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婚姻来自夫妻之间角色的不断变换
幸福的婚姻来自夫妻双方心理角色和社会角色的不断变换。日本著名情爱作家渡边淳一曾说过,所谓婚姻并不只是一对相爱男女的结合。他们相互间扮演着父亲、母亲或朋友的角色,必要时各自展现出孩子般天真幼稚的一面,如此等等都是婚姻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这些,恐怕很难称得上是真正的婚姻。
我的理解是,这种角色变换不是被动的调整,而是主动的转换。具体对一个女人来说,就是在他面前,要学会变化不同的身份,要总是以不同的姿态出现在他的面前,有时候是他的妻子和爱人,温柔体贴,关怀备至;有时候做他的女儿,让他哄,让他疼,让他体会做父亲的威严;有时候做他的妹妹,要他保护,要他安慰,满足他当大哥哥的成就感;有时候也得做他的母亲和姐姐,当他身心疲惫时,充满慈爱,轻轻呵护,给他自由的空间,给他独处的快乐;有时候也得做个情人,时不时浪漫一番,偶尔性感一回。
男人也是,有时候在心爱的女人面前是个英雄,是个父亲,给她大男人的一面,让她仰慕让她欣赏;有时候是个孩子,是个顽童,让她疼他怜他。我记得张小娴曾写过一篇文章叫“英雄与宠物”。她说英雄和大侠往往是差劲的情人,他们毫不了解女人,他们不知道女人需要英雄也需要宠物。一个好的男人,应该是英雄和宠物二者的化身。她有危难的时候,他充当英雄,她需要人陪伴的时候,他就乖乖地待在她身边,做她的宠物,逗她开心,玩些把戏哄哄她。角色变换越多,你的释放空间也越多,对方也会很轻松自在,这跟演员接戏是一个道理,如果一个演员长年累月只演一类角色,他演得累,观众也看得烦,他需要转型,观众也需要新鲜。”
很多婚姻之所以问题丛生,就在于夫妻双方出现“角色疲劳”:比如有的女人总是在丈夫面前表现出过多的“女儿性”,而少见“母性”,使他不得不经常扮演强大的“英雄”和“父亲”,而少有机会释放他的孩子气。前面提到,人大都有多面性,最起码每个人也有两副面孔,一个人对外展现自己的哪一面,不完全取决于自己,更多地取决于他跟谁在一起。如果一个男人只能在一个女人面前展现一副面孔,说明他内心在拼命压抑自己的另一面。如果女人太任性柔弱,男人不得不长期呵护,或者女人个性过强,太像个什么都要管的妈,男人不得不言听计从百依百顺,那么早晚有一天他会因为“角色疲劳”而一走了之。
本章一开始我提到的那个大学教授,之所以跟小保姆“暗中勾搭”,就是因为他在强势的妻子面前根本抬不起头来,妻子在外面是领导,回家依然高高在上,说话不是上司命令下属的口吻,就是母亲训斥儿子的语气,他觉得他这个大学教授在外面挺受尊重的,怎么一到老婆面前就只有俯首帖耳的份儿,连招硕士博士都只能招男生不能招女生,久而久之,他的自尊心被严重挫伤。这时家里来了个小保姆,一天到晚教授长教授短的,还老向他请教各种问题,这位教授在小保姆满含仰慕之情的眼神里渐渐找回了许久失去的男性自尊,正所谓“久不见莲花,便觉牡丹也美了”。显然,教授的出轨实际上是角色疲劳的结果,老在太太面前俯首称臣,他也想在另一个女人面前找回被崇拜的感觉。男人都有英雄情结,如果他爱的女人不捧他,他就要去别的女人那里逞回英雄。
同理,安娜?卡列尼娜的红杏出墙也是如此,在像木乃伊一样暮气沉沉的丈夫卡列宁面前,她娇弱美丽的“女儿性”一面得不到尽情绽放,只好到渥伦斯基那儿寻找安慰,因为后者的狂放好似英雄救美,把她从沉闷无趣的婚姻古堡中拯救了出来。安娜的出走提醒那些大男人们也要在婚姻中学会角色转换,别老“扮酷”,要学会温柔体贴,在外面就是大男人,冲锋陷阵,回家也要学会做小男人,给她一点儿温存,一点儿疼惜。
“角色疲劳”便会产生补偿心理
如果一对夫妻在婚姻生活中长期处于“角色疲劳”的状态,他(她)就会产生补偿心理。人的成长是自我完善的过程,追求完美是每个人潜意识中的最高理想。但现实总是不尽如人意,上帝在此关了门,又在别处开了窗,人在潜意识中总是要平衡自己内心的缺憾,这种缺憾要么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修补,要么就通过寻找另一半来填充。正所谓缺什么找什么,少哪样补哪样。
当我们偶遇某人,这个人身上闪现出一种我们恰好缺乏但又急切需要的特质时,就会被他(她)深深地吸引住,仰慕钦羡之情油然而生,直至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似乎与他(她)在一起,这种缺欠也随之消失,我们成了一个“完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爱情的吸引力来自补偿效应,对方的优点弥补了自己的缺憾,我想要的正好是对方有的,这种补偿好比雪中送炭,又似仙女下凡。一个出身贫寒的人对温饱富足的生活特别向往,一个从小得不到父母关爱的孩子长大了希望从另一半身上寻找“父爱”和“母爱”,一个循规蹈矩的淑女一旦被坏小子勾引了便随心所欲,这都是补偿心理的结果。
前面提到的那个出轨的好男人,因为老是看着单位别的男人风流快活,他就由开始的看不惯渐渐变得不甘心了,他觉得自己也挺优秀,如果一辈子就守着一个女人,亏得慌,他也想在别的女人面前展示一下魅力。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这种男人的“为老不尊”一方面也属于角色疲劳,总是扮演好人、英雄、绅士的角色,他累了,不想单方面付出了,他也要当回“顽童”,做一次“坏男人”,这也是长期压抑下的一次“火山喷发”,因为他身上恶的一面长期被善踩在脚底,压抑它不等于消灭了它,只要有机会这种恶的一面还会抬头(也就是荣格所说的人格暗影)。就像一个人出水痘,一辈子总得出一回,不管早出还是晚出。
这点中西方的观念全然不同,西方的性观念是:一个人的年少时光,就让他尽情玩耍,哪怕犯点儿错也属正常,只要一结婚那就浪子回头金盆洗手,在美国历任总统中,肯尼迪、小布什都是早年的花花公子,后来才大器晚成;可中国式的文化传统恰恰相反,青年人只知十年寒窗埋头读书,对性对男女之情一无所知,等到结婚生子以后,才恍然大悟,觉得半辈子都白过了,于是他要寻找心理补偿,这是他另外一层不为人所知的深层心理,此时他搞外遇也好,离婚也罢,反倒成了对虚掷的青春时光的一种特殊叛逆!
不少婚姻生活过于平淡的中年女性也会产生类似的补偿心理,总觉得当初爱上的那个小伙子已成夕阳西下的老头子,早就成了一道
破败的门,哪怕再金碧辉煌,再富可敌国,毕竟也年代久远,也开始油漆脱落了,此时,一旦遭遇像于连、渥伦斯基这样的“阳光雨露”,便要灿烂无比地绽放出来。所谓“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就是这么回事。
有一回,我跟一个心理专家一起录节目,她给我灌输了一通她的幸福女人经。她说,人的情感需求有时候是多层次的,所以,夫妻间的角色越丰富就越稳定,比如,她的丈夫除了扮演丈夫的角色外,还是她的父亲、儿子、督导、情人、玩伴和撒气筒多种角色;她不光是他的妻子,也是他的妈妈、女儿、学生和驴友。她这么做,除了是要适应他的多面性,也是为了尽情释放自己的多面性,相反,她明明性格多样,如果为了迁就他只展现其中一面或很少几面,她会压抑得很累,他来回来去只看到她的一副面孔,也会觉得乏味。当她用多面性去面对他的时候,对方回应的也是多面性,所以,她得到的也是一个角色更加丰富、性格非常丰满的老公,那就是双赢啦。
我问她什么是驴友?她羞怯地一笑:“我先生喜欢去探险旅游,但他的腰不好,不能背太重的东西,每次出门我就负责背设备和器材,我就是他的小驴友了,呵呵。”末了,她总结了一番话:“别看我在节目里总是侃侃而谈,其实我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当我迈出办公环境那一瞬间,我就是一个低智商的女人,因为我的丈夫需要的是一个略带傻气的妻子,而不是一个心理医生。”
最后我向婚恋挽回的朋友忠告,当一段感情步入分手,走向死亡的状态,请先学会如何爱自己,让爱在自身流动,你的伴侣才会爱你。如果你一直不知道如何去修复这段感情,为挽回苦无他法,不妨加下情感老师的助理,让她帮你安排擅长解决你的恋爱问题的顾问老师,先分析下感情出现的问题,给你专业的建议。
- 2024年03月07日
- 星期四