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人才——再读《资治通鉴》读书笔记6

人,才,人才,似乎是一个很绕的问题。人很多,也有很多人身上是有才的,但是如果你遇到的人不对,那么你将会怀才不遇。这还是好的,有时候甚至会有性命之危。比如卫鞅、张仪和范雎,他们在魏国的地位都很低,范雎还差点儿送了命,卫鞅如果不是魏王的一时迷糊,也同样难逃一死。但是这三个人到了秦国之后就都成了人才,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一个人是不是有才,还要看境遇。时也,运也,命也,尤其是在乱世之中。
卫鞅,魏国国相公叔痤门下的中庶子。当公叔痤病危时向魏惠王推荐了卫鞅。他说卫鞅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如果我们不用他就杀了他,也不能让他为他国所用。但是魏惠王两条建议一条也没有采用,既不重用卫鞅,也没有杀了卫鞅,最后卫鞅到了秦国,成为灭掉魏国的最直接的人物之一。这是魏国的命,同时也是卫鞅的命,如果不是秦孝公慧眼识珠,他的命运又将是怎样的呢?
张仪,本身就是魏国人,然而在魏国也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后来到楚国也不得志,还是在苏秦的激将与资助下前往秦国,在秦惠王那里得到重用。作为魏国人,张仪并没有为自己的母国做贡献,反而加速了魏国的灭亡。
范雎,本身也是魏国人。他是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客,后来随同须贾出访齐国时受到齐王的赏赐,回国后被扣上了通齐卖魏的罪名,差点送了性命。后来他侥幸活了下来,改名换姓到了秦国,后受到秦昭王的重用。在他为相的时候,逼迫魏国交出曾经侮辱他、差点要他性命的魏齐。在他为相的时候,秦国的实力再次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尤其时他使了一招离间计,使赵国临阵换下大将军廉颇,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奢为大将军,导致长平之战赵国大败。长平之战震惊了整个诸侯国,使得各诸侯国如同惊弓之鸟,几乎是不攻自破。
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比如楚汉之争时的陈平,韩信等等,在项羽处不得志,但是到刘邦处就大显身手了,最终成为楚霸王的送终者。“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同样的人,在不同的国家受到了不同的待遇。所以什么才是人才呢?用得上了你就是人才,用不上你,你就是人。仔细想想,人力资源这个词还是很有道理的,资源只有被挖掘了才会发挥价值。同时也提醒作为管理者,如何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使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是自己最主要的任务。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