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闻”不小,写好并不容易!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老记说事”
哈哈
做了十几年编辑,也见过一些大阵仗,但近一段时间却在编发一些“小新闻”时,引发了我一些深入的思考,对新闻操作有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感悟。

1
01
一、短新闻不是写出来的,是沉下去用力抓来的
我举个例子。那是在2010年年4月28日,我们报纸编发了记者常婷的一篇小稿,题目是《八龄童为啥总写“酒日记”》。之所以说它是小稿,因为其正文只有291字,但更确切地说这是一篇短新闻。我们来品读这段文字:
曾女士的儿子晗晗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前几天,晗晗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当老师问及原因时,晗晗竟回答:“爸爸不喝酒了,作文没法写了。”如此回答,真让人啼笑皆非。
原来,晗晗的爸爸王先生朋友很多,常有客人到家中吃饭喝酒。平日里爸爸也要独自喝两杯。晗晗就经常给爸爸买酒。据老师反映,晗晗的日记、作文内容大都与爸爸和酒有关:如“今天李叔叔来了我去买了几瓶酒”,“爸爸今天又喝多了”等等。曾女士也因喝酒没少与丈夫吵架。
这个月,王先生决定戒酒,半个月来滴酒未沾。没成想,竟然让儿子没了作文主题。王先生这才意识到,自己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自己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了孩子,这更坚定了他戒酒的决心。
近年来,一些都市报的新闻稿变长了,新闻含量却不见增加,有的甚至萎缩了,诸如“记者驱车赶到现场”、“记者在现场注意到”等表述充斥新闻稿中,有的干脆是一篇记者的采访过程流水账。就像注水肉一样,看着起堆儿,可品质下降了,没味道。
从我的编辑经验来看,越是浮在上面,越是采访不到位的新闻,越是容易写得长。要想把新闻拧干水份,把新闻稿写实、写短,需要大量、细致的采访劳动。而现在,舍得花功夫采访新闻的记者少了,从稿中就能看得出来记者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赶场子,于是新闻就变成了围观新闻、旁听新闻。
老新闻人常说,要想写出好新闻,就要沉下去。沉到哪里去?以前说沉到工厂去,沉到农村去。而对现在的都市报记者来说,就是要沉到新闻现场去,沉到街面上去,沉到社区去,沉到人群中去,沉到家庭中去。只有沉下去,才能抓到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三贴近”原则,说的其实就是沉下去。不沉下去,不去现场,不接触生活,不接触群众,怎么“三贴近”?
《八龄童为啥总写“酒日记”》就是一篇沉到“深水”中摸到的“活鱼”。
02
二、“小新闻”背后有大文章,“捎带脚儿”写不出有分量的新闻
对一些都市报编辑记者来说,只有地震、坠机、矿难等重大突发事件才能提起精神,以驾驭大题材、采编大稿为荣,而像《八龄童为啥总写“酒日记”》这样的“小新闻”,即使采编也只是“捎带脚儿”,提不起太多兴趣。可是实际上,恰恰是这种“小新闻”占据着都市类报纸的大多数版面,可以说是都市类报纸新闻的“家常饭”,是天天要做的,是天天要吃的。可以说,做不好“家常饭”,主妇不是好主妇,编辑记者不是好编辑好记者。
同是《大连晚报》负责社区报道的记者杨露,采写了一篇大连市沙河口区星海湾街道星南社区工作人员为一位辖区居民向报社求助的新闻稿。92岁高龄的李奶奶,除了低保金再无别的收入,平时靠做抹布贴补家用。但是,最近李奶奶遇到了一连串打击,收抹布的人不来了,家里攒了1500多块抹布卖不出去;摔坏了身子,遇到了骗子。他们希望通过报纸的报道,有好心人帮助老人把抹布卖出去。2010年1月26日见报的标题为《老人想卖掉1500块抹布治摔伤》。
新闻见报的当天,近百名热心市民打来电话,有买抹布的,有捐款的,有登门为李奶奶家里安装方便设施的,还有想陪老人过春节的,甚至还有想把老人接回自己家照顾的。记者立即跟进,《大连晚报》曾以《李奶奶的抹布“卖”出万元“天价”》为题做了后续报道,后又以《“请把钱捐助给更需要的人吧!”》为题发出第二篇后续报道。在第二篇后续报道中,李奶奶拜托社区和《大连晚报》告诉好心人别再给她捐钱了:“这些都是大家省下来给我的钱,太多了,我花不了了,捐给更需要的人吧。”就凭李奶奶这段朴实真诚的话,这篇新闻的热度又持续了好多天,那段时间,同样作为读者的记者编辑也时不时地提起李奶奶,由衷地发出赞叹。
包括记者、编辑在内,这种以前被看作是家长里短的小新闻,能引起读者这么大的关注,也有点始料未及。而从两篇感人至深的后续报道来看,这样的新闻还真的不小。
认真想来,这些事儿虽然很小,它却是每天的真实发生。几十年后,几百年后,这些记录在报纸上的“小新闻”将是还原当时社会真实状态及人的观念的重要介质。因为真实,所以更容易感动读者。从这个角度说,这类新闻的采编并不是小事,是需要动脑筋的。
03
三、“小新闻”的导向同样不是一件小事,需要大动脑筋
导向问题是一个大问题,但导向绝不仅仅体现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上,更应该体现在这些大量占据版面的“小新闻”中。别看这种新闻小,导向小,不起眼,但却是和风细雨式的渗透,要知道有“万涓成水最终汇流成河”的道理。
《八龄童为啥总写“酒日记”》父亲的反思水到渠成,令人深思,《老人想卖掉1500块抹布治摔伤》及两篇后续报道体现的是邻里和睦,社会和谐。这两篇新闻没有看到那种“打补丁”等强加式、拔高式的导向操作,新闻的导向不但正确而且自然,属于“寓教于乐”型的,效果自然不会差。
小新闻的导向操作,应该成为我们新闻操作最大的着力点,是需要大动脑筋的地方。
(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
(作者单位:大连晚报)
(图片来源网络)
点击“阅读原文”抽丝剥茧
让传媒更有趣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