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入伏,今年三伏40天,今年三伏会有多热?(立秋在三伏天里是伏包秋吗)

网友提问:

三伏天来了!要热40天,是“伏包秋”还是“秋包伏”?

优质回答:

今天是初伏第四天,转眼初伏就过去一半了,虽然此时的乡村一如既往的蝉鸣蛙叫,但到现在为止,还真没有入伏的闷热感觉。

入伏第四天,今天依然和前几日这样,阴雨连绵,凉风习习,只要是下雨、只要是没有太阳,那么天气就不会闷热,初伏10天,今天是第四天,明天就到一半了,根据今天气温状态,明天的天气估计热不了。

也就是说炎炎夏日,我们本该遭受40天的闷热三伏天,如今去掉了五天,后面35天气温怎样目前还看不透,本题中的问题是今年是“秋包伏”还是“伏包秋”?问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俗语:秋包伏凉飕飕,伏包秋热死狗。大概是想根据立秋俗语来分析判断后面35天是什么样的天气。

今年立秋之日是8月7日,是在中伏里,而凉飕飕的秋包伏是立秋在末伏,末伏第一天以及以后立秋的话就是农民口中的秋包伏了,中伏立秋的话,那就是热死狗的伏包秋了。

从我们的舒适感上来看,大家其实是期盼秋包伏凉飕飕的天气,毕竟热死狗的日子身体会出现各种不适应,什么苦夏、起热疙瘩、热感冒,这些都特别遭罪,但从庄稼生长这块来看,农民们还是盼着伏包秋这样的热死狗的天气。

热死狗的日子必定是阳光强烈的日子,而万物生长靠太阳,庄稼生长过程中,茂密叶子的作用就是进行光合作用,来促进作物生长,所以真如果三伏天秋包伏凉飕飕的话,农作物就失去了最黄金的生长阶段,到秋天是五谷不鼓,庄稼欠收。

根据今年立秋在中伏里来分析。今年是伏包秋,别看头伏这几天是凉飕飕的日子,后面必定有桑拿天天气,我们还是提前做好防中暑的准备吧。

其他网友回答

这几天在村头巷尾坐一坐,听到最多的话题,恐怕就是关于季节的问题了。

伴随着入伏当天下了雨,这几天断断续续雨水不断。大家坐在一起闲聊:现在的季节真是怪,冬季和春季粘粘糊糊界线不清,明明己经是春季,时不时的来场气温骤降的倒春寒。而现在进入三伏天了,今天的温度在20度左右,穿短袖衫,裸露在外面的胳膊觉得凉嗖嗖的,真有秋天的感觉,让人感觉今年的夏天是不是也不会热了?那么让我告诉您:今年是“秋包伏”,高温酷暑的日子在后面呢。

什么叫“秋包伏”呢,那么首先了解一下2020年的三伏天时间表:初伏是7月I6号——7月25号,中伏是7月26号——8月14号,末伏是8月15号——8月24号。今年的立秋时间是在8月7号,正是在中伏的时间段,所以叫做“秋包伏”。

那么什么叫做“伏包秋”呢?是指立秋那天正好是末伏,也就是说立秋和末伏是同一天。当然,这种机率并不高,大多还是“秋包伏”。根据今年的三伏时间表,立秋时间和末伏还有八天的时间差,所以2020年自然不会出现“伏包秋”啦。

小时候经常听奶奶唠叨:秋包伏,晒破瓢。这里的瓢并不是指农户家里正在用的水瓢或者面瓢,而是指秋季山里正在生长中的大葫芦,这种大葫芦完全成熟后,采摘回家上大锅蒸熟,用锯从中间对等分开,挖出里面的果肉和种子,在阳光下晾晒干透,成为两扇瓢,用来舀水或者挖粮食。

“秋包伏,晒破瓢”的意思,是指立秋在中伏,也就是“秋包伏”。秋季高温酷热的天气,会把山里藤蔓上正在生长中的大葫芦晒得裂开。这是形容立秋后,一早一晚的温度,和中午的高温形成反差,以至于在雨后吸饱水分的大葫芦,遇到中午的高温,也会膨胀裂开。有经验的老人会用杂草或者宽大的树叶,把葫芦遮一遮。在过去农户种的大葫芦是为了满足家里使用,是不舍得浪费的。

总之,三伏天来了!要热40天,今年是典型的是“秋包伏”,炎热酷暑的日子在后头。之所以这几天的天气凉爽,完全是因为下雨天带来的暂时降温。等天气放晴,还是要注意防暑。对于地里生长的玉米和花生,这是好消息。因为高湿高温,正在庄稼生长最快的黄金时期,秋季庄稼大丰收,最开心的要数老百姓啦。

我是家在南乡,喜欢和您唠唠关于农村的点点滴滴,记得点赞、关注和转发,让我们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其他网友回答

已经入伏几天了,却没有感觉到伏天的严热,是因为近几天的雨水比较多,让我感到天气很凉爽,甚至夜晚还有点冷!

这些都是假象,可能天气转晴,气温就该上升了,回归到三伏天正常的天气,可是看着天气预报,好像没有几天好天气,天天有雨,那今年的三伏天是不是不会热了呢?只有静等分晓。

我又查了查日历,今年的立秋在三伏天,也就是秋包伏,俗话说秋包伏,热死牛。大家还是要做好三伏天防中暑的准备,因为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还是很热的!

其他网友回答

现在已经入伏,各地的气温也有了明显的升高。走在路上都有了进蒸笼的错觉,对于还在坚持在田间地头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民来说,三伏天简直就是无时不刻都处于汗流浃背的状态中。

三伏天是说法起源自我国古代以“天干地支”汇编成数字记时的时期,而“三伏天”就是以著名的“干支纪日法”确立的,到了汉代时期也有《汉书·郊祀志著》等相关文献将三伏天称之为“暑邪”的说法。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对于农作物生长和人们工作生活是极为不利的,如果防暑避暑不当,就很有可能会中暑。

▼什么是农村说的“秋老虎”呢?

这并不是指的猫科猛兽,但是却有着几乎同样“凶狠”的特点,说的就是三伏天的气温情况。在古代人们的避暑条件艰苦,没有电风扇、空调等科技产品,那时候中暑的情况比较多,于是人们形象的将三伏天称作“秋老虎”。准确的说,三伏天是在小暑和处暑两个节气之间,时间跨度为30~40天。每年的入伏时间和三伏天持续时间都可能不同,但是农历记时当中都在七八月份,“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三伏天是一年四季中最为闷热的时期。

▼今年是“伏包秋”还是“秋包伏”?

这6个字非常拗口,通过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大致看出来这是“伏”与“秋”谁包含谁的关系。“伏”即是指三伏天,“秋”就是秋天,也是24节气中“立秋”的意思。今年的三伏天是7月16日至8月24日,总共40天;而立秋是在8月7日,所以从时间界定来看,今年是比较典型的“伏包秋”现象。通常情况下,秋天是农作物成熟的较为集中的时候,是丰收的时期;“伏包秋”就会形成早秋特别炎热、中秋深秋比较寒冷的现象。

▼“伏包秋”对于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有这么一句俗话,说的是“伏包秋凉嗖嗖,秋包伏热得哭”,虽然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但是也较为客观的描述了入秋以后气温与人体感温的不同状况。水稻、玉米和棉花等大多数的农作物都在农历8月左右的“秋分”节气前后时期收割,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强对流天气可能更频繁;到三伏天过后,各地的气温下降也会比较明显。总体来说“伏包秋”也就意味着秋收阶段会比较凉爽,农业生产效益也将提高;但是昼夜温差也会比较大,所以也要做好必要的夜间防寒保暖措施。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