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大饼的姑娘
上海人的“四大金刚”,对我,最爱是油条。
记忆中的油条,并不在那敞亮的网红店里,就是弄堂口那家不起眼的小店面,最多两个人,一个人负责榨,另一个人负责收钱和发油条。每天一大早,弄堂里的人就排着队,等着油条成为美味的早点的一部分。
油条不是每天都能吃的,记忆中一周至少可以吃一次,“买点油条去”,外公有时候会给我一根筷子,有时候给我一个塑料篮子,我就出现在排队的人群中,一步步往油锅边上挪。眼巴巴看着那一锅冒着烟的油,然后师傅在擀过的长方形的粗面块上,用筷子压条缝,像拧毛巾一样两手稍稍拧一下,就下了油锅,动作迅速而干脆。极喜欢听下锅的那“哧啦”声,等到几根油条都下锅后,师傅就开始站在油锅前,用长长的筷子不断翻滚着油条,眼见着从白色变成金黄色,眼见着身材愈发膨胀,在大家期盼的眼神中,师傅把油条一根根捞起来,放在油架上沥油。过个十秒钟,随着“五根”、“十根”的报数声,这些油条就进了大家的容器里。当时最抓狂的是眼睁睁看着排在前面的人一拿就是10根以上,心想着这家怎么会有这么多人要吃早饭的啊……一直轮到自己,手上的筷子串满了油条,或者端着装满油条的篮子,心里才是满满的幸福感。
上海人的油条,眼中的绝配一定是酱油,最好是虾籽酱油。小时候,外公有两大法宝,一是猪油,二是虾籽酱油,我并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但是一直有,不过用这么好的酱油来配油条的时间并不是太多,想想当时没有六月鲜,没有什么特鲜酱油,那可是不常得的美味呢,正如我小时候那个会眨眼会哭的洋娃娃,只能是偶尔有幸能拥她入怀,还得小心翼翼地视若珍宝。直到如今,但凡吃油条,还保留着配酱油的习惯,有次知道同事们配的是醋,彼此都惊愕了半天。
如今上海依旧有四大金刚,也有所谓的网红店和排队的人群,只是不知道那些新上海人以及小朋友们有多少是真心喜欢这个;如今老上海们在如今越来越少见的小铺子里买上几根油条,既是怀旧也是情怀;如今我也会吃油条,多半是托宾馆自助早餐的福,但是那些半成品加工而成的油条,却没有了童年时的滋味。不管世事如何改变,在我记忆中,最怀念的,仍然是从那锅氤氲的油气中出锅的还在滴油的油条。
同独脚戏的上下手相仿,油条的黄金搭档自然首推大饼。推送大家一段由顾竹君与许国士表演的上海说唱《卖大饼》。
浓重的八十年代色彩,受歧视的特殊行业工种。当然放今天也是辛苦的活儿,依然有人会有这些想法。通过喜剧情节的推进,人与人之间的障碍最终得以消除。
顾竹君(一排左一)、许国士(二排右一)
顾竹君的唱功当然不在话下。说说许国士,他是业余出身。当年是虹口工人俱乐部曲艺队演员,还担任队长职务,后被上海曲艺剧团吸收为专业演员,与顾竹君等搭档了诸多独脚戏与说唱节目,与王双庆、姚勇儿合作的独脚戏《请角儿》也颇有影响,在多部滑稽戏中也出演重要角色。据当年虹口曲艺队一些老队员介绍,许国士的唱功并不十分出色,但其他各方面条件是剧团所需要的,通俗讲就是这个年龄段的男演员可以派很多用场。可惜,过早离开人世了。
卖大饼的姑娘
说回大饼油条,1981年上影厂演员剧团也同样拍过一部类似题材的电视剧《卖大饼的姑娘》,由吴海燕、郭凯敏、赵静、陈燕华等主演。在当时这个阵容可谓是一抹亮丽色彩。现在网上还能找得到视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往期
我和杨柳村伯伯做搭档 | 独脚戏《广东上海话》杨柳村 王君侠
灵魂触动 任重道远垃圾分类忙不过来 | 滑稽戏《567》选场 张皆兵 方艳华 蔡剑英 刘福生 杨元道等
88节快乐!|《如此爹娘》片段 杨华生 绿杨 筱声咪等
童心未泯 | 上海说唱《聪明的小戆大》黄永生
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 | 说唱小段《人民真开心》姚慕双 周柏春
琵琶金凤语 回首绿杨堤|纪念绿杨先生辞世五周年
快乐天使的酸甜苦辣-姚慕双自述·节选
又逢江南蚕豆鲜 | 小品《开秤之前》周柏春 钱程 孙勤园
看剧 | 滑稽戏《屈打成医》选场 李青 王双庆 吴双艺等
按闹分配自古有之 | 滑稽戏《苏州两公差》选场
姚慕双先生也曾预言过黑洞 | 独脚戏《学英语》姚慕双 周柏春《大李,小李和老李》1962年沪语原声重现江湖
姹紫嫣红 春花烂漫 | 《金铃塔》袁一灵
海上滑稽
时光变奏曲上海滑稽网络剧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