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东吴国力充盈,也不缺乏人才,为何无法统一中原?
优质回答:
很多人认为,在江东经营三代的孙氏家族是有能力统一中国的,为何最终却没能够统一中国,实际上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魏、蜀、吴三国之中,吴国虽然国土面积并不是最小的,但是其政权无论正统性还是综合国力,都是三国之中最为弱小的,并且以孙权为代表的吴国历代皇帝都没有将进兵中原、统一中国当作国家的既定国策,孙权一心想的也只是如何保住父兄的基业,这也决定了吴国君主将自己的国家定位为一个地方政权的现实。那么吴国为何没有统一中国呢?
首先,吴国缺乏统一中国的正统性:
三国之中,魏国政权的建立得自汉献帝的禅让,虽然汉献帝的禅让并非清远,但是魏国得于汉室毕竟是事实;蜀汉政权的建立者刘备以汉室宗亲自居,并且该政权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己任,实质上属于汉朝的延续。一些心向大汉的人仍将蜀汉视作正统王朝。相比魏国和蜀汉,东吴则不具备这些优势,东吴如果想统一中国势必要发动一系列对外战争,而这些战争要以什么名义发动?则是摆在东吴君臣面前最大的问题,东吴师出无名,缺乏正统性,是其无法统一中国的直接原因。
其次,吴国在三国之中综合国力最弱:
魏、蜀、吴三国之中,占据中原的魏国人口众多,国力最强,其次是蜀汉,蜀汉政权虽然偏居于一州之地,但是蜀汉军力强盛,蜀地经过诸葛亮二十多年的治理,实力已大大增强,东吴虽然占据的国土面积大于蜀汉, 但是其很多地区仍属于尚未开化的荒无人烟的地区,当时的东吴控制的地区属于中国经济最为不发达的地区。东吴人口不如魏国,军力不及蜀汉,自身经济实力又弱,这些因素都决定了为东吴无法也没有能力统一中国。
第三,吴国皇帝没有统一中国的野心和能力:
孙权建立吴国后,对于国家的的战略定位始终是保住江东的父兄基业,孙权的能力是三国君主中最弱的。曹操、刘备都是自己开创的基业,而孙权是继承了孙坚、孙策。孙权只是守成之君,父兄的基业在他手里并没有太多发展。孙策临死前对孙权说:“冲锋陷阵、争霸天下,你不如我;举贤任能、守护江东,我不如你”。这个评价是很精准的。孙权确实做到了举贤任能、守护江东,但却没有能力争霸天下。
除此之外,东吴还缺乏统一中国的天时,魏国和蜀汉始终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内乱,这让东吴始终无隙可寻,东吴曾寄希望于二分天下,希望魏、蜀两方消灭掉对方后东吴能够分一杯羹,但是当魏国灭蜀时,东吴军队向趁乱攻蜀时却被蜀军打的大败而归,从此东吴君主便安心于守住江东的基业之地了。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东吴最开始的策略是对的,也就是和刘备合作一起对付曹操,这也是东吴前两任大都督周瑜和鲁肃一直所认为的方针,虽然他们都希望荆州收复,但是他们明白曹操始终是孙吴最大的敌人,在这一点上鲁肃和周瑜都十分明确的。但是有一个人不清楚,那就是孙权。孙权只看到了眼前的事情,那就是刘备的军队占据了荆州,对于江东来说,东吴的首都始终都在荆州的下游,始终会受到刘备的威胁,所有他总是想拔出眼前的钉子。但是他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吴蜀联合才能生存,不联合只有灭亡这一条道路。
为什么刘备没有攻打孙吴的想法呢?我们看到历史上刘备的主要战略意图还是从隆中对出发的,在短暂的取得荆州后,然后入蜀,再是进攻汉中,同时关羽出兵北伐,实现两面夹击曹操。但是刘备希望是孙权可以从长江北上攻打淮河流域,进而图取徐州,这样可以实现两家的共同击败曹操的格局。再然后可能就是双方在进行决战了。而孙权一开始也是这么意识到的,他一开始也是试图北伐,并且在建安十九年五月征讨皖城,虏获庐江太守朱光,获取人口数万。取得了大胜,但是在建安二十年征讨合肥时,被张辽杀得大败,这也是很多人说“孙十万”的来历。这次惨败之后,孙权就盯上了荆州,在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北伐之后,偷袭关羽后方,最终占领荆州,这也使得吴蜀的关系全面破裂,使得双方大打出手,最终的结果是两方都输了。此后东吴在孙权在世和去世以后,东吴再也没有出兵蜀汉而是一直在北伐,和蜀汉合作,诸葛亮和后继者一直从陇西出发攻打曹魏的关中,而东吴从长江出发攻打北方的徐州地界,这就是一开始周瑜和鲁肃为孙吴规划的路线,但是和蜀汉关系的破裂,虽然北伐在进行,但是不得人意,所以东吴讨伐不赢。
此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山越。以前很多人都觉得山越是少数民族,但是光从东吴将领平定的山越领袖来看几乎都是汉人,比如祖郎、严白虎、潘临、尤突、彭绮等等。这些很有可能是汉人移民,或者东汉末年逃到山中讨生活的人,其实是东吴江南地区山贼和在山区生活的武装汉人。也叫作“山民”。山越的生产方式以农业为主,种植谷物,又因“山出铜铁”,而常常“自铸兵甲”。这些人组成了武装集团,一直不服从东吴的管理,导致东吴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对于这些山民发动战争,曹操南征孙权的时候,曾经就鼓动山民造反。东吴的很大精力就是在讨伐这些山民身上,这也是东吴无法全力以赴对抗中原的另一个原因所在。
其他网友回答
国力充盈,不缺人才,是不假,但是和曹魏比起来怎么样呢?
比国力,一直到唐朝安史之乱以前,北方的经济都是要远远强于南方的。曹魏的地域面积、人口、农业生产水平,都是三国里面最强的。东吴比不过,而且差得远。
比人才,东吴算来算去,也就是依赖几个大家族,每个家族能够出一两个肱股之臣,就已经很不错了。而曹魏,在曹操时是唯才是举,不看出身,笼络了很多出身不好的才俊。曹丕开始改革,搞九品中正制,虽然有一定缺陷,但比起东吴来,仍然是一项比较公平、先进的制度。至少在大士族中,是能够选到一批优秀人才的。况且中原一直都是文化荟萃质地,人才的质量也要远高于其他地方。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东吴虽然发展得不错,但比起中原的曹魏,始终是要差一个档次。
其他网友回答
东吴多以水军为主,如何征服北方平原或者草原戈壁?气候和地理环境就束缚了他的发展。再说了,历史上基本没有南方统一北方的朝代吧
其他网友回答
东吴不能统一中原还是国家实力不济,当时评价国家实力的最主要因素还是农业生产能力和人口素质。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气候因素对农业生产影响巨大。三国时期,黄河流域气候温和,雨水较多,不像现在这么干旱。河南省简称豫,象形文字表示一个人牵了一头大象,说明现在河南这一片区域,在古代是有大象出没的,而大象可以生活的区域是水草丰美的。所以三国时期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黄河流域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较适合农业生产。一般认为黄河流域气候逐步干旱,是从唐朝末年开始的,到明末的小冰河期,气候已经演变的对农业生产有害了!
三国时期,相对于黄河流域的温暖湿润气候,江南地区则过于潮湿炎热,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江南居民容易得病,寿命不长。随着降雨带南推,到唐末,北宋时期江南就成为鱼米之乡了,而黄河流域农业生产能力则不断下降。
因此,在三国时期,农业生产主流地区在黄河流域魏国管辖范围之内,当时气候温和湿润,适合人类生存,所以魏国也集中了主要人口,集中了华夏民族的精英家族。东吴虽然也集中了一些人口和人才,但是与黄河流域的魏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所以东吴没有实力统一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