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悉尼卡通
作者是影视剧编剧,影评人。
若套用那个流行到滥的概念,《小王子》应该是一个超级大IP。
对它进行改编是件既简单又困难的事情。说简单,是因为它有广泛的读者基础。只要不触及底线——比如给小王子设计个洗剪吹发型,让他带着狐狸去打胎——哪怕只是配上新世纪风格的音乐,往银幕上投影原著的字句,都能激得台下泪流漂橹。
然而,原著寡淡的叙事性以及无数读者苛刻的目光,又使得任何类型化改动都可能蒙上亵渎之名。怎样提纯出原著的精髓,却不落入心灵鸡汤的窠臼,这是最大的难点。在这个题材上,脱俗与媚俗之间的界限并不那么明显。
我一度愿为马克·奥斯本的勇气鼓掌,他使得影片在满足了观影期待的同时,还带来了些许超出预料的清新,哪怕这其实只是错觉。
首先是影片在形式感上用心。虽然赶时髦用了3D,但与电影主线形成对照的童话世界,在相当篇幅上使用了传统的纸模定格动画,而一些衔接部分,比如开头,还用到手绘定格动画,就好像习惯了配料分毫不差的连锁麦当劳,忽然尝到一家地道的重庆小面馆子。只要两口下肚,整个人就精神了起来。
而在内容设定上,影片也试图对原著做出颠覆——真的是字面意义上的颠覆。原本飞行员与小王子各自作为成人世界与孩童视角的对照,而在片中的现实世界里,当苍老的飞行员仍像孩童般未丧初心时,作为孩子的主角却一板一眼地更像个成人。
到了影片的后半部,飞行员的身份变成了孩子,而小王子倒迷失了自己的身份,世界上最不幸的事在他身上发生——长大。这两重变化把原著中对成人世界的讽刺进一步强化,又与形式上的对立结合得很紧,似乎还拓展出了几分批判空间。
说到批判,影片最富争议的改动恐怕是将主题直接简化成儿童与成人两种世界观的对立,而成人世界又被简化为高度工具理性的看待事物只看有用无用。
某种意义上讲,这已不完全是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倒更像是米切尔·恩德的《毛毛》。片中反派的形象与思维方式,无不让人想起《毛毛》中可笑又可怖的灰先生。
对工业社会的批判,虽然带着简单的童稚,但夸张的表现又提醒起特里·吉列姆的《妙想天开》。不过这样一来,从世界观的温和共处,但更为激化的二元对立,故事倒是好写多了,从卡夫卡到西维亚·乔迈,无数前人树立的经典形象都能从中找到映射。只是曾经的《小王子》似乎不再轻灵,B 612行星上建起了一座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附属幼儿园。
可这座幼儿园是建立在沙堆之上,只要一个浪头袭来便灰飞烟灭。当影片结束自选动作,进入规定动作后,前面的惊喜毫厘不剩,废墟之上建起的是一座更庄严古板的摩天大楼。
与形式上完全沦陷于3D一致,批判走到了最后还是难免归于保守平庸的团圆结局,连原著固有的忧伤气质都被过于温馨的氛围一扫而空。本来,将与童话世界对照的现实世界背景设置在美国,是借地域特征强化讽刺意味的——影片前半部对美式中产阶级价值观和庸俗成功学无微不至的嘲弄正中下怀——但看到了最后,却发现本身就已经简单稚嫩的批判反倒被强大的美国式价值观消融吸收,成为中产阶级幸福童年范式的一颗点缀。
所以,雄心与野望,光荣与梦想,影片用自身的走向诠释了它所想表达的「从儿童进入成人的堕落」是个什么样。主角从机械计划的坑里爬出,堕入的却是更大的陷阱。
就这样,本来「无用」的《小王子》被装进了类型化的机械,终于成了点亮中产阶级心灵的「有用」力量。毕竟,失踪的圣·埃克斯佩里早就死了,住在新英格兰市区的那个,只是用飞行员行头吸引邻家幼齿的恋童癖疯老头罢了。
如果你觉得本文精彩,欢迎点击右上角将文
章分享到朋友圈,这对我们是很有用的支持
点击或输入以下关键词,查看过往精彩内容
王家卫 | 黛德丽 | 胡金铨 | 贾樟柯 | 陈凯歌 | 郭敬明 | 蔡明亮 | 塔蒂 | 昆汀 | 侯孝贤 | 阿亚萨斯 | 杜琪峰 | 市川昆 | 艾美奖 | 黄宗霑 | 奥斯卡 | 建党伟业 | 徐峥 | 港囧 | 毒枭 | 九层妖塔 | 夏洛特烦恼 | 最强悍匪 | 斯科特 | 垄断 | 烂尾
编辑:徐寒冰 | 联系我们:irisfilm@qq.com
- 2024年03月02日
-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