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与“简历”
作者:吴铭(20191113)
最近上网查名人资料,发现一个特点。毛主席时代那些老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的简介,比如孙玉国、张钦礼、甘祖昌、谷文昌、庞国兴、麦贤德、王国藩,都是要浓墨重彩地描写这些人的事迹,其个人生平、经历、职位、名头,倒不那么重要。而查看某时代的名人、专家、官僚、教授的简介,大多是纯粹的“简历”,即其个人的生平或者一大串头衔,而事迹呢,几乎没有。
突然想到,这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这些声名显赫的官僚、学者、资本家的简介里只写其经历,而不写事迹?
毛主席时代,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是开天辟地、顶天立地、战天斗地、改天换地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大事多、难事多、险事多,时代创造英雄,英雄撑起时代。反帝、反修、反霸、反对一切反动派走狗,这需要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好汉,需要人人奋勇、个个当先、处处冲锋、时时斗争,需要人们充分发挥敢想敢干的精神,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生命不息、冲锋不止。在这样的时代,不要说出名,就是想立足活得像个人样,不付出足够的努力,不流足够的汗,没有忘我的革命精神,没有非凡的英勇事迹,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时代的人物,都有足够的英雄事迹供取舍选择,写出的事迹材料扣人心弦、振奋人心,让人肃然起敬、心向往之。一句话,有骨头、有嚼头,立得住、打不倒。
所以,这个时代的名人传记——就是英雄模范的传记——,当然突出个人事迹,对当过什么大官之类经历性的东西,或者学历、头衔之类,倒不在意,略之又略。
某时代呢?“赶上盛世享太平”,一心一意谋发展,道路好、理论好、体制好,什么都好,不需要个人发挥什么个人主观能动性,没有什么压力,大家只要按部就班地工作,静静地等待春暖花开,战略定力……自然而然,民族崛起了,前途光明了,什么目标就实现了。什么战天斗地、改天换地的斗争精神,什么革命意志呀,什么天不怕地不怕的气概呀,都不需要。自然,想混成名人,也不需要什么了不起的事迹。
并非我们的笔杆子们在撰写人物介绍时不知道事变的重要性远远大于经历,他们知道,他们完全知道。但是,传记的主人的确没有什么事迹可言。所以,也只能用个人简历冒充个人简介了。
我的老上级,某上将——今在狱中——,当兵四十余年,从士兵干到上将,枢密副使,按说这么大的官,一辈子总做过几件拿得出手的事,可以向全国人民、全军指战员讲一下,以衬托其光辉形象,表明其符合其职位。可惜一件也找不到。于是,马屁精们在其一生经历中翻箱倒柜、搅尽脑汁,发现此公爱好无线电。于是,大加发挥,说他一直订阅无线电杂志,总算和科技强军拉上点关系。想想看,当了一辈子兵,位高权重,居然找不出任何值得一说的成绩,也就订阅无线电杂志这么个“亮点”了,孤零零地摆在其生平事迹上,怪可怜的。如果此公有孙玉国、庞国兴、麦贤德等英雄好汉的那种惊天动地的事迹,那怕雷锋、王杰那种平凡人物集腋成裘的事迹,恐怕笔杆子也不至如此为难,只能在“爱好无线电、订阅无线电杂志”这么点说不上来算不算优点的事上做文章了。倒不是说此类人物一生都闲着,而是说,他所作所为,只有等到他进了监狱,才能公开!
好歹,此公还有喜好无线电可供吹一下,与科技强军拉上点关系。而某些人,连这点可吹的东西也没有。所以,介绍这类人物时,事迹,这种实打实的东西,是绝对不能提的,就只好写一些其丰富的个人简历了。即使别人有突出的事迹,也不能提,因为,极容易反衬出其他人的草包饭桶、碌碌无为。所以,屠呦呦这种人,就不能让她出名!再有,诸如一胎化计划生育、农村家庭承包、土地流转、引进外资、救美国就是救中国、铁道部改革等这类事,还有连蒙带骗大发横财的事,恐怕,连事主自己也不敢写进自己的生平中,怕呀。
但,两个不同时代的个人介绍中,一人偏重于“经历”,一个偏重于“事迹”,这个时代差别,我想,总是掩盖不住的!
- 2024年03月03日
-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