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孩子小学时成绩好,为什么年级越高成绩越来越差?
优质回答:
小学成绩好,但是随着年级的提高成绩越来越差;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其原因如下——其中一些原因涉及到学习的本质问题。
(有的人只是表面在学习)
一、表象式学习
很多家长把学习仅仅当做成绩好、在学校排名靠前,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而这些目标只涉及学习的表面现象,不是本质;不抓住本质,最终结果就可能南辕北辙。
学习是通过对知识的掌握,提高思维能力,使人越来越获得心灵的自由,因自由得喜悦;而物质的自由是能力提高后随之而来的副产品。
而分数针对的是试卷,试卷不等于实际,仅代表具体的某个科目的内容,不是真实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要广得多;它不包含道德、劳动、执行、决策能力等,仅证明你上学期间学的那几本少得可怜的书——掌握得如何。考试分数高,而实际能力可能刚好相反;很多硕士、博士被农民骗倒,就说明了这种现象。
最厉害的学习是系统性学习,包含道德、美学、健康、劳动、心理等等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仅是某几门科目的智力水平。我们来看看两个有一定智力,但道德水平差的故事:洪秀全这个人玩弄政治手腕的能力颇为高深,他利用一些奇谈怪术将很多将领玩弄于手掌之上,自己却深居内宫、充当假神发号施令,生活极其堕落,最终城破,尸首被曾国藩手下剁成肉酱,混于火药之中,用大炮轰入天空。严嵩类似,此人青词写得好,书法造诣很高,常得嘉靖皇帝欢心;然而却善弄权术,祸国殃民,成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这些都是智力有余,却忽略德性之人的结局。
如果只是以试卷为彼岸,得高分以自持,视考上名牌大学为目标,就真正应了那句俗语,母鸡的理想只不过是一把米。
这种学习,看起来是学习,却非常浅薄,一旦遇到需要深层次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立即束手无策,成绩一落千丈。
二、缺乏兴趣,压迫式学习
学习过程中,完全忽略了兴趣;凭借海量作业以掌握知识;用考试的压力复习,借排名下层的痛苦促进用功。他们完全忘记了,这样累积的是恨。一旦孩子能够自立,不畏惧家长、老师,他就不学了,或者只是表面上在学习而已。
如果学习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时间的大量投入,成为被动式学习。
学习来自于外界压力,一旦压力消失学习就会立即停止。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孩子一进入大学立即开始打游戏、谈恋爱、看小说,就是不爱读书;工作、成家后,琐事繁多,便视书本为仇雠,弃之于鄙隅,为什么?从小的海量作业,积累的是痛苦;对学习的爱,已经完全没有,空余恨而已!
这种父母其实认为孩子十八岁考上名校教育就结束了,而三十之后,人的努力没有意义;这是不是短浅?
三、不注重理解,背诵式学习,方法简单低级
(不注重理解,学习凭背诵)
小学的知识,用死记硬背可以考好成绩,因为知识很简单。
然而到了初中、高中,情况就不同了;如果没有理解,你根本做不了题,答不了卷。很多孩子一进入高中,立马成绩大幅下降,因为他们在小学、初中并没有训练过思维,缺乏逻辑推理能力。
当孩子把习以为常的填鸭式教育、背诵式学习再次运用到高中,结果带回的试卷红叉遍布,分数难看。
四、在学校遇到其他问题,以至使孩子对学校产生反感
(不合理的体罚、处罚)
比如:是否有欺凌现象?是否某些教师的作法打击了孩子的信心?前段时间栾川县毕业二十年的常某在路上遇到在上学期间常常打自己的老师张某某,立即下车掌掴并痛打张某的事在网上发酵,就是一例。有意思的是后来学校报警,但是视频经网络广泛传播后,有多年没联络的众多同学与他联系,愿意为他作证,证明张某某曾在课堂殴打他。而常某某所在的雷湾村,近150名村名联合签名说明情况,表示常某平时为人仗义正直、乐于助人,教师张某某确实存在过度体罚行为。
这简直是该老师和学校的耻辱。
凡此可能,均需家长跟老师、学校沟通,以便了解具体情况,解开孩子的心理疙瘩,轻装上阵。
其他网友回答
要注意孩子有什么习气,人的心想法多杂念就会多,心不在肝上面,做什么都做不好。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了解一个人的习气,你就知道他会做什么,是好还是坏,这个习气发展下去有什么结果,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