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州和府哪个大(古代州和府哪个大宋时的渝州城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古代州和府哪个大?

一般来讲州比府大,府都归省直辖,州有直隶州和散州之分,直隶州归省直辖,比府低半级,散州归府管辖,和县平级!

唐代只有首都、陪都才可设府,宋代一般也是以首都或者陪都设府,后来皇帝出行的地方也会设府。明清的府就泛滥了,一般省会城市都会设府,一些大的都市经济发达,或者是重地也会破例设府。

州是汉代兴起的行政机构,到南北朝时期设置泛滥,或一州辖一郡,或一州辖数郡,隋朝时期,并省州郡,废除了郡一级,地方上是州县两级,后来州一度改为郡,但是唐代后期基本是州县两级。

为了突出长安、河南、太原的地位设置了三府,其地位比当时的州要大!

州的古义?

州 zhōu

〈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两边的曲折线象河流,中间象水中的陆地。“州”是“洲”的本字。小篆字形象两个“川”字相重合。本义:水中的陆地)

(2) 同本义。后作“洲” [islet]

水中可居曰州。——《说文》

(3) 字亦作洲。

在河之州。——《诗·周南·关雎》。毛本作“洲”。

(4) 中国古地方行政区划名。相传禹治水后,分其领域为九州。 历代多有兴废。 民国废州。 有些地名仍沿用至今 [prefecture]

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说文》。按,即 禹贡之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也。舜分青为营州,分冀为幽州,并州,即虞书十二州也。禹平水土,还为九州。

跨州连郡。——《三国志·诸葛亮传》

南越中数州。——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虚吏白州。——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守州城者。——《资治通鉴·唐纪》

(5) 又如:州同(知州的辅佐官);杭州;苏州;柳州;州序(州学,州校);州城(旧时州署所在城邑);州道(州涂。绕城之道)。为少数民族介乎自治区和自治县之间的区划名。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6) 中国古代户籍编制单位 [district]

州,国也。——《广雅》

二百一十国为州。州有伯。——《礼记·王制》

五党为州。——《周礼·大司徒》。注:“二千五百家。”

晋于是乎作州兵。——《左传·僖公十五年》

虽州里行乎哉。——《论语》。郑注:“万二千五百家为州。”

州十有二师焉。——《书大传》。注:“州凡四十三万二千家。”

里十为州。又,术十为州。——《管子·度地》

(7) 又如:州乡(泛指乡里);州壤(州里,乡里);州巷(乡里)

(8) 周代国名 [Zhou state]

(9) 姜姓。故域在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

(10) 偃姓。故域在今湖北省监利县

(11) 姓

边疆区和州有什么区别?

中国有五个自治区。分别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五个自治区是与各省、直辖市同级别的省级行政区。而州则是自治区或省下属的地级行政区域。州一般都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全国只有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唯一一个副省级州府。另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自治县或民族乡镇。

州和地级市哪个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苗族、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设自治州,其实自治州和地级市的级别是一样大的,但是民族自治地区待遇要好的多,财政,税收等不用上交国家统筹,自己的钱都自己花,有了灾难还有国家救济。

自治州管辖的行政区域为县级行政区包括县、自治县、县级市。有的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如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的以一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为基础与其他一个或几个民族共同建立,如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有的以两个或几个少数民族聚居区联合建立,如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自治州下辖县、自治县和市。其自治机关是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和自治州人民政府。截止到2005年底,中国大陆共有30个自治州。

州的形式?

在远古时期,州与洲通用,意思是小岛,后来,人们把在水边(或汛期的水中)居住的形式叫做”州”。

《说文》曰:“

水中可居者曰州

。”

后来,由于“九州”的出现,州成了行政区划的单位。

有关“九州”的最早的记载来自

《尚书·禹贡》:“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

。”

在尧的时代,因为洪水之灾,分中国为十二州,禹治水后更改为九州,以后又把中国分为五服。

“九州”成了中国最古老、也最著名的行政区划,包括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后来,人们还用“九州”来代称中国,州也成了行政区划的基本单位。

州的概念虽然出现得早,但是直到东汉才正式被确立为一级行政区

此前,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曾在全国设置十三刺史部,作为管理地方的监察区域。

到了东汉末年,形成了 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区划

,全国仍为13州,相当于现行的”省”一级行政单位。这种制度前后延续了四百年左右的时间。

三国时,各地军阀为了方便割据,纷纷争做都督,而成为都督的前提是有一个或多个“州“让你去督。

这一传统使得州的数量实现了大爆发,到南北朝初期,全国共有六十个州,至南北朝末期,州的数目暴涨到三四百个。

州的地盘严重缩水,有些州可能还不如一个县大 。

也就是说,

州从这个时候起,不再是严格的省级行政单位名称,而开始充斥在各种大大小小的地名中

所以,为了规范地方管理,隋炀帝时全面撤州,除传说中“九州”外,一个不剩都改置郡。

隋炀帝剧照

但是,到了唐朝初年,改郡为州,恢复了州的设置,许多州还设府,以突出该州的重要性。

唐朝的州最多时达到了300多个

从此,州便成为了一个固定的行政单位,有时是一级,有时地位略低,直到元朝

元代实行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行政制度改革,设置了行省,作为一级行政单位,也就是现在省的雏形。

这样一改之后,便形成了省、州府、县三级行政区域。州从此成为了二级行政单位。

这便是州在中国历史中的基本演变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州的范围经历了多次扩大或缩小的变化。

因此,

在中国的版图上,留下了无数以州来命名的地方或城市。而当一个地方的治所(相当于省会)没有名字时,也以州的名字来命名

现在大到贵州省,小到杭州市、苏州市,甚至名字带州的县,都是古代州一级行政区划或治所名字的遗存

州的历史演变?

01上古时代的州

早在上古时代,就出现了州这一名称,古人以“九州”代指汉地。最早记载了州的典籍,是《尚书·夏书·禹贡》。书中记载大禹治水时,分天下为九州。九州分别是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

但是,大禹时代的九州,并不是正式的行政区划,与后世的州不同,只是大致的地区称呼。《说文解字》中,记载“水中可居曰州”。大意上,是指古人习惯居住在靠近水边的地方,以州代表居住区域。

战国时人所作的《吕氏春秋》,对九州的地理位置,大致有了说明。河、汉之间为豫州,两河之间为冀州,河、济之间为兖州,东方为青州,泗上为徐州,东南为扬州,南方为荆州,西方为雍州,北方为幽州。从这里看出,九州是依据主要河流、东南西北方向来划定的。

上古时代的九州,是根据河流、四方划定的居民居住区域,九州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也没有设置专门管理一州的官职,因此,此时的州只是地理区域上的称呼,并不是正式的行政区划。

西周之时分封诸侯,神州大地上建立起一个个诸侯国,于是人们便用国来称呼地方。战国时出现郡、县这种正式的行政区划,郡设郡守,县设令长。秦统一六国时,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此时大家便直接用某某郡、某某县作为地名,州则不太使用了。

02从监察区到行政区划

到了西汉武帝时期,州这一古老的地区称呼,又重新登上历史舞台。汉武帝为了加强地方控制,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在全国除京畿之外的地区,划分了十三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

此时的十三州,是指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凉州、益州、幽州、并州、朔方、交趾。每个州部设刺史一人,职责是“以六条问事”,其中五条是针对监察郡守、尉、王国相,另一条针对监督地方豪强。

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办公地点),是作为中央的派出官,定期监察地方,汇报给中央。州也不是正式的行政区划,而是监察区。

东汉时沿袭了州刺史制度,作了一些局部调整,把朔方并入并州,交趾改称交州,又将司隶改称司州。刺史的权力比西汉时扩大了一点,有了地方选举劾奏权。

到了东汉中后期,刺史逐渐获得了地方行政权,有了固定治所州由此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划。黄巾之乱后,刺史又获得了领兵权,部分重要州的刺史改称“州牧”。又增加了雍州,汉末时总计十四州。

三国时十四州沿袭东汉,部分州的治所、下辖郡县范围发生变化。西晋时统一全国,又增加了几个州,合计十九州。东晋和南北朝时期,各个政权林立。有些政权,所辖地区,只有几个郡,为了提高官员的官阶,便将原来的一个州划分为好几个州,这样可以多安置几个刺史。

东晋时,为了安置北方来的侨人,朝廷又新设了很多侨州,如南徐州、南兖州等。于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州的数量迅速增加,而且,各个政权更迭频繁,设立的州郡县名目不一,行政区划十分混乱,层次和机构都过多。

03从郡县制到州县制

这种情况一直到隋朝统一时发生了改变。公元583年,隋文帝考虑到州的数量过多,有些州甚至比郡的范围还小,于是下令“罢天下诸郡”。取消了郡的建制,把东汉以来州郡县三级变成了州县两级,又合并了一些州县,使行政区划更加合理。

延续了800多年的郡县制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开始实行州县制。州下面直接辖县,此时州的地位下降,州刺史相当于原来的郡太守,大部分州刺史只能治民,没有军权。隋炀帝一度又将州改回为郡,但唐初又改回州县制。

唐太宗为了加强地方控制,又在全国划分了10道,设置按察使来监督道内各州刺史、县令。这有点类似于汉武帝设州部,道只是监察区,并非正式的行政区划。

宋朝基本上沿袭唐朝州县制,不过宋时州刺史,虽仍有这一官职,但并不是一州真正的长官。此时州的长官,是采用宋特有的差遣系统,“知某州事”,例如庐州的长官,称为“知庐州事”,简称就叫知州。一州除了知州,还有通判,用以监督知州工作。

宋朝与州同级的区划还有府、军、监。其中府主要设在要地,如东京开封府,北京大名府等。在后来,府的数量增加,地位也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州被改成府。此外,宋也效仿唐朝设立大监察区,称为“路”,一路辖数州,但路只是中央派出机构,并非地方一级政府。

唐宋之时,可以称之为天下遍州,州作为正式的行政区划遍布于全国各地。在今天城市中带州的名称,大部分都能在唐宋时见到。

04融入地名的州

宋朝之后,州作为行政区划,地位和数量均在不断下降。元朝时行政区划分五级,行省、路、府、州、县。州从原来的地方一级行政区划降至第四级,仅比县高。

到了明清时,地方行政等级,变成了省、府、县三级,府彻底取代了州,成为县之上的行政区划。只有部分特殊地区,才保留了州,剩下数量不多的州,分为直隶州和散州两种。直隶州直属于省,散州则和县一样属于府。

明清的州,尽管不再作为普遍的行政区划,但州这一古老的名称却被沿用下来,深深地印入老百姓的脑中,成为地名的一部分。很多府的命名中都带了州这个字,比如扬州府、徽州府、登州府等。

以上,州的名称可追溯到大禹时期,最初只是地理区域称呼,西汉时成为监察区,东汉时成为郡县之上的正式行政区划,隋朝时成为县之上普遍的行政区划,宋元时地位下降,到了明清时失去普遍行政区划的地位,但州的名称融入到地名之中,很多带州的地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州猜一数字?

30

州的字形与卅的字形非常接近,而卅表示的数字是30。所以,考虑是30。

卅(sà),会意字,字从一,从川。“一”指“一世”,等于“三十年”。这个字是数字三十的中文代用字。建国前,在纪年和记数方面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常见汉字。随着汉语的发展和阿拉伯数字的广泛推广,该字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出自《说文》:一世三十年。

明代府和州的区别?

明朝的州属于府,明朝时期地域按照省府州县来划分,所以州是府的下级机构,但是有部分特殊的州,不归府管理,是由省来直接领导的,这种州叫做直隶州。

明朝的州,都是类似于今天地级市的存在,是基层行政“县”和省级区划“路”之间的一级,承上启下,它们一般不直接管理辖区人口和土地,而是通过辖县的方式进行对辖区的管理,州辖县,县管丁口,州通过管辖县的方式来行使行政和财政的职能。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