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地改革的论述?
土地改革——政府对土地使用等方面的调整。
土地改革(land reform),政府对土地使用和制度等方面进行的大调整,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比如土地税收、产权改革、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等等。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因此关于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可以说一直都需要进行。
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西柏坡村举行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于同年十月十日由中共中央公布。
土地改革有 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土地改革是指土地所有权的再分配,即把一部分人占有的土地转移给另一部分人所有。
广义的土地改革不仅包括土地所有权的转移,而且包括土地租赁契约的改变。
1951土地改革内容?
1951年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0年1月,中共中央下达《关于在各级人民政府内设土改委员会和组织各级农协直接领导土改运动的指示》,开始在新解放区分批实行土改的准备工作。党中央明确规定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真正实现了中国农民数千年来得到土地的奋斗目标,使农民真正从经济上翻身作了主人,从而最深入、最广泛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土地改革还确立了贫雇农在农村中的优势地位,巩固了工农联盟,为引导亿万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创造了条件。
三大土地改革的知识点?
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时间:1950年—1952年底
3.土地改革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土地改革的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6.西藏的土地改革:1959年,西藏进行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到六十年代初,废除了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人,西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土地改革是哪一年开始的?
从1950年冬季开始,一场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新解放区农村广泛展开。
在土地改革运动中,中共中央规定的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鉴于解放后的新情况,《土地改革法》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此外,对小土地出租者也采取了保护的政策,不征收其出租的土地。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时,采取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
为了深入地发动群众,各地政府都派出土改工作团深入农村,发动农民群众,建立农会,组织农民向封建地主阶级开展斗争,建立了城乡最广泛的反封建统一战线。
在土改中,对于地主分子,除个别罪大恶极、民愤极大的予以镇压外,都分给一定数量的土地,让其在劳动中改造成为新人。土地改革运动是有领导地分期分批进行的,每期一般经历了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成分、没收和分配土地、复查
1950年土地改革与1927的区别?
1、土地改革:
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立法的形式发动农民,没收地主的土地归无地或少地的雇农、贫农、下中农所有并限制富农和富裕中农剥削活动的社会改革运动。
2、土地革命:
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特指1927~193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中国工农红军为主体,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革命斗争。
二者区别:
①土地改革的主体是中共苏区政府、解放区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土地革命主体是中国工农红军。
②土地改革是在共产党已经掌握国家政权成为执政党的情况下进行的,土地革命时期中共还是反对党而执政党是国民党。
③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通过立法形式进行的强制性社会制度变革,而土地革命是反对党领导的反对国民党政府的武装暴力革命。
土地改革是在什么时候?
中国近代史上的土地改革一共是三次,第一次是在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三次土地改革,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条件。
也就是说新中国土地改革是在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完成。
一、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意义: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一致抗日。
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
中共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中共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意义:这种土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斗争时期(1950年)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意义:
1.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
2.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3.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
4.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新中国政权。
土改什么时候开始?
时间:分别是1941年、1947年以及1950年。
我国一共发生过3次土地改革,分别是1941年、1947年以及1950年。
第一次是在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开始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中共贯彻依靠贫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了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