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思
说起印度,人们第一印象就是种姓制度,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种姓制也在发生变化,那么种姓制对现代印度人的生产生活究竟还有怎样的影响呢。
01
古老的种姓
印度教把人分为四个不同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梨俱吠陀》中写道,众神分割普鲁沙时,婆罗门是他的嘴,可以传达神意;刹帝利是他的手臂,代表军队,要手执武器;吠舍是他的腿,他们从事商业,奔波劳苦,需要迈动双腿;首陀罗是他的脚,只能处在社会底层,从事繁重的劳动。
除了四大种姓,还有不可接触者,又称贱民,他们被排除在社会之外,只能做些扫厕所、处理动物尸体之类的工作。
种姓制度有三千多年历史,经历了阿拉伯人、突厥人、波斯人、英国人的统治和殖民,经受了伊斯兰教、佛教、西方人权思想的碰撞冲突,仍旧主宰着印度的主流思想。
这与印度的社会结构有关。古代印度以村庄为基本单元,每个村庄都由很多的种姓构成,种姓形成了职业分工并世代传承。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社会单元的职业固定、等级固定、统治与被统治阶级也固定,人民各居其位、各行其职,具有高度的稳定性,而要保持这种稳定性就需要依靠种姓制度。因此,统治者即使再不喜欢种姓制度,也会为了自己的统治,做出让步。
其实种姓制度并不是印度的特产,在斯里兰卡、孟加拉国也存在,但没有像印度那样严格,影响人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印度把食物分为三类,分别是水果、熟食和生食。水果类包含水果、牛奶、奶制品;熟食指用油炸或用酥油炸的食物;生食是指水煮的食物。印度教徒只能吃同级或高于自己种姓的人做的生食,或者吃低于自己种姓的人做的熟食,而首陀罗和贱民做的任何食物,其他种姓的人都不能吃。
如果不慎吃了低种姓做的食物,就会被认为受到了污染,需要靠喝牛尿来解除污染。
就连居住区域也被严格划分,婆罗门住在村头,贱民住在村尾,彼此不能前往对方的区域,否则就会受到牛粪牛尿的攻击。甚至贱民的影子、足迹也可能给其他种姓造成污染。在印度西部的普纳城,贱民早上9点以前,15点以后不能进城,因为那时人的影子最长,容易触及婆罗门。贱民见了婆罗门,要匍匐避让,贱民还须随身携带瓦罐和扫帚,瓦罐吊在脖子上用来吐痰,扫帚用来清洁自己走过的路面。
02
妇女的困境
印度在2008年被评为世界上对女性最不友好的国家,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只有26.97%,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8.47%),这意味着大约有2/3的女性要依靠男性生存,没有经济支撑的印度女性很难获得话语权,改变自己的地位。
除此之外,婆罗门教的法典更是为女性套上了沉重的枷锁,童婚制、嫁妆制、萨蒂制度大大增加了她们的痛苦。
《摩奴法典》规定,女孩早婚是宗教义务,女孩要在8-12岁完婚,30岁的男子应同12岁的幼女结婚,24岁的男子应同8岁的幼女结婚。《高德姆宗教经》和《拉希沃拉衍家庭经》还认为女孩在初潮前就要确定婚事,如果谁没有这么做谁就是罪人,相反如果女儿在月经到来之前结婚,父亲死后可以升天。到了19世纪后期,女孩一两岁就可以结婚了。
虽然印度政府在1929年通过禁止童婚法,并于1978年规定男女的法定婚龄为21岁、18岁,但在很多地区,尤其是山区,童婚仍然十分流行。
《摩奴法典》还规定妇女出嫁必须准备陪嫁嫁妆,陪嫁越多,神就越欢喜,因此父亲应该不惜一切代价给女儿准备嫁妆。一些女性陪嫁少,过门后被夫家虐待,甚至被烧死,一些妇女受不了夫家的凌辱,选择自杀,即使这个妇女已经是几个孩子的母亲。
寡妇的命运更是悲惨,一旦印度女性成为寡妇,她将被视为不详之人,不仅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还要受到歧视,寡妇不能享乐,不能穿花色衣服,不能佩戴首饰,有的还要剃光头发。
一个女人一生只能结一次婚,哪怕是一岁时定下的童婚,在丈夫死后,这个可怜的女孩也将守寡至死。
最残忍的是萨蒂制度,为了表现妇女的忠贞,这一习俗要求妇女在丈夫的火葬堆里殉夫,活活烧死自己。他们认为通过萨蒂制度殉夫的女性,可以获得升天的机会。
03
种姓是否还存在
印度人早就认识到这种落后的制度为印度发展带来的阻碍。因此印度独立之后,印度政府制定的新宪法和各种法律制度一直在改变传统印度教的种姓制度和种姓关系,取消“不可接触制度”被写入了国大党的党纲。甘地、尼赫鲁、安培德卡尔等人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力求创造一个人人平等的现代化印度。
新宪法规定,废除贱民制,如果再以“不可接触者”、“贱民”称呼别人将违法。任何由于贱民制产生的剥夺人的社会权利的行为都会受到惩罚;不得以种姓为理由限制公民进出商场、浴池等公共场所;政府公职的任命和聘用不得以种姓等级排斥歧视,这意味着低种姓和贱民也可以担任政府官职。
新宪法采取“成人普选制”,贱民也同其他公民一样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为了保证贱民的权利,宪法实行了保留制度,即在各邦及中央政府的立法会议上给贱民和低种姓保留席位,这种保留制度大大提高了贱民的政治地位。
印度政府每年都会拨出一笔钱用于改善贱民的生活状况,并解决贱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大学招生也被要求给贱民学生保留席位。
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措施让贱民和低种姓人群的社会地位明显提升,有人评论道:世界上也许没有什么地方的下层少数阶层能像印度的下等人那样受到政府的特殊照顾。
经过这些努力,印度的种姓制度到底有没有被消除呢?网上有许多不同的回答,有的人说印度已经没有种姓制度了,大家的权利都是一样的,有的人却说种姓制度仍然存在,低种姓和表列种姓仍然受到歧视。
确切地说,种姓制度仍然存在,并且朝着种姓政治变异。
没有根除种姓制度的原因比较复杂,即使是尼赫鲁也在犹豫,他认为在保持着种姓制的条件下,印度终究是印度,但是如果印度人要与这个制度脱离关系,印度就不复存在了。可见,种姓制已经是印度人民心中的民族情结,要彻底地割舍它,很难。
另一方面,政府给予了表列种姓特殊待遇,这种特殊待遇不仅不利于消除种姓隔阂,反而让表列种姓组织起来争取更多的权益,而这种组织和权益,都来自种姓制,种姓意识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变得更强。
同时,政府也在利用种姓意识获取选票,国大党能在印度独立后大部分时间掌权,就与此有关。他们有意识地和占优势种姓结盟,而这些优势种姓多数是高等种姓,是种姓制天生的维护者,只不过碍于宪法精神,这些操作不能公开。但在1977年人民党执政后宣称要“低种姓”执政,把种姓政治的窗户纸彻底捅破了,从此之后,种姓政治一发不可收拾,种姓制终究从文化走向了政治。
放眼回望,从印度独立开始,种姓制就没有被根本触动,宪法仅是规定要禁止最明显的人身歧视,而这一切的根源仍然允许存在,并且短时间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参考资料:
钱乘旦 《印度现代化进程中的种姓制影响》
尚劝余 《世界帝国史话 莫卧儿帝国》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撰文:刘思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推荐阅读▼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 2024年03月09日
-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