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女神教师陈果,到底有没有“毒” ?

1、“复旦女神教师”陈果陷入争议旋涡
近几年来,复旦大学陈果是炙手可热的“网红”教师。
这位80后哲学博士,在复旦校园执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因为与众不同的授课风格,成为不少同学眼中的“女神老师”;2010年,学生把她上课的视频上传到网络,她神采飞扬、落落大方的新派教师形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几年后,其“思修”课的视频更是刷爆朋友圈,成为网友追捧的对象。
“复旦网红教师”陈果
没想到,近日,陈果老师遭遇信任危机,成为网友吐槽和讨伐的对象。
吐槽无非两点:
一是,其课程内容都是鸡汤,浅薄而无用。
翻看陈果老师在网上备受追捧的课程,都是在用个人感悟谈“孤独、寂寞、友谊、爱情”等话题。以最近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转发的视频《把我说给你听》为例,
网络热转的45分钟课程《把我说给你听》截图
陈果分享了自己最喜欢的四句话: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把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情变得有意义。
告诉他们,我度过了幸福的一生。
这些句子看起来似曾相识,是的,就是被广泛转发的网络流行语。
所以,网友纷纷质疑:这种自我陶醉、沾沾自喜、灌着纯白水的鸡汤怎么会刷得满屏都是?
看完长达45分钟的视频,陈果老师用分享自己精神世界的方式,告诉大家要“活在当下,爱自己,追求幸福,帮助更多的人幸福”。
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我似乎明白了这些反对的声音。我早就已经过了接受这类人生建议的年龄,所以对她讲的内容完全无感。我以为会有一些独特的看待世界的角度或是提出一些新颖的观点,但并没有,看完有些失望。
的的确确,是在熬一碗无聊且无用的鸡汤。
二是,陈果顶着复旦哲学副教授的头衔,讲的居然是鸡汤。
讨伐自然延伸到陈果本人:为什么她学着艰深宽厚的哲学与神学,顶着复旦哲学副教授的称谓,讲的全部是鸡汤?
讲课没有学术底蕴、专注于鸡汤,欠缺理性思维和哲学思辨是最大的硬伤,完全看不出她是哲学博士出身;有网友好奇,“没有国家课题,没有C刊论文,她竟然也能在复旦活下来”;这些鸡汤般的课程实在不适合出现在“传播知识、学习方法、训练思维”的大学课堂。
截图来源于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官网
但与此同时,陈果和她的课程在网络上依旧备受追捧。
这些句子简单易懂,又富有诗意和美感,人人皆知却并非人人都讲得出来。对那些愿意接受美的事物但又不愿意自己思考的人,这样的心灵鸡汤确实有“醍醐灌顶”的功效。
而陈果老师本人,优雅知性、靓丽妖娆的外表,循循善诱、理性宁静的谈吐,加上大学教师的身份,过着无拘无束、令人艳羡的自由生活,非常容易捕捉到无需深度思考的灵魂。
一面备受吐槽,一面依旧被一些人追捧。这样说起来,陈果老师和她的课程,确实像其受到的质疑一样,“是保健品一样的存在”。
2、陈果是否有“毒”?
讨伐陈果,是拔萝卜带出的泥。
不久前,咪蒙团队策划的《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全网刷屏,又在第二天因为虚假信息和恶意贩卖焦虑成为众矢之的。
咪蒙事件的爆发,让网友们联想到一个同质化的鸡汤熬手——陈果,于是紧跟着开始了一场对陈果的讨伐。
咪蒙团队本身“有毒”已成为共识,无人怀疑。
那陈果到底有没有毒?含毒量有多大?
从2010年上课视频传到网上,被封为“复旦女神教师”,到2013年走上央视《开讲啦》,走入大众视野,到后来上课视频刷爆朋友圈,晋升“女神陈果”。这一路无可厚非。
2010年,上传网络的上课视频,关于“朋友是无用的”
2013年,央视《开讲啦》
2017年,陈果在喜马拉雅开讲《幸福哲学课》,分享自己的幸福观、哲学观。在知识付费时代,一位大学教师在公共平台分享知识,获得收入,这就像一些学者在报纸上写文章或者上电视节目,也无可厚非。
直到2018年10月,微信朋友圈中,一张“复旦名师陈果哲学课程群”的海报悄然流行,转发者遍布全国多个地市。这些假课程群并非陈果或者其团队运作,而是由一个营销团队,cosplay高校网红教师陈果,用从喜马拉雅获取的侵权内容,给公号增粉。
陈果说,最近有很多人向她反映这一情况,她已经连续几天、多次向微信提交投诉,并且发动了周围很多朋友帮忙举报,然而收效甚微,不实信息仍在大量扩散。据她观察,这些假课程群貌似由同一个团队运作,“来势凶猛,十分可恶”。(来源于《南方都市报》)
与此同时,在抖音、头条上出现一系列营销账号。这些账号发布的内容也是截取于网上流传的陈果的课程视频。账号截取出其中的金句,分享陈果经典语录,分享通往幸福人生的秘诀。
抖音上,“陈果人生课”“陈果老师经典语录”铺天盖地
抖音上的营销号
那些微商微课的运营把陈果往“万能的圣人”“人生导师”“情感导师”方向打造,对陈果而言,无疑是一种人身攻击和信任消耗。
陷于虚假微信营销群纠纷,出没在铺天盖地的抖音短视频中,再加上年初讨伐罗振宇是中年保健品、讨伐咪蒙是毒鸡汤教主的批判语境,网络风口浪尖上的陈果,自然而然成为网民们吐槽的对象,被卷入争议旋涡。
但,其实,多了解一点,不难发现,在众声喧哗的背后,陈果自己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里,只是像贴出消息一样,分享了一些关于读书推荐、新书发布会视频、参加电视节目的视频、演讲视频的内容,风格像一个老派的高校教师或者学者。
也不难发现,在本可凭着自己网红教师身份获得更多名利的时候,陈果还保留着一种从容自如的“仙气”,既没有走出校门过分迎合市场,也没有投机钻营讨巧评价体制,在大学老师都在发论文的时候,依然做一个安于上课的人。这其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2018年8月,《好的爱情》新书发布会
这样看来,陈果确实没有硬伤。
关于网友的质疑,“没有课题和C刊论文到底是如何在复旦立足”,那是复旦的事情。
而留给大众的,还能达成讨伐共识的,就只有:陈果课程内容的浅薄和无用。
3、批判浅薄站得住脚么?
如同贩卖焦虑是刚需,批判浅薄也是刚需。
所以,咪蒙被封了之后,陈果就成为新靶子。有网友说,一个咪蒙倒下了,一个陈果马上站起来;有人甚至把于丹、咪蒙、陈果称为时代“三毒女”。
咪蒙是舆论环境变化后基于商业利益的选择。
陈果,和咪蒙不一样。陈果受到的讨伐,倒是和罗振宇更类似。
罗振宇今年的跨年演讲出现了重大失误了吗?并没有。对观众造成了冒犯了吗?好像也没有。只是,跨年演讲上正确而不表达任何含义的话语,像废话一样,毫无用处,被人们形容为“跟权健一样”。
罗振宇2019跨年演讲
但是,批判浅薄站得住脚么?
其一,每个人的人生追求不一样,有些人向往并适合陈果所讲述的这种精神生活。她讲这些内容,观众听这些内容,没必要苛责。观众喜欢陈果,和喜欢罗振宇、高晓松,是一样的。
其二,批判浅薄的前提是认为自己站在不浅薄的高度,认为自己站在知识获取鄙视链的上端。站在鄙视链的上端,轻视那些向大数量人普及基础知识的人,轻视那些分享简单人生道理和人生感悟的人,轻视那些传授不够深刻、论证不够严密、讲述不够全面的人。
所以,这些批判浅薄的人认为:每天看几篇微信推送算得上学习么?从别人那里获得“二手知识”算得上知识么?听别人的人生经验算是思考人生么?
其三,关于陈果的课,其受众主要是出入大学校园的年轻人。只是没想到,课程从校园共享到网络和社会上,脱离学生群体,产生了不一样的化学反应。
有不少复旦毕业的学生表示,虽然现在也觉得陈果的课程都是心灵鸡汤,毫无营养,但始终忘不了学生时代听她课时大脑思维的雀跃感,而且那些关于朋友、孤独、友情、爱情的理解,确实影响了自己此后的人生。所以,对于大学里的年轻人,陈果的课确实是有用的。
特别是学生对于平淡无奇、司空见惯的“念PPT、划重点”式授课方式早已麻木和厌倦,陈果老师在鸡汤之上加上思辨,即使是浅显的道理也让学生引发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就已经很足够了。
所以,无论是批判陈果的浅薄,还是大众的浅薄,都是站不住脚的。
话说回来,无论是于丹,是罗振宇,还是陈果,他们不过是大众化时代的产物而已。他们迎合了这个浅薄而媚俗同时还无聊、焦虑的时代,被时代捧上了神坛。而且,在大众文化水平还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之前,这样的人还会不断出现。
正如邓晓芒在《人民需要于丹》里说:
我并不觉得于丹本人在这件事上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她那天衣无缝的辩才,那不容置疑的口气,那居高临下的声调,那先知式的表情和规范手势,虽然使某些人觉得不快,但却正是广大老百姓所需要的。
这也适合陈果。
(文:陈墨)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