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什么意思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什么意思

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什么意思

白话译文: “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字译: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

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男子汉。夺:改变,换。志:(某人的)志气。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所著的《论语》的《子罕篇》。原文: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白话译文:孔子说:“符合礼法的正言规劝,谁能不听从呢?但(只有按它来)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可贵的。

恭顺赞许的话,谁能听了不高兴呢?但只有认真推究它(的真伪是非),才是可贵的。

只是高兴而不去分析,只是表示听从而不改正错误,(对这样的人)我拿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孔子说:“一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可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呢?’”

子路听后,反复背诵这句诗。

孔子又说:“只做到这样,怎么能说够好了呢?”扩展资料: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

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延伸阅读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思是什么

三军可夺帅也:三军的意思就军队的通称,夺就是改变的意思。这句话说:军队你要给他换一个领头的,是可以的。

匹夫不可夺志也。匹夫指男子汉。志,志气。夺,改变。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男子汉的志气,却是不可改变的。孔子在此强调了骨气和气节对人的重要性。

整句译文:孔子说: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出自:先秦孔子的《论语十二章》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意思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评析】“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这句话,两千五多百年来不知道激励了多少的中华儿女,使他们堂堂正正挺立在人世间,也成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之一。

孔子在两千五多百年前就能意识到个人的力量,用现代语言来解释,可以看成对人的尊重,甚至可以看成是最早的人本主义思想的源头之一。

在同时代的西方社会还把神的意志当成至高无上的意志去崇拜的时候,孔子已经意识到普通人的志向也是难以改变的,因此也就必须给予重视。

不管你有多大的力量,也不能轻易改变普通人的意志。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