自我消化。

所以,你今天思考了吗?
一篇朋友圈的简短两行都可以是思考。

最后的话

碎片化,碎片的是时间,而不是知识本身。有效的目标计划,可以有效的辅助学习目标的完成。

寻找正反馈,调整学习心态,也许慢慢就会有节奏;这份节奏带来的知识体系框架需要不断去磨合和外延。

多思考,多输出。

与君共勉。

– END –

记录每一天,记录每个思考,记录每个记录

作者:陶碧娥,AFP金融理财师持证人、CICE寿险认证、明亚星芒团队联合创始人,高级销售经理/资深合伙人,石油工科保送硕士,多家互联网平台特邀作者,多家保险公司特邀讲师,MDRT全球百万圆桌会员,IQA国际品质金奖,交流微信:13980645396。

信息碎片化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