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资料(关于哥德巴赫猜想)

关于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1742年在给欧拉的信中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但是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它,于是就写信请教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帮忙证明,但是一直到死,欧拉也无法证明。

因现今数学界已经不使用“1也是素数”这个约定,原初猜想的现代陈述为:任一大于5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n>5:当n为偶数,n=2+(n-2),n-2也是偶数,可以分解为两个质数的和;当n为奇数,n=3+(n-3),n-3也是偶数,可以分解为两个质数的和)欧拉在回信中也提出另一等价版本,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今日常见的猜想陈述为欧拉的版本。把命题”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的数之和”记作”a+b”。

1966年陈景润证明了”1+2″成立,即”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二个素数的和,或是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的和”。

今日常见的猜想陈述为欧拉的版本,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素数之和,亦称为“强哥德巴赫猜想”或“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

从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可推出:任何一个大于7的奇数都能被表示成三个奇质数的和。后者称为“弱哥德巴赫猜想”或“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若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是对的,则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也会是对的。

2013年5月,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研究员哈洛德·贺欧夫各特发表了两篇论文,宣布彻底证明了弱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在什么地方提出?

哥德巴赫猜想在德国提出的。这个问题是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C.Goldbach,1690-1764)于1742年6月7日在给大数学家欧拉的信中提出的,所以被称作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 Conjecture)。

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

1973年陈景润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并改进了1966年宣布的数值结果,立即在国际数学界引起了轰动,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

他的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写进美、英、法、苏、日等六国的许多数论书中。

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哥德巴赫猜想实际价值?

哥德巴赫猜想的实际价值在于,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作为数学这样的工具来讲,这很重要的。

而且对于后期人类计算机程序应用,生物科技,军事科学,航天都会有应用范畴。

哥德巴赫猜想通俗解释?

哥德巴赫猜想,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素数之和。

任何一个素数或合数都可以化成多个1相加。

任何一个合数都可以正好化成,每个元素都是1的n×m矩阵。

任何一个素数在化成每个元素都是1的n×m矩阵时,元素不足,即不完全矩阵。

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化成每个元素都是1 2×n矩阵。

通过矩阵图形特性,可以拆出来两个每个元素都是1的不完整矩阵。

哥德巴赫十大猜想?

哥德巴赫1742年在给欧拉的信中提出了以下猜想:

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但是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它,于是就写信请教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帮忙证明,但是一直到死,欧拉也无法证明。因现今数学界已经不使用“1也是素数”这个约定,原初猜想的现代陈述为:任一大于5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n>5:当n为偶数,n=2+(n-2),n-2也是偶数,可以分解为两个质数的和;当n为奇数,n=3+(n-3),n-3也是偶数,可以分解为两个质数的和)

欧拉在回信中也提出另一等价版本,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今日常见的猜想陈述为欧拉的版本。把命题”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的数之和”记作”a+b”。

1966年陈景润证明了”1+2″成立,即”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二个素数的和,或是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的和”。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