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漫漫,书一直扮演着承载文明的角色,有些书早已如雷贯耳,但是迟迟没有想要读完的决心;有些书虽然硬着头皮读完,但是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夸奖。
书也需要其它书来帮忙解释它,简洁明了的告诉你这本书好在哪里,为什么对于人类来说,它这么重要。我们今天的推送,就是摘选了几本大家耳熟能详的图书,通过“图书考古家”的慧眼,来重新解读这些书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希望能激发你的好奇,重新翻阅它们。
《孙子兵法》
孙子 (约公元前 512 年)
这部中国古代著作虽然写于两千五百年前,但其中蕴含的军事战略和战术的智慧,使 其成了历代军事家、商业领袖以及各类竞争者的必读书。书中所提出的各项原则,已经被 大大小小的成功所印证。
孙子,本名孙武,被认为活动于中国 古代的黄金时代春秋时期(公元前 770—前 476)。人们对他的生平与军事知识的来源 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一位军事将领与思 想家,以及是《孙子兵法》一书的作者。
在孙子的时代,众多封建诸侯国都各 自发展了相互对立的理念与思想,国家间 争夺霸权的战争也愈演愈烈,用兵打仗成 了重中之重。孙子死后,在约公元前 350 年, 他的继承者之一——齐国的孙膑又使这部 明哲的著作重新得到普及。可以说《孙子 兵法》在重塑与统一古代中国的过程中发 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统一后的中国也成了 历史上最为稳固与太平的帝国。
作为中国七部军事经典(《武经七书》) 之一,孙子的著作在整个亚洲地区都获得 了巨大的声誉,即便目不识丁的农民也知晓他的大名。而历朝历代的将士更是能熟 记其中大部分的内容。长久以来,这部书 一直都是兵学的圣典。
孙子认为战争是必要之恶,但应该尽 力避免。他也给出了许多明智的建议,教 导人如何赢得战争,以及告诉人什么是在 与敌人斗争中切忌去做的。“兵者,国之 大事,”他写道,“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在他看来,“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
全书分为十三章,每章都致力于为军 事将领讲解战争的一个专门的重要方面。孙子提出了五种在用兵作战中应被重视的 不变与基本的因素,即“五事”:“一曰道, 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同 时他还提出了另外七条能左右战局的原理, 即“七计”。
获得公认的首个英译本,由汉学家翟林奈翻译,出版于 1910 年, 至今仍在不断翻印
虽然孙子被公认为此书的作者,但许 多历史学家认为,这部专著经过了后世的 修补,以便适应战争中的新发展,例如书 中后来增加了关于骑兵的部分。目前已知 最早的《孙子兵法》竹简本,被称为银雀 山汉墓竹简本,1972 年出土于中国山东省, 其历史可追溯到西汉王朝时期,公元前 140 年至前 118 年之间。这一版本与《孙子兵法》 现今的版本几乎无异。欧洲最初的译本于1772 年出现在法国,最为有名的英译本由 汉学家翟林奈翻译,问世于 1910 年。
书中的很多观点都适用于战争以外的 其他人类活动,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 每战必殆”。
?
这些竹简残片是《孙子兵法》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版本,被称为银雀 山汉墓竹简本,其年代为公元前 140 年至前 118 年之间
《论语》
(约公元前 475 年至前 221 年)
一位中国古代哲人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为协调人生中的五种关系——君臣、亲子、 兄弟、夫妻以及朋友之间的关系——确立了伦理准则。其教诲千年来为世人所遵从。
孔子(约公元前 551—前 479)是一位 生于士大夫阶级的哲学家和政治家,提倡 以伦理准则指导个人的日常生活。
“论语”一词意指片段式或摘录式的 著作,也指教诲辑录。就孔子来说,它还指对 道德伦理问题的讨论和 交流。《论语》以孔子 的教诲与思想为主体, 兼有一些他与弟子对话的片段。《论语》由孔子的追随者于战国时期(约 公元前 475—前 221) 编写完成,被认为是最 能代表儒家思想的作品 之一,现今仍然对中国 及东亚文化产生着不可 估量的巨大影响。许多学者认为直到汉朝中期,《论语》才被修 补为其最终的样子,并成了中国文化的核 心文本。
两千年来,《论语》一直被视为中国 教育中的基础读物,直 到 20 世纪初期,它还 被官方用作科举考试的 教材。尽管《论语》在 1960 年代受到了批判, 然而它依旧持续塑造着 无数中国人的道德观与思想,撑起了礼仪、公正、 公平及孝顺等核心价值。
“仁”是孔子的核 心概念之一,代表了包 括仁慈、善行、慈悲、 利他和善良等在内的一 整套伦理价值。《论语》 教导人们如何在言辞、行动以及思想中培植和践行“仁”的观念。谦虚、自贬、谦卑以及自律亦被褒奖为极 为重要的品质,这源自那句对等于《圣经》 中的金科玉律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
一幅想象中的孔子的肖像画,为《孔 夫子——中国的哲学家》(1687 年出 版于巴黎)一书的卷首插画
《论语》用“君子”一词形容那种品行端正、才华横溢的理想之人,“道”指教导、 技能或技艺,在一些行动领域中极为关键。“忠”即忠诚,“信”代表信誉;“敬” 指尊敬和专注;“孝”意味着对长辈的服从; “勇”则指勇敢或勇猛。
《论语》为人们提供了与他人相处的 行为准则,并包含了自省。正 如《论语》中所讲的:“无友 不如己者。”
孔子教诲的一个特点在于 其强调了教育、学习和知识的 重要性。孔子说:“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作为四部伟大的 儒家文本(即“四书”)中的一部, 在中国过去的两千年间一向是 最被广泛研习的著作之一。其 中所蕴含的智慧、哲学和社会 道德观,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 的文化与价值。
?
元朝(1279—1368)的一部《论语》,包含了学者的注疏
《格林童话》
(1812 年)
两百年前,两位年轻的德国兄弟出版了一部民间童话故事集。尽管这部童话集充满了阴暗、露骨以及残忍、暴力的主题,但它仍然成了儿童文学的标杆,并且是西方文化中最 具影响力与争议性的文学作品之一。
雅各布·格林(1785—1863)与威廉·格 林(1786—1859)生于邻近法兰克福的哈 瑙的一个相对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然而 1796 年父亲的过世,使这个家庭于拿破仑 战争的动荡年代间陷入了困窘。在母亲于 1808 年离世后,兄弟俩就完全肩负起了照 料三个年幼的弟弟妹妹的责任。不过他们 利用他们在孩提时就培养起来的兴趣,最 终找到了供养自己以及家人的途径。
先后由菲利普·格罗特·约翰和罗伯特·莱 因韦贝尔所绘。这些故事带给了我们大量 不朽的角色,包括长发公主、白雪公主与 七个小矮人、灰姑娘、小红帽、青蛙王子、 汉泽尔与格雷泰尔、下金蛋的鹅以及侏儒 怪等。它们多半包含了残忍、暴力、恐惧、 丧失以及死亡等元素,反映了童话中所展 露的赤裸、残酷的现实。
两兄弟在年幼时就开始从朋友那里收 集德国传统民间故事,而他们对于这些故 事的意义与起源的浓厚兴趣,又使他们进 而开始探索当时方兴未艾、滋生在德国浪 漫主义肥沃土壤上的语文学领域(一门借 助语言学研究文学和文化史的学科)。
《格林童话》的几个不同版本都被广 泛翻译成了多种语言。此外,自《白雪公 主与七个小矮人》(1937 年)以来,这些 故事就成了迪士尼动画电影的基本素材。然而,这部童话集也一直饱受争议。W. H. 奥登曾热烈赞颂《格林童话》,称其为“使 西方文明得以确立的几本不可或缺的大众 读物之一……说其重要性仅次于《圣经》 也不为过”。不过,《格林童话》也曾被 阿道夫·希特勒推崇并用来作为其种族理论的例证,这使《格林童话》在一些地方 成为禁书。
1812 年,他们出版了一部收入了 八十六篇德国古老故事的故事集,书名为 《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即后来为人所知 的《格林童话》。
在其后的四十年里,两兄弟又出版了 六个后续版本,每一版都附有大量的插图,
《格林童话》所传达的信息和意义,后来成了奥地利心理学家亦是大屠杀幸存 者的布鲁诺·贝特尔海姆所著《魅力的运用: 童话的意义与重要性》(1976 年)一书的 研究主题。贝特尔海姆主张,童话有助于 儿童处理诸如分离焦虑、俄狄浦斯冲突以1819 年版的卷首插画《哥哥与妹妹》,描绘了一 位天使守护着一对熟睡的兄妹(哥哥变形成了一只鹿)
及手足相争等存在问题,并且在儿童的心 理发展过程中有着更多建设性用途。然而, 他的解释也同样引发了不少争论。
菲利普·普尔曼于 2012 年重写了《格 林童话》中的一些故事,他说道:“文学、 民俗学、文化与政治史的学者,弗洛 伊德派的理论家,荣格的支持者,基 督徒,马克思主义者,后结构主义者, 女性主义者,后现代主义者以及其他 倾向的人,都能在这些童话中找到丰 富的研究材料。”无论人们如何解释 这些童话,《格林童话》都定义了童 话这个文类,并且永远改变了儿童文学的样貌。
?
雅各布·格林与威廉·格林肖像,由他 们的弟弟路德维希·埃米尔·格林所绘
《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丁 (1813 年)
简·奥斯丁的罗曼风尚喜剧嘲讽了 18 世纪末英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荒谬之处,然而她 所描绘的人性弱点却是亘古不变的。
《傲慢与偏见》的知名度之高,就连 那些从未读过它的人也认得其开篇的名句: “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一位 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理。”这句 引子以戏谑的反讽,交代了书中所涉及的 阶级、财产、性别以及 婚姻等主题。一个 18 世纪的男人在婚姻之外 还有许多提升自己人生 的方法,比如通过经商 或者服兵役,而一个18 世纪的女人只能指 望美好的婚姻为自己带来钱财。
简·奥斯丁(1775— 1817)是一位教区牧 师的女儿,其人生的头 二十五年都是与父亲共 度的。她最早以《最初的印象》为标题写出《傲慢与偏见》的草稿时,只有二十一岁。父亲将这份稿件交 给了出版商却遭到了拒绝,她于是将其置于一旁。当她重拾这部文稿的时候,她已 经是一位三十五岁的成熟女性,并且已出版《理智与情感》一书。《傲 慢与偏见》经过返工与更换标题,同之前出版的《理智 与情感》一样,受到了广泛 的好评。首版 750 册迅速 售罄,并且至今已经累计售 出了大概 2000 万册。
1813 年版的扉页
小说记录了中产阶级 家庭出身的伊丽莎白·班纳 特与属于上层阶级的费茨 威廉·达西之间的求爱经 过。两人起初都对对方抱有 偏见和错误的印象:伊丽莎 白快速地就下了定论,因为她一直自傲于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新 相识之人的为人;达西的那种来自其阶级 的傲慢,使他自然而然地就拒绝了伊丽莎 白与她的家人。除却由傲慢和偏见的性格 缺陷所致的障碍,奥斯丁还为他们的爱情 设下了其他的绊脚石。然而,爱情最终克 服了几乎所有谬误的社会藩篱,伊丽莎白1833 年版的卷首插画,表现了伊丽莎白告诉她父亲 是达西促成了莉迪亚与维克汉姆的结合这一幕:“她进而 告诉了他达西先生自愿为莉迪亚所做的事。他听完感到非 常惊讶。”
和她的姐妹们最终都步入了婚姻殿堂,而 她们中也只有一个人是为了金钱而结婚。
奥斯丁在叙事中使用了多种文学技巧。她经常借角色之口转述事件发生的经过, 这就为理解叙事创造了一定程度的距离感, 同时又能使读者像是在偷听他们谈话一样 置身于情节当中。
奥斯丁还大量借助书信来推动 故事发展。据说《最初的印象》可 能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书信体小说 (即通过信件的交流展开叙事)。书信不像谈话具有即时性,但给了 角色与作者进行反思的时间。
最后,《傲慢与偏见》中的很多场景大多都设置在了各种类型的社交聚会上,这也是能描画出为阶级所支配的英格兰社会之荒谬性的最佳方式。奥斯丁对阶级分化问题,尤其对妇女的社会地位问题持进步的观念。她的许多角色都受困于为社会所决定的角色当中,然而伊丽莎白与达西在对自身以及互相的日益了解中成长了,并且克服了他们固有的傲慢与偏见。最终,爱情战胜了一切,这就是那个令世人永不厌读的故事。
《追忆似水年》
马塞尔·普鲁斯特 (1913 年至 1927 年)
这是一部有着数卷篇幅的庞杂的小说,还是一部关于逝去记忆的回忆录?普鲁斯特的 实验性杰作现今被视为 20 世纪初最重要的虚构类作品之一。
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生 于巴黎的农郊,他终生都因健康状态不佳 而备受困扰。孱弱的身体妨碍了他的教育、 就业以及写作。他早年创作的小说《让·桑 特伊》一直都未能写完,就足以证明这点。他的传记作者们将他描述为一个业余爱好 者:得益于家境富裕,他能够涉猎广博, 而又无需献身于某个特定的事务。不过, 没有人会怀疑他为《追忆似水年华》这部 一百二十万字的巨著投注了全部的心血。
1903 年和 1905 年,他的父母相继过世, 这似乎驱策他更严肃地对待写作。1904 年, 他翻译发表了英国艺术批评家约翰·罗斯 金的一部作品,受到广泛的好评。有了罗 斯金关于社会中的艺术的观点作为支持, 普鲁斯特重温了《让·桑特伊》的主题。自 1909 年起,一部题为《追忆似水年华》 的新小说开始从他的笔端浮现。这部作品 耗费了他的整个余生,他去世后,最后三卷才得以出版。
?原本的书名更准确的翻译应为InSearchofLast Time。英文书名 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 来源于莎士比 亚的一首有关记忆与丧失的 十四行诗,斯科特·蒙克利 夫将其选为书的题名。他于 1920 年代首次将这部书翻译成英文。记忆与丧失确乎是普鲁斯特这部书的主题。其中,一位自许为作家的无名叙事者事无巨细地描述了他平淡的人生。他懊悔时光的虚耗,又欣喜于借助记忆的力量而重获的时间。记忆的阀门总是在不经意 间因一些特别突然而又寻常的琐事被打开。这其中最有名的,发生在第一卷《在斯万家那边》:叙事者将一块小玛德莱娜蛋糕 泡进他的茶中,那滋味将他带回到童年, 那时他的姨妈曾给他吃过这种点心。
在叙事者身上未曾发生什么重要的大事。他坠入爱河后又失恋,清谈其他事情 以及沉思艺术。书中并没有戏剧性事件,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情节推进。因此,学 者们仍在争论它到底是否还是一部传统的小说。然而,它也不是一部真正的回忆录。虽然在叙事者与普鲁斯特之间,以及在叙 述者的熟人们与普鲁斯特的熟人们之间, 存在非常多的相似之处,但它无疑是一部 虚构之作。
最重要的是,无论是对主题的探讨, 还是描述性的段落,它的文笔都至为优美, 堪称一件艺术品,这为它赢得了作为第一 部现代小说的殊荣。这正是罗斯金之道: 凭借引人深思的写作,普鲁斯特与他笔下 的叙事者不仅成了作者,更成了艺术大师。
?
普鲁斯特的杰作在 1913 年到 1927 年间分十三卷出版。起初在遭遇包括伽利马在内的多家出版社 拒绝后,普鲁斯特自费出版了第一卷。伽利马在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后,诚邀普鲁斯特在里兹饭店共进晚餐,并且陆续出版了这部宏伟巨著的剩余各卷。
本文摘选自?
《改变世界的书》[美]?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森?[美]?科林·索尔特 著阿里 译
点击阅读原文,超低折扣购买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