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推荐了陈嘉映老师的新书《走出唯一真理观》。
想到蒙田。今天就来聊聊《蒙田随笔》吧,一本可以反复重读的书。
一
我读蒙田,是因为伍尔夫。早年间看她的《普通读者》谈到蒙田,颇感兴趣,于是买了《蒙田随笔》来读。读了几篇,兴趣点转移,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
这次重读,仍然没有选择三卷全译本,而是选了一本上海译文的节译本。
有什么理由吗?没什么特别的理由,因为手边正好有这一本而已。
另外,读蒙田,我恐怕是永远读不完的,我不喜欢全集,买回来的全集,一心一意全部看完的,除了阿城的那几本,没有第二个了。相反,一个作者的书,东一本西一本的看过去,久别重逢,另有滋味。
再者,蒙田的随笔,是由得人们一篇一篇随便来读的,甚至,如果你对他所谈到的题目不感兴趣,直接跳过也未尝不可。这也正是蒙田读书的趣味,他直言“如果这本书看烦了,丢下换上另一本”。
他还说,“阅读时遇到什么困难,我也不为之绞尽脑汁;经过一次或两次的思考,得不到解答也就不了了之了。”
也许有人看到这里要蹙眉了 ,这样随心所欲真的可以吗?
不要害怕,没有那么多不可以,你不会错过什么东西。就算你没有错过,过不了多久也会忘掉。
蒙田就坦白:“我这个人博览群书,但是读后就忘”。
读后就忘,这是很多人的恐惧,他们害怕自己读书没有效率,拼命寻找各种“高效读书法”,生怕自己读书浪费了时间。但读书毕竟不是流水线,时刻不忘效率地把一本书生吞活剥,到底难看了些,而且有点搞错了对象。
在蒙田看来,读书很好,但读书不应该代替思考。如果读书只知死记硬背,无法与作者进行对话,无法延展发挥出自己的思想来,那么读书毫无作用。
他特别反对学究式的读书,“书读得太多也会抑制思维活动。思想中塞了一大堆五花八门的东西,就没有办法清理。”
当我们看一个人对待知识,对待学习,“应该打听的是他是不是学得更好了,而不是学得更多了。”
这个意思,叔本华也说过。
二
蒙田出生于1533年。
1533年在中国是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之前14年达·芬奇去世,1533年之后31年莎士比亚出生,1533年,文艺复兴的诸位星辰已经升起,宗教改革正在整个欧洲蔓延。
我发现,当我们试图去了解一位几百年前的人物时,最大的难题不是我们不知道他们出生于何时,死于何地,他所在的时代发生了什么,历史书上记录了什么,而是,我们知道了这一切,知道了他的生死,知道了那段历史的大事记,我们仍然无法感知他。
当我们回望20世纪的任何一个人物,我们都有更多的经验可供调用,我们看过太多关于这个世纪的文字、照片和影像,而对于16世纪,我们该从哪里了解呢?
答案只能是从他的书里,而蒙田真的在书中诚实的写下了自己。关于这一点,他明明白白的写在了书中:“别的书里,大家可以撇开作者不谈,只对作品说长道短。这部书里不行,谁动了一个,也动了另一个。”
这听起来简单,实际上相当困难。虽然我们已经身处“我”字泛滥的时代,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表达的并不是真正的自我,而是幻想中的自我。
另外,我们的表达单一、贫瘠,它们是各种各样的欲望,各种各样的伤感和焦虑,唯独缺少对自己对生活的深入思考。
蒙田是一个良好示范。他没有把思考献祭给宗教,而是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他对生活中的一切话题都愿意深思一步,他愿意“尝试”各种主题,他讨论友谊、良心、残忍、荣誉,他讨论诚实、后悔、肉欲、撒谎,他讨论人的行为的变化无常,讨论残暴的根由,讨论读书的乐趣。每一个话题,他都抽丝剥茧的重新审视,每一个概念,都被重新思考。
我们读这些文字,就像在森林采蘑菇,在海边拾贝壳,那些发光的点,到处都是,它们藏在树叶底下,藏在沙子之中,你一一撷取,目不暇接,不一会儿功夫,你的小篮子已经装满了蘑菇,装满了贝壳。
但是,更重要的不是篮子装满了,而是这个活动本身充满乐趣、生机勃勃,采蘑菇是快乐的,拾贝壳是快乐的,读蒙田是快乐的。
在整个篮子的贝壳里,我特别喜欢的有三块。第一块已经在文章的第一部分讲过了,即思考比知识更重要。
第二块,是不确定,或者说怀疑,或者说由这怀疑而引出的审慎,引出的宽容。
蒙田有一句话很有名:“我知道什么?”
他说,“只有疯子才斩钉截铁的肯定。”
蒙田不会这么做,他不会盲目的相信任何原则,他没有日后那些大事体系的哲学家一样的野心和天真,他深知人世的偶然。
胡适老师的“容忍与自由”,早在16世纪,已经在蒙田那里得到了回音。
第三块,是对生活本身的热情和投入。
他相信自身的体验与感受,他的许多思考,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它们不是凭空想象,是缘于具体,所以离人很近。我们会为形而上的思想着迷,佩服那些纯粹的观念,但是,我们永远不可能脱离肉身,我们永远是此时,此地,此身,并没有什么精神实体。
我必须是和这具身体联系在一起的,而我们的生活也必须首先是我们自己的生活。
阿兰·德波顿说他所以爱读蒙田,是因为“你会觉得你认识了一个朋友,而不只是一类主题。”
这也是我喜欢蒙田的理由,他的书是不能被规约的,因为他的书就是他,而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蒙田的随笔,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所以我不着急读完,慢慢来。
#更多文章
豆瓣9.1,这个导演厉害了
23岁就写出这本书,真的是天才!
– 感谢关注 –
魏小河(读书、电影、生活)微博 |@魏小河B站 | 魏小河公众号 | 魏小河流域豆瓣 | 魏小河
- 2024年03月01日
-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