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德报怨的成语故事?
典故是: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微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
译文
梁国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经做过一个边境县的县令,这个县和楚国相邻界。梁国的边境兵营和楚国的边境兵营都种瓜,各有各的技巧。梁国戍边的人勤勉努力,经常浇灌他们的瓜田,因此瓜长得很好;楚国士兵由于懒惰很少去浇灌他们的瓜,因此瓜长得不好。楚国县令由于梁国的瓜长得好,而对自己楚国的瓜长得不好感到很生气。楚国士兵心里嫉恨梁国士兵(瓜种得)比自己好,于是夜晚偷偷去破坏他们的瓜,因此(梁国的)瓜总有枯死的。梁国士兵发现了这件事,于是请求县尉,也想偷偷前去报复破坏楚营的瓜田。县尉拿这件事向宋就请示,宋就说:“唉!这怎样行呢?结下了仇怨,是惹祸的根苗呀。人家使坏你也跟着使坏,怎样心胸狭小得这样厉害!要让我教给你办法,一定在每晚都派人过去,偷偷地为楚国兵营在夜里好好地浇灌他们的瓜园,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国士兵就在每天夜间偷偷地去浇灌楚兵的瓜园。楚国士兵早晨去瓜园巡视,就发现都已经浇过水了,瓜也一天比一天长得好了。楚国士兵感到奇怪,就仔细查看,才知道是梁国士兵干的。楚国县令听说这件事很高兴,于是详细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楚王听了之后,又忧愁又惭愧,把这事当成自己的心病。于是告诉主管官吏说:“调查一下那些到人家瓜田里破坏的人,他们还有其他罪过吗?这是梁国人在暗中责备我们呀。”于是拿出丰厚的礼物,向宋就表示歉意,并请求与梁王结交。楚王时常称赞梁王,认为他能守信用。因此梁楚两国的友好关系,是从宋就开始的。古语说:“把失败的情况转向成功,把灾祸转变成快乐。”《老子》说:“用恩惠来回报别人的仇怨。”就是说的这类事务呀。别人已经做错了事,何处值得效仿呢!
二、以德报怨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
出自《论语 宪问》。
故事说的是,有人问孔子:“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样样?”孔子听后并没有直接做出回答,而是反问:“如果用恩德来报答怨恨,又该用何来报答恩德呢?”因此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故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也就是以率直、公正、坦然的态度和理性的灵魂对待仇怨,既不为情感所左右,也不存有私心与成见。
三、以德报怨造句?
1、他的以德报怨,使歹徒深受感激,悔不当初。
2、你们两家吵了这么多年,还是解决不了难题,何不彼此以德报怨,将往事一笔勾消? 3、但现实社会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暴易暴的多,相逢一笑泯恩仇,以德报怨,以善报恶的少。4、与其以德报怨,不如以直报怨;这是孔子给我们的教诲。5、虽然日本在侵华战争中杀害了数千万中国人,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战后中华民国政府本着以德报怨的灵魂放弃了战争赔偿要求。6、出狱后,他再犯罪,而此刻,米里哀主教以德报怨,使他人性复苏,痛改前非,开始了人生的根本转变,最后成为至善的圣徒。7、你要知道无论你怎样对待我,我都将永远不会忘记。我会永远以德报怨。9、他年纪虽轻,却能不计前嫌地以德报怨,令人特别钦佩。10、而是她为了解救开田委曲求全被村主任詹石蹬侮辱之后,虽然心怀仇恨,但当詹石蹬不久于人世之际,仍能以德报怨,以仁爱之心替代往日冤仇,甚至为詹是蹬送去了医治的费用。
四、以德报怨机理?
以德报怨是道家想法,是老子提出的,但老子这里的“德”并非是儒家那种道德行为方面的德,而是“道”的运用,是顺势而为之“德”。
老子不是让我们被别人打了却还要笑呵呵地跟对方交朋友,而是在“道”的指引下避免“怨”的产生。
比如我们知道了这个人不讲诚信,那么便不轻信他的许诺;知道了一个人不靠谱,就不把重要的事务托付给他。
如此便把“怨”化解在了发生之前,这也是无为之道之妙用。
五、孔子以德报怨原话?
原文出于《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39;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 孔子回答:“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不赞成以怨报怨。不赞成永远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一种报复去面对别人的不道德,那么这个社会将是恶性循环,无休无止。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自己的和谐,当今的和谐,还有子孙后代的和谐。
孔子也不赞成以德报怨。他说你献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和付出,去面对不讲是非标准、已经有负于你的人和事,这是一种人生的和人格的浪费。孔子的治国方略,提倡“德主刑辅”。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不能只讲道德,没有刑罚。以德治国、治家、治人,以讲究礼仪为主,以仁、义、礼、智、信为做人的标准,教化人民,互敬互爱、无欺无诈,达到高雅、高尚、和谐。对少数为非作歹,顽固不化的人,对道德不屑一顾的人,就不要一味讲究大度,要辅以刑罚。孔子讲求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一味姑息容忍,不是完美的处世之道。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制度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
孔子提倡以两者以外的第三种态度对待报怨的难题。他提倡“以直报怨”,即用公正的、率直的、磊落的、高尚的人格,正确面对有过失的和行为不端的人。也就是说:讲道德要有一个标准,一不能冤冤相报,互相残杀;二不能姑息养奸,纵容犯罪。以直报怨,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拿起法律的武器,以公正的法治来解决不公正的难题,也是对不讲道德的人进行道德和普法教育。法律就一个标准,一个尺度,大众不能偏离太大。“孔子摄行相事,七日而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就一个很好的以直报怨的例子。
六、以德报怨何道理?
“以德报怨”,这句话其实并不是要向大众讲明某些道理,而是后人断章取义,孤立地从文中取出的一词。“以德报怨”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原文: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白话文翻译:有人问孔子:”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样样?” 孔子回答:”怎样回报恩德?用正直报答怨,用恩惠报答德”。《论语》里其实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并非”以德报怨”;应”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感激、恩德来报答恩德”。意思就是说,”对待怨恨,要用坦诚、公平、正直的心来面对。而对待别人对自己的恩惠、恩德,要抱有感激之心,用自己的恩德来回报他人”;否则”正义则不存,黑白颠倒,人心则沦丧”。成语示例:
1、杨虎城听了周恩来的意见后说:"共产党置党派历史深仇于不顾,以民族利益为重,对蒋介石以德报怨,令人钦佩。
2、同行的记者"以德报怨",用"狗大爷"这一外号向法笛同志表示了感谢。扩展资料:以德报怨情感色彩:褒义词。以德报怨近义词:以直报怨、以礼相待、以德报德以德报怨反义词:忘恩负义、无情无义、翻脸无情成语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成语故事:梁国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经做过一个边境县的县令,这个县和楚国相邻界。梁国的边境兵营和楚国的边境兵营都种瓜,各有各的技巧。梁国戍边的人勤勉努力,经常浇灌他们的瓜田,因此瓜长得很好;楚国士兵由于懒惰很少去浇灌他们的瓜,因此瓜长得不好。楚国县令由于梁国的瓜长得好,而对自己楚国的瓜长得不好感到很生气。楚国士兵心里嫉恨梁国士兵(瓜种得)比自己好,于是夜晚偷偷去破坏他们的瓜,因此(梁国的)瓜总有枯死的。梁国士兵发现了这件事,于是请求县尉,也想偷偷前去报复破坏楚营的瓜田。县尉拿这件事向宋就请示,宋就说:“唉!这怎样行呢?结下了仇怨,是惹祸的根苗呀。人家使坏你也跟着使坏,怎样心胸狭小得这样厉害!要让我教给你办法,一定在每晚都派人过去,偷偷地为楚国兵营在夜里好好地浇灌他们的瓜园,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国士兵就在每天夜间偷偷地去浇灌楚兵的瓜园。楚国士兵早晨去瓜园巡视,就发现都已经浇过水了,瓜也一天比一天长得好了。楚国士兵感到奇怪,就仔细查看,才知道是梁国士兵干的。楚国县令听说这件事很高兴,于是详细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楚王听了之后,又忧愁又惭愧,把这事当成自己的心病。于是告诉主管官吏说:“调查一下那些到人家瓜田里破坏的人,他们还有其他罪过吗?这是梁国人在暗中责备我们呀。”于是拿出丰厚的礼物,向宋就表示歉意,并请求与梁王结交。楚王时常称赞梁王,认为他能守信用。因此梁楚两国的友好关系,是从宋就开始的。古语说:“把失败的情况转向成功,把灾祸转变成快乐。”《老子》说:“用恩惠来回报别人的仇怨。”就是说的这类事务呀。别人已经做错了事,何处值得效仿呢!
七、子曰以德报怨原文?
《论语’里面记载:“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对此大多数人都认为,对方对我好,我也对他好,就是“以德报德”,别人对我不好,我就对其还以颜色,就是“以直报怨”。我说,这种认识是小人的认识,不是圣贤的见解。
八、以德报怨属于何者学派?
“以德报怨”不属于儒家的想法。
这句话出自于《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怎样?’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才是儒家的想法。
后世“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想法 ,也是不出这一范畴。“以德报怨”是从“报怨以德”变来的,这出自《老子 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致几许。报怨以德……”。
“以德报怨”就是别人对不起自己,伤害了自己,自己反过来还要对别人友好,去感激他,化解两人之间的矛盾。这种处事方式有利减少社会矛盾,统治阶级当然会提倡这种行为,很多人也认同这种处事方式。
大众习性上把“以德报怨”当作儒家做人处事的见解,是由于这句话从字面意思上,更接近儒家“温柔敦厚”的做人制度。儒家反对暴力,不赞成以暴易暴,提倡宽厚温和的处事方式,这也容易让人把这句话误认为儒家的想法。
这句话虽然出自老子,但这是老子的意思吗,是道家的想法吗?道家可没有儒家这样仁慈宽厚,要不何以能孕育出法家和兵家来。
每次改朝换代,都是黄老的想法出来拨乱反正,等一切就绪了,儒家才能粉墨登场。显然这句话的意思不是我们平常所领悟的那样,我们只是断章取义的用这句话,那“报怨以德”到底是何意思?
九、以德报怨的名言警句?
有由于这个名言警句源于《孟子》:“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意思是说,用善良、仁慈的行为来回报别人的伤害,是最杰出的德行,也是解决恩怨矛盾的最佳方式。
这句话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人际关系的一种哲学想法,强调了感恩、报恩、以德报怨的人生准则。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的不满和矛盾,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去看待难题,用善良的言行来化解冲突、缓和矛盾,并通过善良的行为积累更多的善缘。
因此,以德报怨不仅是一种道德准则,更是一种智慧的生活方式。
十、以德报怨颜体怎样写?
颜体是指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创立的字体,特别是他的颜体楷书和柳公权,欧阳修,赵孟頫同为四大家为后后临摩。毛笔字是用繁体字来书写的文字。以德报怨四字中只能报字能用繁体字来书写。报的繁体扌不变写作報,如同左边同旁的执写執一样写法。因此,以德报怨颜体写作:以德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